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蓝天下 共上一堂课
——从国防教育视角看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


点击播报本文,约
9月的北国春城,碧空如洗。引擎轰鸣声中,歼-20战机如威龙直上云霄,歼-10表演机如持彩练当空舞,观众区传来一阵阵惊叹……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观众从全国各地赶来,共赴这场盛大的蓝天之约。仰望、拍照、参观、互动,活动现场人流如织,热情如潮,观众累计达99.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热情的背后是热爱。这次活动,展示了人民空军现代化建设新成就,拉近了广大群众与人民空军的距离,成为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汇聚起支持空军、关注空天的强大力量。
“飞机真好,国家真好”
静态展示区的航空装备,沿机场跑道一字排开。从退役飞机开端处的米格-15比斯,走到现役飞机开端处的歼-10C,有将近800米距离。
这800米,浓缩了人民空军从自强走向自信的历程。现场,近百型现役战机、地面装备和退役装备,按照研发列装的时间轴依次展示,人民空军成长壮大的轨迹清晰可见。
纵向展示发展历程,横向呈现完备体系。隐身战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新型预警雷达……大批国产先进装备威武列阵,呈现出丰富的谱系、完善的配套和完备的体系。空警-500单机与歼-20四机护航编队、运油-20A单机与歼-16双机加油编队……呼啸而过的战机,展示指挥控制、远域慑阻、区域控制等能力。
一件件“明星”装备获得高度关注。在运-20货舱开放现场,记者见到空军某雷达站原站长魏冬冬带着孩子来体验。他说,以前看运-20是在雷达荧屏上,今天是真正“身在其中”。
当被问到有何感受时,魏冬冬笑了:“我们站有个藏族战士叫多吉,一次任务有幸坐上了运-20。我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说,站长,我也不太会说,就一句话,飞机真好,国家真好!”
装备件件是“明星”,官兵人人是“名片”。从“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陈思麒、运油-20A女机长谭红梅,到从直-20机降的空降突击队员、担负讲解任务的战士,都展示了人民空军的自信与风采。
静态展示区,几名空降兵战士正在讲解。下士刘燚自豪地向观众介绍单兵夜视仪、伞兵11型降落伞,以及自己所在的英雄连队——特等功臣孙占元生前所在连。这些战士有的刚参加完胜利日阅兵式,有的自训练场而来,黝黑的脸上还留着清晰的“阳光印记”。
户外精彩的飞行表演、系列的装备展示,室内特色的主题展区、丰富的互动体验,让线上线下纷纷传出“安全感满满”的感叹。
正午,艳阳高照。轰-6宽大的机翼下坐满乘凉的观众。网友评论:“这既是‘遮阳伞’,更是‘保护伞’。”在长春、珠海,记者多次见过类似场景。铁翼雄风,平时遮风雨御骄阳,战时保和平卫家乡,正是“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生动写照。
活动现场,军民和谐融洽、双向奔赴的场景频现。观众把孩子递到任务官兵怀中,官兵抱着孩子触摸飞机,合影留念。观众只要看见穿军装的官兵,就当成“自家人”,问路、请教、合影,每一声亲切的“解放军同志”,都透着十足的信任和深厚的感情。
“天空蓝连着你我他”
走进空军主题展馆,一座运-20仿真机舱,吸引许多人参观。位于舷窗位置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飞行员在执行战备警巡任务中驱离外机的喊话视频、展现空军各部队练兵备战风采的摄影作品,人民空军捍卫祖国领空的坚强决心“溢”出屏幕。
穿梭在展馆,观众可以进行科普体验、模拟互动,还可以到空中管制、空军招飞、院校招生、文化沙龙等区域,深入了解空军和空天安全。
9月21日,来自航空管制专业的万路军教授,为观众带来一场《天上的红绿灯》空管知识科普讲座。
互动时间,有观众举手提问:“请问飞机在天上有路吗?”“天上到处都是无人机该怎么指挥?”万路军详细解答。互动体验时,小观众可以通过空管小游戏和管制指挥模拟设备,体验飞行调配和指挥飞机起降的过程,了解空管人员的工作。
观众赵先生感慨:“以前觉得这些离我们很远,现在明白航班安全、城市安宁,都和空天安全有关。”
“当大家都意识到天空蓝连着你我他,我们的空天防线就有了深厚的民意基础。”万路军告诉记者。
航展期间,一张照片在网络上刷屏——一排身着橙色工装的环卫工人坐在长凳上休息,一架运油-20正从天空呼啸而过。环卫工人集体仰望,还有人拿出手机抓拍,他们身后的摄影师定格了这个美好瞬间。有网友给照片取名“人民的仰望,最好的勋章”。飞行员陈思麒看到照片后立即保存了下来,他说,从环卫工人的背影里,感受到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光荣,“人民空军,是人民自己的空军,这应该就是航展最重要的意义”。
据悉,本届活动首次全面启用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场馆总面积较上届扩容近一倍。一些未能预约到票的人们,在附近的蓝天公园搭起帐篷、铺开露营垫,兴致勃勃地观看飞行展示。
飞行是少数人的职业,而建设强大空军则是一个民族的事业。本次活动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汇八方资源,聚发展合力。航空文化展示中心内,既有空军主题展馆,也有来自军工企业的展区;空军主办的无人智能馆旁,坐落着地方主办的低空经济馆、科普研学馆、航模拼装体验区和科幻主题的南天门计划沉浸式体验馆等。从技术到装备,从有人到无人,观众沉浸式感受航空文化的魅力。
随着航展落幕,这场蓝天盛会引发的对空天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注,还在持续延宕。
“今天仰望,明天翱翔”
参加活动回家后,来自山西的初一学生李高慧,将一枚纪念徽章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徽章上的歼-20闪闪发光,与3天前仰望的真机轮廓相同,战机的轰鸣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这枚徽章是他在“王牌飞行员教你学飞行”体验活动中获得的。本次航展设置了多项体验活动,包括运-20货舱开放、模拟跳伞体验、“飞行表演队员教你飞特技”等项目。
李高慧在完成“雄鹰出击”3次起降操作后,参与“空战英豪”项目对抗成功,空军航空大学飞行教官刘成龙为他送上一枚纪念徽章,并鼓励他:“手很稳,好好学习,希望我们还有机会一起操作!”
“他们不再满足于看外形,而是追问矢量发动机怎么工作、飞机上的隐身涂层为什么能吸收雷达波等问题。”在辅助“小飞行员”体验飞行时,刘成龙发现,青少年的问题越来越专业。
多年来,这场由空军航空大学新生开学典礼发端的航空开放活动,一直突出育才的主题。在学校的军营开放活动现场,观众不仅能看到飞行学员常用的体能训练器材,还能体验抗眩晕训练项目,近距离观摩飞行学员日常训练生活,全方位了解“雏鹰”奋飞之路。
活动现场,还有一批来自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学生担任志愿者。梦想穿上军装的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一名学生笑呵呵地说自己是“勤劳的小蜜蜂”:“虽然还不是鹰,至少已经飞起来了。”
一群仰望蓝天、“想飞”的少年揣着梦想来,带着答案走。
在飞行沙龙活动中,航天员、飞行员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一名年轻观众向空军首位藏族女飞行员格桑白珍提问:“成为一名合格飞行员的路上,该如何克服困难?”
“心中有热爱就能克服。”格桑白珍说,我们的前途是无限的,与其向往不如出发,相信大家以后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据统计,本届活动吸引青少年观众近10万人次,青春力量涌动现场。“今天仰望,明天翱翔。”这场盛会留下的,不仅是相册里的一张张合影,打卡册上的一个个印章,更是无数少年心中悄然生长的蓝天梦想。
天空不会拒绝每一颗向往飞行的心
■谭红梅
前来参加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我的心情格外激动。20多年前,正是在这里,我踏上了从一名地方女青年到空中女机长的成长之路。
我是空军第7批女飞行员,一共飞过6型战机,飞的第一架是初教-6。活动现场, 我再次见到了这型飞机。还记得“兵之初”,我每天都刻苦学习、训练,最终以优异成绩从航校毕业。毕业时,我被分配到一个英雄辈出、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
记得那年,我被上级确定为运-20首批改装飞行员。运-20比我之前飞过的战机机身更宽、舱体更大、航程更远,飞机仪表上密密麻麻的按钮,让人倍感压力。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飞出来”。为此,改装期间,理论学习阶段,我每天都埋首在航理教材中,反复背记有关专业知识要点;实操阶段,模拟机训练一次就是4个多小时,训练结束时经常全身湿透,但我乐此不疲,经常加训加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顺利成为一名运-20机长。作为机长,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一次飞行训练时,突遇复杂气象,飞机不断颠簸,我静下心来,按照特情处置预案,迅速展开操作,在极短时间内让飞机恢复平稳姿态。
这些年,我驾驶战机执行过多项任务。特别是9月3日,我作为空中梯队的一员,驾驶运油-20A飞过天安门广场光荣受阅,心中感到无比自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想告诉每一个心怀蓝天梦想的少年:天空不会拒绝每一颗向往飞行的心。只要你敢想敢拼,中国空军的未来、我们的蓝天就是属于你的。(张 伟 徐梦玥 记者 李建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