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硝煙起,沙場鏖戰急。12月26日,一場信息化條件下合成裝甲步兵營進攻戰斗演習在念青唐古拉雪山腹地拉開帷幕,隨著指揮員的一聲令下,坦克、裝甲、炮兵、防空兵等分隊迅即動中完成編隊,動中精確指揮、精確打擊……
“前沿攻擊隊發起沖擊!”電台中傳來指揮員口令。頓時,雪域曠野,鐵流滾滾,戰車轟鳴,硝煙彌漫,槍炮聲震耳欲聾。在炮兵、防空兵火力掩護下,坦克、步兵戰車組成的前沿攻擊隊迅猛沖擊,利用工兵開辟的通路,一舉突入“敵”前沿陣地。
10分鐘后,縱深攻擊隊右翼突然報告:“遭‘敵’3號、4號高地火力壓制,進攻受阻。”
“3號、4號目標,炮火覆蓋,執行!”
一聲令下,榴彈炮、火箭炮等火力全開,“敵”陣地轉眼間火光四射,塵土飛揚﹔右翼縱深攻擊隊繼續向“敵”縱深推進,並對固守之“敵”進行迂回包抄,形成合圍之勢……
在一海拔4850米無名高地,離“敵”工事不到300米地段,遭“敵”猛烈反擊,前進受阻。
“兵分2路,依托地形,繞道從側方進擊。”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連長王作雷果斷下令,官兵隨即改變行進路線,走險道、攀岩石、穿雪嶺,相互掩護前進。
在離山頂100米處,戰斗再次打響。隻見官兵迎著寒風、沙塵,從兩翼包抄上去,如猛虎般向工事發起總攻……
在攻下山頭時,官兵雖氣喘吁吁,渾身是土,有的甚至癱倒在地,但仍舉槍歡呼,士氣高昂。冬季在海拔近5000米高寒山地戰斗,植被稀疏,寒風凌冽,嚴重缺氧,官兵負重進擊,身體機能面臨何等考驗已超乎想象。
“天氣再惡劣,任務再艱巨,也得堅決拿下,這就是戰斗。”在交談中,上士班長賀凱朴實坦誠的話語,讓記者深切感受到了戰士們征服自然、挑戰極限的斗志與決心。
該旅領導告訴記者,為摔打錘煉部隊全地域、全天候、全時段作戰能力,他們採取合成營模塊化編組模式,組織所屬分隊開赴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高寒地區展開冬訓,研究探索多能高效的合成營編組模式,採集人體機能、武器效能、綜合保障等試驗數據2000余組,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冬季高原高寒地區特點的訓法路子,為未來冬季高寒山地作戰積累了基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