从3封书信看海军官兵的家国情怀、战友情谊、鱼水情深
76年劈波斩浪 人民海军挺进深蓝(强军一线)

![]() |
图①:朱丹凤写给成都舰官兵的信。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军队是党和国家的钢铁长城。”作为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海上武装力量。
值此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海军官兵,通过3封书信,展现海军官兵的家国情怀、战友情谊、鱼水情深。
——编 者
潜艇兵深海不曾寄出的家书——
“妈妈,我已经和潜艇听令出征”
“妈妈,我已经和潜艇听令出征,挺进深海大洋……”“出海20多天了,不知道你们身体怎么样……”翻开深海航程中给父母写下的书信,南部战区海军某艇员队辅机兵殷帆脸上露出笑容。不久前,殷帆经受住深海考验,随艇员队完成了人生中首次战备远航。由于潜艇战位的特殊性,对于家人,他只能留下一句“工作安排,近期没法联系”。
辅机战位管路密集、空间狭窄,高温高湿高噪声。随着航程渐远,殷帆有段时间总是提不起精神,连续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一份特殊“问候”的到来,让一切发生了改观,那是来自殷帆父母的视频问候。原来,在没有信号网络的遥远深海,艇员队领导悄悄组织官兵家属,提前录制加油鼓劲的亲情视频,一声久违的“儿子”、一次暖心的嘱咐,成为艇员坚守奋进的底气。
每当辗转难眠或者思绪涌动,艇员就给家人写一封信。一封沾满油污的信件,记录了殷帆任务中的一段历练。远航任务后期,殷帆所在岗位管路突发泄漏。殷帆没有犹豫,向破损位置冲了过去。经过紧急抢修,他和战友终于排除了故障。
回到码头,在深夜的案灯前,深海的一切历历在目,汇集成面前的信件。但殷帆并没有寄出,而是将海上写的信件放入储物箱。他整理思路再次挥笔:“笔墨疏落,思念已久。您的孩子已经蜕变成一名合格的军人……”
(邓博宇、尚金鑫参与采写)
航母飞行员写给着舰引导员的感谢信——
“让我们在海上的纯黑之境仍感皓月当空”
“是你们,通过一次次精准的引导,让我们在海上的纯黑之境仍感皓月当空。”前不久的一次夜航,新一批辽宁舰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顺利完成夜间着舰资质认证。年轻的飞行员们用诗意的语言,给女着舰引导员们写了一封感谢信。
“夜航相较于日间飞行难度更大、特情更多,要求应急处置能力更强,不能有一丝松懈。”女着舰引导员李洁说,执行任务时需要始终紧盯屏幕,在雷达捕捉到舰载机之后,及时用语音进行引导着舰,帮助飞行员调整好飞行姿态。
这位90后女兵,2022年通过岗位资格认证,成为辽宁舰首位女着舰引导员。3年来,李洁已顺利保障数百架次战机着舰。
因为保障出色,李洁和所在的部门收到过来自舰载机飞行员各种形式的肯定和感谢,有口头表达,也有信件。
飞行员们特意赠送一封信,专门向女着舰引导员们的辛勤工作表达感谢,称赞其为“夜空中最美的声音”。
航母飞行甲板是全世界公认的高危作业场所之一,风险大、隐患多。作为直升机引导员,王双每天重复练习甲板引导手势百余次,能扛起80斤重的战斗机系留索,放飞和回收多种型号的直升机。“站在甲板上,身着黄马甲,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舰载机的飞行安全。”王双的话干脆利落。
辽宁舰上,越来越多女舰员的飒爽英姿出现在甲板、深舱、驾驶室,以“舰艏行处是长城”的信念,用过硬实力、顽强意志助推这艘巨舰驶向深蓝。
(王静参与采写)
小朋友写给海军战士的慰问信——
“等我长大了,也要穿上帅气的海军服”
“4月23日海军节,这是属于你们的光荣节日!在辽阔无垠的大海上,你们日夜坚守岗位,用青春和热血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4月20日,一封信笺跨越山海来到海军成都舰。信里的一声声问候,温暖了官兵的心。信的落款上工整地写着:海军爱民学校成都市邛崃市火井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员朱丹凤。
在距离海岸线2000多公里的邛崃火井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每天都会经过刻着锚链纹样的校门。这个由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官兵援建的学校,处处浸润着深蓝印记:迷彩外墙的教学楼、浪花造型的阅读长廊、操场上铺展的巨幅中国海疆图……
“叔叔,你们随舰乘风破浪,最远到达过哪里?”国防教育课上,朱丹凤总爱追问官兵关于大海的故事。去年夏天,朱丹凤如愿登上成都舰。“登上甲板的那一刻,我被眼前威武的战舰深深震撼。海风轻轻吹拂,甲板上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在信里,朱丹凤回忆起登上成都舰的兴奋与激动。
“这是我们收到的最温暖的礼物。”军官薛昕昱一遍遍读着来信,说道,“守护孩子们的梦想,就是我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动力。”
山这边,书声琅琅;海那边,劈波斩浪。此刻,在中心小学新建的“深蓝书苑”里,孩子们正在认真学习。今年海军节,朱丹凤将再次来到成都舰,续写她与人民海军的情缘。
“等我长大了,也要穿上帅气的海军服。”朱丹凤在信里如此写道。
(王洋、吴冰山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2日 1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