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披露美军装备维保乱象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美国政府问责局近期连续发布报告,揭露美军武器装备在维修保养方面的诸多问题,引发外界对美制装备可靠性的广泛质疑。
美国政府问责局在一份有关美军武器系统维修保养的报告中称,美军的武器装备维修保养面临“数据困局”。一方面,国防部未能从承包商和制造商处获得完整的数据权限与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对已获取的知识产权包括工程图纸和技术手册等管理不善,项目人员也未对随武器系统交付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审查。
由于缺乏完整的数据权限,维修人员不得不依赖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导致维护周期大幅拉长。为缩短维修时间,美国海军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从因损坏待修的装备上拆卸可用零部件,安装到其他待修装备中,以此维持舰机的战备状态。例如,F/A-18战斗机维护人员因未能获得射频电缆的数据权限,只能从停飞的飞机上拆卸零部件;弗吉尼亚级潜艇维护人员也因缺乏关键零部件技术数据,不得不从其他潜艇拆取零部件以维持运行。
几乎同一时期,美国政府问责局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武器系统维保:影响地面战车执行任务的各种挑战》进一步指出,由于维修保障不力,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执行地面任务时所依赖的坦克、装甲车及卡车等装备,其任务能力出现明显下滑。
报告显示,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18型作战和支援车辆普遍面临零部件供应不足、技术信息陈旧等问题。陆军方面,过去10年,6型作战车辆中仅“布拉德利”战车达到90%的战备标准;5型保障车辆中,只有2019年列装的“联合轻型战术战车”表现尚可,在6年中有3年保持90%的任务能力。海军陆战队方面,7型主要战车中有5型出现战备水平下滑,仅两栖突击车和轻型装甲车的任务能力有所改善。其中,可搭载16人的两栖装甲运兵车战备水平下降超过25%。
与任务完成率同步下滑的是战车大修次数。美国陆军设施承担的大修次数从2015财年的1278次锐减至2024财年的12次,海军陆战队设施执行的战车大修次数从2015财年的725次下降至2024财年的163次。然而,维保费用不降反增。比如,被报告“点名”战备状况堪忧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2023财年的维保费用较2015财年翻了一番。
有分析指出,美军装备维保问题错综复杂,当前暴露出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