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记者探访英雄部队和战场旧址,感悟领导干部备战打仗使命之重——

“胜利山”上的瞩望

2025年10月23日08:40 | 来源:解放军报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空军航空兵某部战机起飞(资料照片)。鲁发章摄

空军航空兵某部战机起飞(资料照片)。鲁发章摄

娄山关,云奔雾涌,群峰如浪。

吴起镇,千山焕彩,万壑披霞。

90年前,一南一北两处险地,先后见证了中央红军长征中的第一场大捷和进入陕甘根据地后的第一场胜仗。指挥两场战斗的,都是彭德怀。

90年过去,记者站在空军航空兵某部巨大的电子沙盘前俯瞰,两处战场旧址尽收眼底,都在该部战机的航迹下。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当年指挥吴起镇战斗的平台山,如今已更名为“胜利山”。

登山远眺,峰峦起伏。沉甸甸的“胜利”二字,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也延伸着军人瞩望的目光。

一名老兵的牵挂和一支部队的警觉——

“军人职务越高,责任越重”

辽宁抚顺,一套50多平方米的老旧单元楼公寓,承载着该部某团许团长的儿时记忆。

推门而入,房屋陈设简单朴素。墙上醒目的地方,挂着一幅中国地图。

“外公是一辈子深藏功与名的抗美援朝老兵,战场上九死一生,留下的仅有这套不大的公寓。”谈起外公,许团长的话语里充满敬佩。

“不爱财、不图名,他始终放不下的牵挂,就是这里——”许团长抬手指向地图上的宝岛台湾,“晚年,外公常常拿着放大镜,在地图前一看就是大半天。”

浅浅的海峡,深深的惦念。那年,许团长驾驶战机绕岛飞行。休假探亲时,他用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出航迹。外公看后,脸上绽开笑容并深深期许:“祖国统一时,一定要告诉我!”

“抗美援朝时,外公是汽车兵,许多战友在敌机轰炸中牺牲。他做梦都希望,祖国有一支强大空军。”许团长记得,外公去世前有段时间,已经认不出朝夕相处的家人,口中却反复念叨着牺牲战友的名字。

“那一代军人,从战火中走来,心中最渴望的是和平,身上永远褪不去的是战味。”睹物思人,许团长感慨地说,“外公生前最担心的是,承平日久,我们这代军人尤其是部队领导干部,会不会过惯了太平日子,成为马放南山的‘太平官’?”

斯人长逝,言犹在耳,引人深思。该部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大力纠治‘醉太平’,军队才能‘守太平’。深化政治整训,就是要剜掉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和平病’的病灶。”

这些天,该部正在创排一堂情景思政课。记者看到,运用声光电等舞台艺术手段,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火中浴血奋战的故事被搬上课堂。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有美国人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这奇迹的背后,是多少军队高级领导在和平时期心怀忧患、披肝沥胆——

新中国成立后,戎马一生的人民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为了加快空军战斗力建设,长期抱病坚持工作,病逝时年仅55岁。刘亚楼的遗孀回忆,医生为他检查时,惊讶地发现:他的肝,大出普通人四指多,硬化如石头。无法想象,他是靠怎样的意志,常年满负荷工作的。

这堂情景思政课,让许团长又一次想起去世两年多的外公:“每次回想他看地图的样子,就有一句话堵在我胸口——祖国尚未统一。军人职务越高,责任越重。”

向东,飞越大洋惊涛。那次,许团长作为机长,驾机飞出第一岛链开展例行性训练。途中,一架外国军机蓄意干扰,突然改变航向,冲着许团长驾驶的战机高速飞来,妄图逼迫他转向避让。

驾驶舱内,刺耳的告警声越来越急促。许团长对着战友大喊“不要动,保持航向、高度”,稳稳操控战机按预定航线飞行。眼看两机越来越近,对手绷不住了,转变航向脱离接触。

回忆千钧一发的对峙时刻,许团长神情坚定:“我当时想,决不能让对手得逞、让国家尊严受损!”

长空之上,流云翻涌。像这样的经历,在该部各级领导干部中并不鲜见。宁静之中,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瞬间……

一群战斗英雄的抉择和一场新时代的大考——

“戎装在身,不为谋官,只为谋胜”

夜幕降临,明月高悬。结束一天的飞行训练,轰鸣的发动机声消失在群山之间,四野归于寂静。

披着月色,记者走进该部历史展陈馆。一个三维立体战场模拟场景,让记者仿佛置身于我军首次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一江山岛战役。

“那时,我们这支部队组建还不到5年,列装轰炸机的时间更短。队伍虽然年轻,却有一大批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领导干部!”该部领导对这段战史如数家珍——

接到作战命令后,时任该部领导的张伟良驾驶战机带队出征。第一次轰炸,海上风云突变,天空乌云密布。张伟良带领轰炸机编队降低高度,冒着敌人密集的防空炮火低空轰炸,炸沉、炸伤敌舰各一艘。

第二次轰炸,仍是张伟良带队。战斗中,战机突然抖了一下,机组成员报告战机“中弹了”。张伟良镇定自若,凭借高超技术继续完成轰炸任务。返航后机务人员检修发现,一块高炮弹片打中了战机起落架。

浏览张伟良的军旅履历,成为空军飞行员前,他已是一名战斗英雄,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几次负伤。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像张伟良一样的战斗英雄,毅然加入初创的人民空军,从零开始学习飞行。其中,有的当时已是团职领导干部,却放弃领导职务甘当一名飞行学员;有的只有小学文化,却靠苦功夫学会驾驶先进战机……

谈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该部领导感慨不已:“战将,在战火中锻造,既要时刻准备接受下一场战争的淬火,又要持续不断加强党性淬炼。”

一组数字,写满浴火荣光——我军10位开国元帅中,7位身上带伤。仅刘伯承元帅一人,就曾9次负伤,留下了10余处战伤。新中国成立后,年近花甲的刘伯承主动请命筹建军事院校,呕心沥血为人民军队培养适应现代战争的将才。

一次让衔,折射战将风骨——开国大将徐海东是我军出了名的猛将,他9次负伤,留下17处战伤。1955年,毛主席提议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他却再三推辞,理由是自己因为伤病15年没上战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都没参加,自觉不够资格。

“戎装在身,不为谋官,只为谋胜。”该部领导动情地说,想想老一辈领导干部的选择,看看风起云涌的新军事变革,今天的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做。

胜利,并不会偏爱曾经的胜利者。作为一支习主席视察过的新域新质作战力量,这些年该部先后列装多型战机,新的转型大考摆在该部领导干部面前。

“过去航空兵部队常说,指挥员应该是一支部队飞行技战术水平拔尖的人。可是,如今未必了。”该部一名团领导回忆了一段经历——

几年前,团里首批选派几名不同年龄段的飞行人员受训,团领导身先士卒,也在其中。然而,考核成绩却让人大吃一惊:排名靠前的,竟然是几名年轻飞行人员。

“新装备高度信息化,年轻人的理解力、领悟力具有先天优势。”这件事,让该部各级领导干部深受触动,“要想指挥明天的战争,就不能只靠昨天的经验、吃过去的老本。”

已是深夜,模拟训练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该部几名担任领导职务的飞行员,还在这里“加练”“加学”。如今,他们都能熟练驾驭新型战机。

翻看一名团领导的学习笔记,扉页上的一句话赫然入目——

“不学习的指挥员,没有明天!”

一条焕然一新的跑道和一次充满风险的改革——

“和平年代,不能当‘太平官’”

一桥飞渡云上,天堑变通途。今年国庆前夕,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引来八方游客。

数百公里外,承建这座大桥的某集团数十台工程机械,正参加一场军地联合演练。记者看到,在空军航空兵某部的备用跑道上,该部领导从容指挥几十台军地工程机械往来穿梭,快速修复多个直径十余米的大弹坑。

“这项新技术,大幅提升了跑道修复效率。即便机场战时遭到严重损毁,也能很快恢复正常使用。”望着平整如初的跑道,该部领导告诉记者,“以往,我们更关注飞行员飞得怎么样。如今,各级领导想得越来越细,许多过去的短板,正在快速补强。”

领导谋战越深,部队备战越实。协助组织这次军地联合演练的贵阳市南明区人武部政委感慨地说:“领导干部只有真正向战为战,才能把和平时期不会出现的许多问题当作紧迫课题,认真研究解决。”

“和平年代,不能当‘太平官’。”看着眼前默契配合的军地工程车辆,这名政委谈起了一段往事——

1953年2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前往华东检查战备工作。在一处海岸炮兵阵地上,他看到弹药库距离炮位太近,又缺乏防护措施。团长解释说,团里也发现了弹药库的问题,因为其他事耽误了,还没来得及改建。闻言,彭德怀严肃地说:“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防止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

“和平年代,这事那事,千头万绪。越是这样,领导干部心中越要有定力,把提高备战打仗能力当作头等大事。”该部某飞行大队刘大队长说,领导心中的政绩观偏一寸,部队备战打仗的准心就可能偏一尺,既不能陷入事务主义,搞背离战斗力标准的有害积极性,也不能畏首畏尾,对事关战斗力生成的难题“推脱躲绕”。

走进刘大队长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桌面上摆着几张刚刚制订好的训练计划表。第二天,他将担任飞行训练的指挥员。

“过去,这样的计划指挥员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现在起码要两三个小时。”刘大队长对着计划上的飞行课目一一介绍说,时长增加,是因为训练复杂程度提高了。

换装新型战机以来,该部领导决策推行多项训练改革举措——

改变沿用多年的战机起降流程,新的起降方式不仅大幅提升快速出动能力,而且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战机飞出国门训练;

改变飞行员熟悉的日常飞行训练模式,从过去一架接一架按照固定航线飞行,变为按照作战阵位自主训练,训练空域电磁环境复杂了、训练课目多了,与实战贴得也更紧了……

“每一项改变,其实都冒着风险。放弃大家熟悉的方式改用新方法,未知的风险会增加,刚开始一些老飞行员并不理解……”谈起一系列改革的初衷,该部领导话锋一转,“可是,算一算有利于备战打仗这笔账,领导干部就必须勇敢担起该承担的风险。”

一系列看似细微的改变,累积起战斗力建设新高度。几年间,该部领导身先士卒,率领部队闯出了我军电磁空间练兵用兵的诸多首次,多项课题成果在全军获奖。

面对记者的采访,官兵们都有相同的感受:“领导勇担当,带兵打胜仗!”(钱宗阳、张东盼、金美姊)

(采访得到谭雷、方世磊、王子规、王瑶、毛鹏、张子星大力支持)

(责编:彭晓玲、彭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