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753个村级老年食堂挂牌“拥军食堂”——
浓浓烟火气 满满鱼水情


清蒸鲈鱼、肉末豆腐,还有翠绿鲜嫩的炒菠菜以及低盐清爽的凉拌黄瓜……8月18日中午,江西省峡江县戈坪乡洲上村“颐养之家”食堂,饭菜飘香。本想在家简单吃两口的军属李贵顺,觉得一人吃饭冷清,于是来到了村里的老年食堂。
“今天的饭菜香呦,把你们几个也吸引来喽。”一进食堂门,李贵顺就看到了几个老友。一阵说笑之后,他去前台打好饭菜,也来到了军属就餐区。老人们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而此时,窗外细雨秋风,让室内的这一幕更显温馨。
“一个温暖的家离不开浓浓的烟火气,这是刻在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观念。可是,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已不方便再下厨做饭。”吉安市领导告诉记者,为做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的一日三餐服务保障,自2024年以来,吉安市加快推进“一村一食堂”工程建设。为更好地发挥老年食堂作用,该市军地将拥军优属工作融入其中,为753个村级老年食堂挂牌“拥军食堂”,让革命老区的养老工程不但充满人文关怀,还彰显浓浓崇军情谊。
滔滔赣江水,巍巍井冈山。吉安是一片承载厚重革命历史的红色沃土。据统计,该市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来共涌现4.8万名烈士,目前还有3.1万名重点优抚对象,其中逾7成的重点优抚对象年过六旬。如何更好地保障优抚对象安享晚年,一直是该市军地领导所关心的大事。老年食堂的推出,为他们进一步做好军烈属服务保障工作提供支撑。
洲上村党支部书记李昌安介绍,老年食堂采用“县政府补贴+村集体投入+乡贤捐助”的模式运转,每日提供早中晚三餐,就餐费用为每人每日5元,70岁以下军烈属享受半价优惠,70岁(含)以上的军烈属免费。该村老年食堂去年被评为优质服务单位。
据了解,就餐优惠仅是老年食堂推出的一项基本拥军举措。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许多老年食堂还配套建设了老区文化展示区、英烈故事讲堂等场地,成为助力乡村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咚咚锵,咚咚锵……”8月6日上午,永丰县石马镇店下村的“丰养之家”食堂前锣鼓喧天,一场军校录取通知书颁发仪式隆重举行。该镇高考学子梁嘉旭胸戴大红花,从县人武部领导手中接过了火箭军工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现场响起雷鸣般掌声。
仪式结束后,石马镇党委书记刘义文把梁嘉旭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放到食堂陈列柜内。那里面还有泛黄的入伍登记表、立功证书,以及该村军烈属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刘义文告诉记者:“每逢新兵入伍、老兵退伍,该村都会举行隆重仪式。年轻后生们置身浓浓的崇军氛围中,能切身感受到何为‘参军光荣’。”
“家的味道,爱的食堂”。自建成以来,永新县澧田镇华山村“华山长辈食堂”便把服务理念印在了墙上。年初,在这8个大字之下,又多了一条横幅——“英烈故事分享会”。
“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好朋友,遇到烦心事了,大家说一说,笑一笑,心情就会好很多。”烈士遗孀赵大姐说,“华山长辈食堂”不仅是用餐的地方,也是军烈属的“心灵驿站”。每周,“华山长辈食堂”都会举办“英烈故事分享会”,军烈属们围坐在一起,讲过去的故事,短的说几分钟,长的唠半小时,有时村里党员、小学生也来参加,气氛十分融洽。
在山区乡村工作,遂川县大汾镇“红色关怀志愿队”志愿者、退役军人郭志强最担心的就是遇到连绵阴雨天气。雨天山路湿滑,会给分散居住在山区的老人们平添许多困难。得知82岁的军属古玉清老人腿脚不便,郭志强主动承担起了为她送餐的任务。
“古奶奶住在村外3公里的一个半山腰上,没有子女在跟前。每天,我从老年食堂打饭菜,给她送去。”郭志强说,该市在老年食堂建成后同步成立了一支由1026名退役军人和民兵党员组成的“红色关怀志愿队”,为散居山区和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军烈属群体提供送餐、送药等志愿服务。郭志强的手机记事本显示:自7月以来,他已为27户军烈属家庭送餐362次、代购药品14次。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独居寡欢’到‘老友常伴’,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整合社会资源,我们正在逐步织密军烈属养老服务保障网。”吉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曾亮告诉记者,让军烈属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致敬。据统计,该市“拥军食堂”已惠及军烈属家庭2300余户。(戴江红 本报特约记者 龙礼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