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白龍馬精神”閃耀黎以“和平線”

【查看原圖】
聯黎作戰工程處技術人員正在檢測界樁底座中心點是否與衛星定位點重合。柴印攝
聯黎作戰工程處技術人員正在檢測界樁底座中心點是否與衛星定位點重合。柴印攝 
來源:人民網  2014年11月20日17:34

1930年,毛澤東同志在工兵紅一連建連大會上曾勉勵官兵要像“白龍馬”那樣,不畏艱難困苦,不計名利得失,甘做革命駿馬,把革命馱向勝利,從那時起,“白龍馬精神”成為了工程兵的特有精神。近日,來自成都軍區13集團軍某工兵團的維和官兵們,把“享樂、舒適”藏進背囊,把“忠誠、奉獻”鑄在心間,用雙肩和汗水在黎以邊境上筑起“和平線”,讓工兵部隊特有的“白龍馬精神”在藍線上熠熠閃耀。

“加把油啊,呼嘿!往前沖呦,呼嘿!”整齊的呼號聲一遍遍的回蕩在黎以邊境的寧靜山谷中。11月14日正午時分,2名膚色黝黑的戰士在崎嶇山路上推著小車緩慢前行著,道路盡頭,幾名官兵正頂著烈日澆筑藍色界樁。

這天,太陽升起的很早,早上7點整,第十三批赴黎維和工兵分隊建筑排官兵們已經在BP2任務點整齊列隊。“爭取盡快拿下第三個界樁,干活!”,排長李亮撂下這句話后便帶領戰士們開始了緊張忙碌的工作。

“藍線”栽樁困難重重。時間緊、任務重、危險大,而此次任務又添加了新的難題:隻有11名作業官兵,其中還包括3名駕駛員,這意味著官兵們每天至少要完成2倍以上的聯黎標准作業量。

“幸虧路好走,我們肩膀上的壓力才少了很多!”四級軍士長盧太鬆介紹說,由於這個任務點位的安全通道相對寬闊,栽樁點距離建材存放點隻有1000多米,他們可以採取人工背運和推車運送的方式運輸水泥和砂石,這比以前背著上百斤重的水泥在山路中穿行2個多小時強多了。

困難總是相對的,即便有推車助陣,要完成一個界樁栽設,至少需要250車次運輸量。官兵們行走的這條曲折的山路是由柬埔寨維和部隊3年前開辟的安全通道,由於長時間無人行走,加上被雨水反復沖刷,路面損壞十分嚴重,到處是亂石淺坑,十分顛簸,稍有不慎,車子會發生側翻,甚至車內的建材會“彈”出傷到官兵。

10月底,筆者第一次到“藍線”栽樁點採訪,恰逢第一個界樁的收尾工作,下午15時,官兵隻差在2米高的水泥底座上固定藍桶這最后一項工序,為了加快作業進度,他們決定一次性運送8塊60斤重的水泥石墩,用於設置簡易階梯。然而在運送途中,走在前面的中士李杰右腳底打滑,摔倒在地,車子也隨即側翻,一塊石墩從車裡蹦出來砸在了后面推車的下士段加雲腿上,第二天,隊裡安排段加雲留守,但他卻一瘸一拐的跟上了隊伍。

“戰士們都在‘拼命’工作,誰都不想給工兵分隊丟臉,更不敢給中國軍人抹黑。”排長李亮介紹說,10月中旬,聯黎司令部作戰部工程主管印度中校辛格在不明事實情況下,多次指責我工兵分隊建筑工程效率低、進展緩慢,並要求我分隊同時展開“藍線”BP2栽樁、馬來西亞營區拆除、運輸砂石3項工程任務。面對辛格的刁難,盡管官兵心中十分憋屈,但他們欣然接受了挑戰,因為他們清楚高標准地完成任務,才是對辛格的質疑最有利的回擊,更是展現我中國維和軍人優良作風的絕佳機會。

“每天最幸福的時刻就是中午30分鐘的午餐時間了。”中士汪茂告訴筆者,午餐時間對於連續超負荷工作的他們彌足珍貴,早點吃完飯就可以留出多點時間打個盹,有時候吃飯慢的戰友甚至能聽見其他人的呼嚕聲。

“艱巨的任務和不實的指責沒有壓倒大家,他們個頂個都是好樣的!”工兵分隊隊長唐兵,這位有著25年兵齡的老工兵,說起他的工兵兄弟,既驕傲自豪,又倍生疼惜。

聯黎對界樁位置的要求非常精准,界樁的中心坐標點與衛星定位點偏差不能超過10厘米,因為誤差太大會引起黎以糾紛。

“盡管我們作業手不足、工期緊張,但絕不會因此降低‘中國標准’!”副隊長吳先喜告訴筆者,此前由13集團軍某工兵團為主組建的5批維和部隊,以零誤差的標准在“籃線”累計栽設100多個界樁,被樹為聯黎部隊的標杆,他堅信新一批建筑工兵在這次任務中能繼續保持這種標准。官兵們的實際行動並沒有辜負吳副隊長的信任:已經完成的2個界樁中心位置與衛星定位點毫厘不差。

吳副隊長的自信並非空穴來風。今年3月,13集團軍某工兵團官兵赴高原理塘施工,作為帶隊領導,他和戰友們一干就是半年,8月底,維和分隊組建,他和10名技術精湛的老兵又被抽掉到工兵分隊執行維和任務。

才下高原,又戰“藍線”。長時間與家人分離,官兵們的思親之苦溢於言表。為了把官兵的思親之苦轉化為工作動力,該工兵團政委蒲毅請來了部分官兵的家屬,特意錄制了一個短片,通過互聯網傳到黎巴嫩,激勵他們安心工作。

11月10日,聯黎司令部作戰部工程主管辛格專程來到中國營,向官兵表達了歉意,並承認了他的工作失誤(聯黎司令部J5部門10月底針對我建筑排人員裝備縮減后所進行的綜合實力評估:鑒於中國工兵分隊建筑排當前編制人員裝備情況,該排不適於在兩個方向上完成多項工程任務,僅滿足於完成一個方向的任務)。

早日完成任務,更好履行維和使命,帶著成績歸國與親人團聚——這一簡單而強烈的願望,感召著這群為了世界和平,在黎以邊境線上不計名利、埋頭苦干、默默奉獻的中國維和軍人。

人民網黎巴嫩提爾11月20日電 人民網駐敘利亞記者 宦翔 特約通訊員 柴 印

分享到:
(責編:劉軍濤)

圖集精選

查看更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