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旨在构建多样化无人作战能力——

无人作战编组方式持续演进

王 凯 赵 頔
2025年04月22日10:07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编者按 随着对无人作战力量战略价值的深度挖掘、智能化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联合作战需求的迭代升级,无人作战编组方式正经历着从强基拓维到深度耦合、从体系重构到自主作战的阶段性跨越。深入探究无人作战编组方式及其演进路径,对于在智能化战争转型中抢占力量架构设计先机、掌握未来作战规则定义权,具有重要意义。

在无人作战编组方式演进过程中,呈现出加强式编组、融入式编组、集成式编组和族群式编组4种典型方式。这一演进过程既体现着无人作战要素从嵌入传统力量体系实现能力补强,到与有人力量深度融合释放倍增效能,再到系统集成引领联合作战体系重构,最终到依托群体智能实现体系整体跃升的递进逻辑,更折射出作战力量由效能叠加向体系质变的发展规律。

强基拓维——

加强式编组实现在传统有人作战力量结构基础上的效能提升

加强式编组,是在既有有人作战力量基本结构基础上,依据多样化、精细化任务需求,有针对性地额外加强无人作战平台,从而实现作战单元综合作战能力跃升的编组方式。这种编组方式是在保留有人作战单元主体结构基础上,充分利用无人作战平台不怕损毁、不受人的生理和心理限制等独特优势,使其能够执行那些有人作战力量难以胜任或在效率上显著优于有人作战力量的任务,从而增强整个作战体系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中的效能。加强式编组具有以下特点优势:

基于原有架构叠加作战效能。加强式编组聚焦既有作战体系基础“加成”,通过无人作战力量优化编配实现能力提升。如外军曾进行实验,将4部地面机器人编配到由14辆坦克等组成的作战分队,结果显示地面机器人的加入显著增强了分队早期战场感知与对抗性接触作战能力,并使战场救治和呼唤友邻支援更加高效。

基于平台特点突破作战瓶颈。无人作战力量凭借其不惧毁伤等特性,可以有效突破有人作战力量在特定任务中的局限。2015年12月叙利亚战争中,俄军在围攻“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据守的754.5高地时,首次投入地面战斗机器人进行攻坚作战,以6部“平台-M”履带式机器人、4部“暗语”轮式机器人支援叙利亚政府军开展进攻并占领阵地,既发挥了重型装甲的火力压制优势,又通过无人平台承担了高危环境任务。

基于任务需求拓展作战空间。当前,联合作战向深海、极地等全域多维空间拓展,无人作战系统突破人类生理与心理极限,展现出精准适应极端环境的独特优势。无人作战平台的运用,不仅将作战空间向传统人力难以触及的极限领域延伸,更通过无人单元的前置部署构建起风险缓冲带,减少作战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暴露风险。

深度耦合——

融入式编组推动无人与有人作战力量协同配合迈向新高度

融入式编组,是指以有人作战力量为主导,将无人作战力量全域全链路嵌入联合作战体系,并与有人作战力量形成有机统一的战斗实体的编组方式。这种编组方式注重无人与有人作战力量的深度融合与无缝衔接,在作战过程中实现了二者的相互配合、优势互补。通过信息共享和行动协同,二者共同完成作战任务,全方位提升联合作战体系的整体效能。融入式编组的特点优势表现为:

打破信息壁垒。融入式编组注重打破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有人与无人作战力量之间的高效信息流通和共享。如近年来,外军成功测试了无人机与有人战斗机的协同编组模式。通过编组,无人机能够将所获情报信息实时回传给有人机,有人机飞行员可根据战场态势直接指挥无人机,这种双向信息流不仅消弭了作战单元间的信息壁垒,更催生出人机协同能力。

强化体系韧性。由于联合作战体系各作战单元和功能节点中全面嵌入无人作战力量,当其部分节点遭受损失时,无人作战力量可迅速填补受损单元,有效维持作战体系的稳定运行,增强抗打击能力。

创新协作模式。融入式编组以有人作战力量的战略决策为中心,以无人作战系统的智能技术为辅助,构建了“谋略主导+技术赋能”的深度融合机制。通过交互,有人作战力量凭借其丰富实战经验和战略思维能力,在谋略层面对整体行动进行规划和指导;而无人作战力量则依托其高效信息处理能力和精准执行能力,在具体战术层面提供有力支撑,进而实现二者共同成长和互促共进。

体系重构——

集成式编组引领未来联合作战向更高层次发展

集成式编组,是指以无人作战力量为骨干,将有人作战力量分散并融入联合作战各个单元和环节的一种编组方式。这种编组方式是联合作战由“有人为主”向“无人为主”转变的体系架构重塑,是智能化战争形态下“人机共生”作战模式的雏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作战体系正从工具化平台进化为具备人机协同认知、战术思辨推理能力的智能体。同时基于无人作战平台的通用化发展和功能载荷的模块化设计,各类无人作战单元正逐渐成为边界清晰、耦合紧密且动态可重构的集成化体系。集成式编组的特点优势表现为:

智能化决策深度赋能。无人作战体系依托智能算法与数据库可构建起自主决策中枢,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能够深度挖掘战场信息资源并生成最优行动方案。

全域互联的作战网络。无人作战系统通常由情报链路、测控链路、通信链路等构成,这些链路相互交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网络”,为联合作战体系内的信息无缝衔接和高效流转提供了保证。此外,以无人作战体系为支撑的新型联合作战架构,可有效突破传统作战力量之间的界限与壁垒,构建起全域互联的作战体系。

模块化助力战术突袭。无人作战力量具有“即插即用”的平台优势,其可以根据不同任务需求,灵活调整功能模块组合和配置方式,达成战术突袭的目的。得益于模块集成,作战编组可减少冗余、压缩体积,提升机动部署能力。同时,“即插即用”带来的快速重组能力,使作战编组能够在不暴露意图的情况下迅速增添新的作战功能。如无人平台携带侦察设备执行战场监视和目标定位任务时,若遭遇对方火力威胁,可立即更换为电磁干扰模式,破坏目标的指挥控制能力。

自主作战——

族群式编组开创完全独立于有人作战力量的作战新方式

族群式编组,是指将无人作战力量以集群形式,进行自组织的编组方法。这种编组方式通过“蜂群—狼群—鲨群”等多域协同架构,深度融合群体智能、分布式决策与动态任务规划技术,在无人介入场景下形成完全自主化的作战体系。它突破了传统作战力量运用边界,使无人作战力量具备环境感知、自适应重构、自主决策等能力,成为实施智能化作战的重要力量。族群式编组具有以下特点优势:

自主并行。无人作战系统通常搭载了先进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实时感知战场态势并进行动态分析,在复杂多变环境中实现精准目标识别、任务规划与行动协同。通过集群式自主决策机制,无人作战力量能够独立完成从目标搜索、威胁评估到作战策略制定的完整流程,从而减少对外部指令的依赖,显著提升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

规模化运用。规模化运用将会带来生产成本和运用成本的相对降低。通过族群式编组可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大范围覆盖和高强度打击,使得对方难以拦截,同时提升其对抗成本。此外,这种规模化的协同运用,还能显著提升作战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和任务弹性,确保部分平台受损后,整体任务顺利进行。

群体智能涌现。依托智能协同,可实现无人作战力量的系统集成,在动态复杂战场环境中突破传统线性叠加限制,形成指数级效能跃升。这种编组方式,使各无人作战单元之间实现深度协作与智能交互,涌现出一系列复杂协同攻击策略和高效防御机制等新的行为模式,从而为未来战争夺取制智权提供支撑。

(责编:任佳晖、王潇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