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山东省乳山市“马石山十勇士民兵班”——

宣传英烈精神 争做英雄传人

2025年09月04日09:03 | 来源:中国国防报222
小字号

“战斗到最后,班长王殿元和两名战士抱在一起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全班10名战士壮烈牺牲,1000多名群众安全脱险。从此,他们拥有一个不朽的称号——‘马石山十勇士’……”

秋季开学第一课,山东省乳山市第二中学高一新生,聆听“马石山十勇士民兵班”班长辛明亮关于“十勇士舍身救群众”的英勇事迹后,个个沉浸在悲愤之中。泪光闪烁间,红色基因的种子悄然在心底萌芽。

“‘马石山十勇士民兵班’自组建以来,以宣传英烈精神、争做英雄传人为己任,时时处处用行动擦亮英模品牌。”乳山市人武部领导介绍,该民兵班10名队员中党员8人、退役军人9人,在精武强能的同时,他们通过场馆解说、基层宣讲、网络推广等方式,让“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走进千家万户。

1942年,敌后抗战处在最困难时期,日军调集两万余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实行拉网式大“扫荡”。11月23日夜,胶东各县7000多名群众和部分八路军伤员被包围在马石山地区,情况万分危急。胶东军区第5旅第13团7连6班执行完任务路过马石山,看到群众身陷绝境,毅然决定留下来帮助群众突围。班长王殿元率领全班3次进出日军包围圈,救出1000多名群众。就在第4次进入日军包围圈时,遭遇敌人猛烈攻击,6班弹尽粮绝、寡不敌众,10人全部牺牲,史称“马石山十勇士”。

为铭记“马石山十勇士”舍身为民的英雄壮举,1943年初,胶东行政公署召开马石山惨案公祭大会,并立下军民殉难碑;1970年,乳山县在这里修建了烈士陵园;2014年,“马石山十勇士”被列入全国著名抗日英雄群体名录;2015年,“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落成。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年均接待瞻仰群众超10万人次。2023年4月,经威海军分区批准,“马石山十勇士民兵班”正式组建。

“重走一次突围路,才知当年多不易。”前不久,沿着“马石山十勇士”第2次带领群众突围的路线,记者跟随新入队民兵踏上638级陡峭台阶,开启沉浸式的“入队第一课”。崎岖山路上,碎石与荆棘不时牵绊着脚步,呼啸的山风不停掠过耳畔,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枪炮声与群众的求救声。“这不仅仅是一次重走突围路,更是一次与‘马石山十勇士’跨越时空的对话。”民兵们说,通过这次体验,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十勇士“宁舍自己、不舍群众”的博大胸怀,更加坚定了讲好先烈故事、当好英雄传人的信心和决心。

“生在马石山脚下,听着‘马石山十勇士’故事长大,我要用一生去弘扬先烈精神。”第一时间申请加入“马石山十勇士民兵班”并担任副班长的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倪豪宇,创新宣讲方式,用心用情宣讲,年均宣讲60余场次,先后被乳山市和威海市评为优秀讲解员。

“让英雄走进群众心里,就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讲。”该班民兵于辰龙告诉记者,在市人武部和市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他们创作了舞台剧、快板书、微视频等,通过乡村活报剧、英雄故事会、巡回宣讲等形式,努力把“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讲新讲活、讲到听众心坎里。

今年7月,市人武部组织民兵专业分队与驻军开展挂钩训练,少数民兵因任务重、时间紧产生畏难情绪,一度参训热情不高。市人武部及时组织“马石山十勇士民兵班”深入训练场,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当后备尖兵”为主题,做好现场鼓动工作。

“是什么让十勇士在绝境中挺身而出?是什么支撑他们反复冲进包围圈?答案只有4个字:‘人民至上’!作为他们的传人,我们没有理由懈怠。唯有练强本领,扛起时代重任,才对得起他们的牺牲奉献,才能在关键时刻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听着辛明亮动情的讲述,不少参训民兵的眼眶湿润了。民兵孙保中激动地说:“我们要把十勇士的精神化作精武强能的不竭动力,高标准完成挂钩训练,以不辱使命的实际行动,续写他们的荣光!”

据统计,截至目前,“马石山十勇士民兵班”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50余场次,受众超10万人,成为威海市一张闪亮的“红色名片”。(侯建国 管水锁 本报特约记者 于安丰)

(责编:彭静、任一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