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把握智能时代实战化训练新要求

吴思亮 白宏伟
2025年10月02日09:39 | 来源:中国军网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引言

实战化训练作为一种紧贴实战的高强度针对性训练,对于提升部队战斗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适应战争形态发展、应对复杂安全威胁的必然选项。智能时代,军事技术的深介入、战争爆发的突然性、攻防转换的快节奏越发凸显,使得实战化训练在需求传导、环境构建、战法创新、科技赋能等方面面临系统性挑战。为此,应着力构建需求精准映射、对手深度嵌入、战法灵活有效、技术深度融入的新型训练管理模式,实现训练场景与作战环境同频共振、训练内容与作战行动动态耦合、训练成果与实战需求精确对接,全方位提升实战化训练综合质效。

对接“战”的需求突出依案强训

智能时代,武器装备、作战手段的多样化,使得作战行动具有更多变量。实战化训练必须对接实战需求,在实案实情检验中校准训练指向,不断强化作战方案柔韧性,提升部队能力适应性。

作战牵引校准训练靶向。作为一种紧贴实战的训练形式,实战化训练唯有紧扣智能化战争需求,将抽象作战构想转化为具体训练课题,将战略战役需求解构为可量化、可评估的战术指标,方能求得最大训练实效。应突出复杂多变战场环境下的战场适应性训练,强化网电攻防、自主协同、新质融入等重难问题训练,以确保始终占据战场优势主动。应紧盯前沿作战理念,动态优化训练内容,不断推动实战与训练互动耦合,始终保持战备训练的高水准。

实践淬炼强化方案韧性。智能化战争节奏紧凑、瞬息万变,只有在实战化训练中历经反复验证打磨,才能保证作战方案的可行性适应性。应构建多功能、智能化、专业化训练场地体系,在基于实案的训练中持续推敲指挥决策、兵力运用、作战协同等关键环节,不断考验指挥链路抗毁性、协同机制稳健性、保障体系持续性。事实上,通过实战化训练检验完善作战方案,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不过时。诺曼底登陆前,盟军为提升作战技能、增强实战体验、检验协同效率,在斯拉普顿海滩组织参战部队开展“猛虎演习”,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疏忽失误,但也发现了指挥通联、登陆卸载等多项严重缺陷,进而通过修订完善作战方案、改进问题不足,大大降低了实际作战伤亡率,为最后登陆作战行动的成功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任务驱动补强能力短板。高强度近实战的实战化训练,能够最大程度暴露能力短板缺陷,倒逼部队制定针对性措施,反哺作战能力跃升。应紧盯部队担负的侦察监视、信息攻防、力量投送、无人作战等具体任务,在演训实践中发现矛盾问题,因地制宜研究对策,补足作战能力弱环。抗日战争百团大战前,八路军某部针对铁路破袭能力薄弱的现实状况,围绕侦察警戒、炸药爆破、拆除搬运等展开针对性强化训练,大大提高了部队道路破袭能力,奠定了作战胜利的重要基础。

基于“战”的标准坚持自主对抗

智能时代,智能无人装备大量运用,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不断涌现,混合博弈、体系对抗的特征更加鲜明,要求实战化训练必须基于实战标准,紧盯强敌对手展开针对性对抗训练。

敌情复现重构认知基准。对作战目标体系和对手作战能力的精准认知,既是打赢智能化战争的前提,也是筹划组织好实战化训练的基础。应紧盯作战对手,全面、准确、系统掌握其作战理论、指挥方式、战法打法、作战部署、关键武器装备性能等最新军情动态,进而深研应对策略,锻造打赢能力,确保战时料敌于先、出奇制胜。应系统解构未来战场环境,从战略域、物理域、网络域、电磁域等多维空间入手,多法并举构设与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相匹配的演训环境,为演练重点课目、寻求制胜招法等提供强力支撑。

红蓝竞技催生能力质变。智能化战争背景下,实战化训练更加强调训练的针对性、强对抗,要求以更高标准打造模拟“蓝军”力量、设置适配训练内容,开展好互为对手红蓝对抗训练。既要抓实战术对抗训练,也要抓牢战役对抗演练,还要抓深战略博弈对抗推演,落地落位各层级实战化训练。既要注重虚拟仿真对抗演训,也要关注实兵实装对抗演练,虚实结合为实战化训练提供强力支持。既要呈现出作战对手的编制规模、武器装备,更要反映出其战法运用、体系运转,为实战化训练提供可靠可信“试金石”。

极限磨砺锻造体系能力。只有对标对表实战,以“战”的标准强度组织实战化训练,才能客观检验部队战斗力水平,推动部队体系能力提升。要依据具体敌情、复杂战场,深度预想突发情况,从应对最困难、最复杂、最被动局面出发,多设险局、僵局、难局、危局、残局,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培养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险中求胜的应变能力,全面检验和锤炼部队实战能力。

锚定“战”的效能创新战法打法

智能时代的作战行动呈现出一些全新特征,更加强调信息主导、体系集成,更加强调精确调控、精准释能,这也要求实战化训练要锚定作战效能,在创新战法打法上寻求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

研训一体驱动战术革新。行之有效的战术,往往在实战实训中逐步凝练形成。借助实战化训练这一“淬火”环节,可以最大限度暴露战术运用弱点,牵引推动战法打法破旧立新、修订完善。应基于实用管用根本导向,强化战法训法创新运用,在理论攻关和演训实践中深度解析作战样式、能力链路、节点枢纽、力量编组和战法手段等,加快推动新域新质体系融入、新型作战概念落地见效,量身打造抗敌制敌的“撒手锏”“战法集”。

真打实训推动战法检验。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战法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历经真打实训反复检验的战法才能迅速适应未来战场。因此,实战化训练更加强调战法打法源于实践、验于实践、用于实践。要通过反复开展模拟训练、仿真推演、实兵实装演练,形成科学适用的指挥要则、行动要点、保障要义,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完善战法打法,全面适应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

因时顺势推进战法演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出敌不意、灵活机动始终是战法运用的“魂”,是获取战场主动的前提。智能时代,模型算法支撑下的新装备、新战法不断涌现,只有紧跟军事变革潮流主动解析战争规律、制胜机理,先人一步挖掘战法、更新战法,才能保证战时先敌一步布势、先敌一步发力。近几场局部战争冲突,一再向我们展示新型作战概念的真切运用,新型战法打法的层出不穷。应聚焦强敌靶标,直面威胁挑战,积极适变、主动求变,基于灵活机动、非对称制敌等作战理念,开发设计克敌之策、制敌之计,全面提升战场适应能力。

紧扣“战”的趋向强化科技赋能

智能时代,由于新一代军事技术的广泛深度运用,在加速作战节奏、改变战争形态、催生新型威胁的同时,也为实战化训练提供了更多选项。

知识重塑抬升认知思维。思维认知能力反映对战争的认识高度,折射对战场的适应程度。因此,有人将思维认知能力看作指挥能力的关键基础要素。在智能时代,只有具备敏锐的科技认知、战场感知,才可能在战时精准掌握战场态势、精密调控力量、灵活控制行动,取得作战优势胜势。要注重强化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最新科技知识学习,并通过针对性训练,系统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性规律,树牢体系化战争思维,为实战化训练叠加科技效能。

仿真交互优化环境条件。虚拟仿真技术不仅在减少耗材投入、降低安全风险方面占据优势,而且在构设智能化战争场景提高训练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应注重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构建高度沉浸式可交互的虚拟战场空间,为受训人员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的真实感受。应注重依托智能穿戴设备、传感器阵列和虚拟仿真系统等,构建贴近实战的训练场景,支撑受训人员展开战场感知、行动模拟等训练,全面提升实战化训练的质量层次。

智能赋能盘活数据信息。智能时代,环境空间的多维性、力量装备的多元性、攻防对抗的多样性,使得实战化训练数据信息海量涌现,其管理运用也成为训练实践中的一大难题。应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借助大数据、算法、大模型等,将训练实践中大量离散的行为数据、生理数据、环境数据等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可优化的数字资源,进而实现训练信息的归口推送、创新运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形成训练信息“决策—计划—采集—处理—评估”闭环管理体系,推动实战化训练从概略粗放管理向智能精准管理转变。

(责编:黄瑾、刘圆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