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陆军某旅重装备运输车集训设置不利条件实施连贯考核——

战场没有“顺风车”

2025年05月16日09:53 | 来源:中国军网
小字号

“罚时60秒!”前段时间,陆军某旅重装备运输车集训结业考核现场,与方向盘打了多年交道的一级上士徐长存被考官拦下。

谈及原因,这个素来沉稳的老兵语气中透着些许无奈:“车子右后视镜的镜面曲率有问题,车况与在集训队训练时不一样!”

此次考核,该旅将直角转弯、通过单边桥等10余个课目设置在一条路上连贯进行,沿线布满标志杆。随着考核指令下达,徐长存钻进驾驶室,双手搭上方向盘、两眼一扫就察觉到了异样:右后视镜呈现的视野有些扭曲,参照物之间的距离忽远忽近。

考核已经开始,徐长存来不及多想,凭着经验顺利完成了前几个课目。但面对T型倒库这个难点课目,他小心翼翼地修正方向,最终还是因为难以把控牵引车与半挂车连接部分的角度,被判罚时。

“所有参考人员用同一辆车考核,条件设置对大家都是公平的。”裁判姚志诚意味深长地说,“顺风车”人人会开,可战场上遇到各类不利条件才是常态。一番话引起徐长存深思:军人本该练就从容应对各类复杂突发情况的能力,怎能把失利全归结于外因?更何况此次考核,取得高分的驾驶员也不在少数。

“把新大纲的场地驾驶课目融合在一起,并参照真实战场情况设置考核条件,对驾驶员的车体感知能力和综合技战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负责考核的一名干部表示,战场环境危险重重、复杂多变,考核时条件设置从难从严,可能会使成绩单不那么“好看”,却能为打赢积蓄底气。

笔者了解到,此次集训考核,该旅严格落实新大纲要求,联合某学院、联勤保障部队某部等单位科学构设战术背景,模拟真实战场环境,改变了以往“定装备、定课目、定问题、定解法”的考核方式,根据战斗进程,全方位连贯检验驾驶员在专业理论、驾驶实操、故障排除、教学研讨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训练场另一侧的故障排除考核区,一级上士钟炜正在为驻车制动故障犯愁。与往常单课目排障不同,此次考核既无故障提示也不限排障路径,一切全由参考人员自行解决。

仪表盘红灯闪烁,全车气压表纹丝不动,钟炜按照常规流程拆卸继动阀管道,可手指触到的金属管壁冰凉光滑,并没有堵塞迹象。不时响起的倒计时提醒,让人倍感压力,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继续排查。当他终于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阀体深处时,考核终止的哨音已然响起。“平时拆解装备可以按图索骥,但战时抢修必须自主判断、快速准确,不能犹疑不定。”复盘会上,钟炜反思道。

装备战损、限时研判、极端天候……不少官兵感到,从难从严开展演训研练,出题“千变万化”,对大家适应和驾驭复杂情况很有必要。“车体感知、应急处置、战术意识等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必须综合考虑、一体锤炼。”集训队指导员孔令爽说,官兵只有不断提升能力,练就“技高一筹”的本领,才能从容应对千变万化的战场环境。

复盘结束时天色已晚,集训队宿舍楼灯光渐次亮起。徐长存伏案沉思,在笔记本写下“视觉偏差”4个字,此时他的脑海里已经有了破题思路。

第二天早饭后,徐长存再次钻进驾驶室。这一次,他开始用战场眼光审视个人能力与实战需求之间的差距,向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发起新的冲击。(韦仕麒 段雅琪)

亲历者说

欲求“技高”必“练难”

■陆军某旅运输勤务营干部 陈建中

变形的后视镜成为重装备运输车驾驶员的“拦路虎”,技术能手面对新的考核规则乱了阵脚……这场集训连贯考核,虽然成绩单不算亮眼,但对官兵触动极大——它将“单科闯关”变为“体系考验”,将“排名焦虑”转化为“本领恐慌”,为大家今后训练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兵法有云:战胜不复,知变为大。战场上的不确定性体现在装备、信息、技术、人员等多个维度,在复杂情况突然而至时灵活应对,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实则基于智慧、出于本能、源于积累,是在练兵场上长期锤炼的结果。如果平时训练满足于“理想距离”“标准时速”“常规角度”,环境构设总在预定之中、特情设置总在预想之中、最后结局总在预料之中,那么遂行任务时一旦遇到新情况新挑战,就会不知所措。

练兵若难,进军就易;练兵若易,进军就难。练兵备战的过程,是主动打破“天花板”、跳出“舒适区”的过程。欲求“技高”必“练难”。只有把“能力刻度”对准战场标尺,设险局、增变数、处特情,把技术基础练扎实、把战术运用练灵活、把打仗本领练过硬,才能以善变应万变,做到以变制变、灵活处变,更好地适应未来战场环境。

(责编:任佳晖、王潇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