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旅某连常态举办“成果分享会”——
集聚官兵智慧 涌流创新活水


随着“成果分享会”的持续举办,陆军某旅某连干部张超圣,对“官兵的智慧是无穷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该连组织的这项活动始于去年,时间灵活机动、形式不拘一格,官兵们分享的成果五花八门:有自行改进的装备零件,有自编的操作要领顺口溜,有探索创新的训练方法,还有总结归纳的维修经验……张超圣说,这些成果一头连着官兵智慧、一头直通连队战斗力,正在成为他们提升自主抓建能力的新动能。
“为什么会想到举办这样的活动?”面对笔者的好奇,张超圣回答说,这得先从一次穿越机训练说起。
训练中,几架穿越机在通过一个门型障碍前,齐刷刷“栽了跟头”。“怎么又串频了?这毛病啥时候能改啊?”该连下士林二樵摘下图传眼镜,声音里满是焦躁。
这已经是那一周第三次,因图传眼镜出现串频问题,导致穿越机训练被迫“搁浅”。眼看新增训练课目遭遇瓶颈,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同样很着急。
当晚复盘会上,大家就“向上级求援”还是“依靠自己解决”拿不定主意,讨论陷入僵局。正当众人一筹莫展时,四班班长陈燎源默默起身,从上衣口袋掏出一个小东西:“我自购了一个定向天线,能让几副图传眼镜同时工作不串频。”
在场的骨干半信半疑,现场安装进行测试,发现显示屏上的“雪花”果然消失了,画面变得清晰稳定。
困扰多时的棘手问题解决了,按理说应该皆大欢喜,没想到,一名副班长突然向陈燎源“发难”:“陈班长,你有这宝贝,怎么不早点拿出来?”陈燎源脸一下子红了,回复的语气却很生硬:“这是我琢磨出来的,原本准备自己留着用。”
这一幕,引发张超圣思考:战士有了改进训练质效的革新成果,为什么不愿分享呢?
和一些官兵交流过后,张超圣分析认为,虽个别官兵存在私心,但主要原因是连队没有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
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搭建一个汇聚智慧的交流平台,“成果分享会”应运而生。
陈燎源成为“成果分享会”的第一位推介人。他从安装调试、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图传眼镜加装定向天线的方法。
讲台上,陈燎源侃侃而谈;讲台下,官兵们专注听讲,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
除了陈燎源,其他官兵也带着自己的革新成果登台亮相。优化战备库室秩序的“收纳管理法”,自制的便携工具箱,提高夜间射击效率的辅助技巧……张超圣没有想到,首次“成果分享会”开始仅2个小时,大家就贡献了近30个“金点子”和实物。
该连没有让“成果分享会”止于“分享”,他们设计了完整的成果转化链路:痛点征集—方案比拼—实践检验—推广使用。
所以,每次“成果分享会”后,该连都会从中筛选出管用可行的创意方案进行孵化验证,达到预期效果后,再在全连范围推广。
成果共享、人人受益。连队官兵团结互助、集智攻关的氛围更加浓厚。一班班长自制的图上量算工具尺,助力新兵提高了训练成绩;三排排长结合执勤经验制作的“特情处置手卡”,让年轻战士少走了弯路;七班副班长编写的刺杀训练“呼吸步法顺口溜”,提升了整体训练质效……
“官兵们的智慧成果,给连队战斗力建设不断注入创新活水。”该连主官说,“成果分享会”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还塑造着连队文化。官兵们依靠创新革新攻坚克难的意识和能力日渐增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