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军事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

王红兵
2025年11月26日09:06 | 来源:解放军报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46次提到“科技”,61次提及“创新”,6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凸显出我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的决心,彰显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战略远见。

习主席强调,要“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近年来,从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新装备、新武器陆续列装部队,到智能化无人化、网络电磁空间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不断发展,我军依靠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攻克了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只有坚定不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实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才能让科技更好赋能战斗力,让国家安全和利益有托底的保障。

创新,往往从一个个疑问开始。杂草都不长,荒漠里能长水稻吗?袁隆平团队创新技术,种出海水稻,荒漠成粮仓。起步晚、底子薄,卫星导航能超车吗?科研人员自主创新、追求卓越,开创北斗系统定位“极限精度”。遇水搭桥、逢山开路,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彰显的正是一往无前的胆识、跳出路径依赖的魄力。特别要看到,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拿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军事关键核心技术更是如此。走别人的路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还有被“卡脖子”的风险。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对备战打仗急需、新质战斗力建设等必保项目,要排出优先级、定出时间表,以重锤击响鼓、以寸劲发猛力,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取得突破,打破“不可能”,挑战“无人区”,把创新自信变为创新成果。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尤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有些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其影响将是颠覆性的,甚至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应把基础前沿领域、关键共性领域的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同时,各级应在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牢基础、积累后劲,以领先的基础研究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有人说,成功没有奇迹,只有轨迹。一些“卡脖子”的创新成果,能够实现从零起步、奋起直追乃至弯道超车,靠的就是科研人员日拱一卒的努力、甘坐冷板凳的坚持。“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习主席的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不易。对“探索性失败”的每一次宽容,都可能孕育着下一次创新的成功。各级应坚决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良倾向,重视试错的价值,树立容错的导向,为勇于创新者解除后顾之忧,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各类科研人员应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掌握军事竞争主动权,赢得军事发展新优势。

(责编:任佳晖、彭晓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