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雷霆对抗”联演搅动地区安全局势

4月18日,美国和菲律宾开展的“雷霆对抗2025”联合军演落幕。此次联演由美国太平洋空军主导,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演习地点在菲北端的吕宋岛。这不仅是美菲军事同盟关系深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日澳等美国盟友介入地区局势,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此次美菲联合军演旨在加强作战协调和提升“战略威慑”,主要内容是战斗机战术演练,包括模拟拦截敌机、击沉退役军舰等实战化演练。参演兵力方面,美太平洋空军派出250名军事人员和12架F-16战斗机;菲空军则派出729名军事人员及9架战机,包括FA-50PH战斗机、A-29B“超级巨嘴鸟”轻型攻击机和S-76直升机等。
美菲“雷霆对抗”联合军演的历史可追溯至冷战时期。1976年,美菲在位于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首次举行“雷霆对抗”联合军演,以强化美菲空中协同作战能力。1992年,因“美菲军事基地协定”终止及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摧毁克拉克空军基地,“雷霆对抗”联合军演移至阿拉斯加举行。
2022年,随着马科斯当选菲律宾总统,菲政府大幅调整外交政策,从“平衡外交”转向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并批准美军使用9处军事基地。美菲“雷霆对抗”联合军演也在2023年正式重启,并升级为年度机制,成为两国军事同盟深化的重要标志,以及美国重塑印太安全架构的关键一环。
今年举行“雷霆对抗”联合军演,美方目的依然是通过军事捆绑强化盟伴体系,维持地区战略优势。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联演强化“印太战略”前沿部署,巩固“第一岛链”关键支点。演习选址在吕宋岛,这不仅为美军介入地区局势提供了跳板,同时与此前美在菲新增的军事基地形成联动,通过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与巴拉望岛的高机动火箭炮形成呼应态势,构建所谓“双线威慑”能力。
另一方面,美国试图借机推动盟伴体系升级,塑造区域安全架构。此次演习首次引入日澳等国作为观察员参与。演习结束后,部分参演人员、装备将直接加入4月21日开始的2025年度“肩并肩”联合军演,标志着美菲军事合作从单一军种协作向全域联合作战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务院近期批准向菲出售F-16战斗机,尽管交易尚处谈判阶段,但一旦落实,菲空中作战能力将大幅提升。而美将以此强化菲对美制装备的依赖,使其进一步成为美在印太地区的“桥头堡”。
对于菲律宾而言,与美国加强军事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势必会一步步沦为美搅动地缘格局的棋子。同时,美菲军事合作深化也在动摇东盟“中心地位”。东盟一些国家已对域外势力干预地区安全问题表示担忧,菲律宾的“选边站”策略或导致东盟内部裂痕扩大。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