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報專訪習近平接見過的下士張偉和其戰友【2】

2015年01月29日08:07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那一天,習主席和我們一起站崗

親切的關懷化作奮進的動力。吳小康原本軍事素質一般。去年以來,他每天主動加班一個小時訓練,5公裡越野和400米障礙成績提高很快,成為連隊有名的“飛毛腿”。最近,他被選入團集訓隊,准備參加軍區比武。

“習主席和我握手的大幅照片,就挂在連隊走廊,我做不出成績連覺都睡不著!”吳小康信心滿滿。

積雪越來越厚,巡邏隊向密林深處挺進。一向以耐力著稱的蒙古馬,此時也不停地喘著粗氣,嘴裡吐出股股白霧。

與吳小康一起受到習主席接見的巡邏隊員、上士蘇龍飛一馬當先。騎馬是他的“絕活兒”,去年4月一次巡邏,他的戰馬不慎跌進雪坑,馬的半截身子瞬間陷進雪裡。他猛一抖缰繩,戰馬一躍而起,脫離險境。蘇龍飛是“邊防執勤能手”,巡邏途中多次幫助戰友化解險情。

寒風陣陣,厚厚的大衣就像一層紙,我們的手腳已經凍得麻木了。可是巡邏官兵似乎感覺不到冷,眼睛始終警惕地掃視著邊境線。

穿過密林,我們來到一片白雪覆蓋的山崗。連長寶林說:“就是這片區域,去年3月底發生了一次森林火災!”

那天中午,大火起得突然。一連官兵拿著鐵鍬、掃把沖向火場,火情很快得到控制。當地群眾嘖嘖稱贊:“一連的兵扑起火來真不要命!”戰士們卻說:“咱是習主席接見過的兵,關鍵時哪能熊呀!”

駐地阿爾山,蒙語意為“熱的聖泉”。這座美麗的小城,南鄰科爾沁大草原,成吉思汗當年曾率部在這裡征戰。附近的諾門罕戰場遺址,無聲訴說著昔日的滄桑。如今,有邊防官兵的駐守,邊境地區祥和安寧。

“這一天不尋常,熱血暖胸膛……這一天……”剛到連隊門口,我們就聽到一陣悅耳的歌聲。循聲走進連隊文化活動室,原來是戰士們在學唱新歌《主席來到我身旁》。

櫥窗內,一幅精美的樹皮畫引起了我們的興趣。連長寶林介紹,樹皮畫的作者是連隊的才子、上士馮文宇。他不光會作畫,還懂幾種樂器。馮文宇是北京人,當兵10年了。前幾年找對象,姑娘一聽他是個邊防兵,轉身不談了,他為此有過苦惱。

我們本想找他聊聊,碰巧最近他回家訂婚去了。今天一早,馮文宇給連長發來短信:“女友看了習主席視察咱連的照片,很高興。婚禮日期已定。”

晚飯,西紅柿炒雞蛋,油麥菜蘸大醬,小雞燉蘑菇……連隊的飯菜真香。

看到盛米飯的大盆見了底,炊事班長史萬萬樂了:“習主席與我們一起就餐時,要求我們不斷提高廚藝,讓執勤歸來的戰友能吃上可口的飯菜。”

數九寒冬滴水成冰,連隊新建成的保溫大棚裡暖意融融,無土栽培的各種蔬菜翠綠欲滴。走進位於地下6米的恆溫菜窖,這裡各類青菜碼放整齊,看上去還很新鮮。

一彎新月挂在天邊。從連隊到哨所,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積雪踩在腳下咯吱咯吱作響。

我們冒著寒風步行兩公裡雪路后,登上58級冰雪台階,海拔1039米的三角山哨所矗立在眼前。

張偉說:“就是在這個哨位上,習主席親切接見了我和副哨郝志揚,他聽我報告哨所情況,仔細察看了執勤設施和內務設置,並在觀察登記本上簽下了名字!”說起習主席接見時的情景,張偉興奮不已,滔滔不絕。

(責編:張瑤(實習)、閆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