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军区石家庄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93岁老干部张广寿40余载捐资助学——
“让孩子们多读书,更要读好书”

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小安舍学校校园内,扑面而来的不仅有花香,还有浓浓的书香。
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石家庄第七离职干部休养所93岁老干部张广寿又一次走进小安舍学校,为该校“红书角”捐赠新书,同老师、学生们分享一年来的读书感悟。
张广寿,1932年出生于四川省开县(现重庆市开州区),1950年入伍,曾先后担任文艺宣传队员、战地小报编辑、文化教员等。转业回地方后,她兢兢业业工作,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
望着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张广寿欣慰地说:“现在条件好了,我们那时读书可是很曲折哟……”老人年逾九旬仍精神矍铄,娓娓讲述将师生们的思绪带回那段峥嵘岁月——
20世纪40年代,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因家境贫困,兄弟姐妹尚且年幼,张广寿不得不从学校辍学,做工贴补家用。
“那时候,我真的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是他们让我相信读书是能改变命运的!”张广寿告诉笔者,当时,她的老师不仅资助她继续上学,还经常辅导她因辍学落下的课程。在老师的帮助下,张广寿顺利完成学业。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张广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1951年,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当时,许多战士文化水平不高,时任文艺宣传队员的张广寿又当文化教员,与战友们背上纸壳充当黑板,在战斗间隙走进坑道,教战士们文化知识。“那时,战士们写完家书后,常会让我帮忙修改。”感受着战友们字里行间的炽热真情,她心里有满满的收获感、成就感。
回国后,张广寿在工程兵训练基地担任文化教员。为提高教学效果,她如饥似渴学习新知识,对教案精益求精,经常加班加点修改。1955年,张广寿面临转业,她坚定选择投身教育行业,到北京地质大学等单位从事教学工作。
正因为小时候“淋过雨”,更想替别人“撑把伞”。那段时间,张广寿多次应邀赴山区贫困小学授课。一次,她在河北省平山县贫困小学授课后,该校老师恳请她将文字讲稿留下。询问得知,该校老师教学经验不足,又缺乏优秀辅导资料,每当接触到优秀教案,总是希望能留下,为以后教学作参考。“我也曾渴望能读书、读好书,当年是我的老师帮助了我,现在我有条件了,也要帮助他们圆读书梦。”张广寿暗下决心。
1983年从学校退居二线后,张广寿一直竭尽所能助学帮困,她随身携带的文件袋里,有许多捐赠凭证和感谢信,“为河北省贫困儿童捐赠新绒衣30套”“捐赠3000元支援汶川地震中受损学校”……仅通过希望工程捐赠的钱款就近20万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书籍是知识的载体,让孩子们多读书,更要读好书。”2022年,张广寿又从积蓄中拿出10万元向石家庄市10所中小学捐赠红色书籍,捐赠的书籍涉及党史军史、革命故事、人物传记等,并打造了一批“红书角”流动学习园地。
“‘红书角’如同春雨一般浸润着孩子们心田。”小安舍学校校长张旭英介绍,近年来,该校将红色教育融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组织学生阅读红色书籍,分享读书体会。学校还依托“红书角”定期开展红色班队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播放红色影片、讲解红色经典等。
活动当天,红色书籍捐赠仪式过后,该校还向张广寿送上师生们手绘画像,并组织了读后感分享互动活动。六年级一班学生张梓琦起立分享道:“张奶奶给我们准备的书籍,让我认识了很多战斗英雄,以后我也要参军报国,像张奶奶一样做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