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挑戰極限,讓塞外勁旅雄風再現

【查看原圖】
坦克集群射擊
坦克集群射擊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2015年06月08日08:11

人民網6月8日電 “讓每種武器都實現最大的遠程射擊,讓每一個戰斗員的體能都發揮最大強度,讓每一個兵種配合都實現最佳效果。”被譽為“塞外勁旅”的第40集團軍某摩步旅,緊貼實戰,苦練精兵,經過對武器裝備、體能技能、協同配合等極限的挑戰,打破十項軍事訓練紀錄,創造多項新的訓練戰法,實現了部隊整體作戰能力的躍升。

挑戰裝備極限——

讓每種武器都實現最大的遠程射擊

“嗒嗒嗒……”4月中旬的一天,旅組織步槍精度射擊,素有“神槍手”美譽的四連戰士張立勇,5發子彈竟然全部脫靶。

“平時10發子彈,他能打出八九個10環,這回咋了?”面對“神槍手”的“光頭靶”,官兵面面相覷,張立勇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問題出在遠距離和非整數距離射擊,平時訓練得少”。380米的距離雖在步槍的最佳射程內,可現場組織射擊的四連連長姜洪宇與張立勇一起研究,平時缺少實戰化訓練,搞的都是清一色的整數距離射擊。

“為啥要搞盡遠距離射擊?”記者追問。

“因為對手太強了,去年的跨區基地化訓練,外軍區某旅扮演的紅軍主戰分隊剛一進入藍軍射程,便遭毀滅性打擊,可紅軍在有效射程內卻根本打不著藍軍。”旅長趙善桐介紹,誰的火器打得遠、打得准,誰就佔取先機。

“今年我們在實彈射擊中,逐個挑戰火器的最大有效射擊距離。”六連連長田波告訴記者,前不久,連隊上等兵曹強首次操作某型榴彈發射器打擊最遠的有效目標射擊,結果,連打3發都沒中。一調查,全旅幾十名優秀射手,都有類似情況。

為讓武器實現最大的遠程射擊,旅裡把優秀榴彈發射器射手、軍事專家、兵器廠的專家,集中到靶場會診、試射,最后發現是校槍方法、據槍動作和射表的修正都不准確。結果,按照專家的指導方法重新操作,曹強經過幾輪摸索體驗,竟然打出了10發10中的好成績。

嘗到甜頭后,旅領導信心倍增。他們又先后從院校、廠家請來了反坦克火箭、某型重機槍等各類火器的專家,使各類火器在盡遠有效射程內均可准確射擊,打破了旅裡的一連串紀錄。

不僅主戰火器如此,各類支援保障裝備也不例外。某重型機械化橋去年年底才列裝,一進駐訓練場,工化營就請來專家現場指導,把架橋速度練到比大綱規定標准提前10多分鐘。專家感嘆:“沒想到,還有這麼搞訓練的!”

挑戰體能極限——

讓每一個戰斗員的體能都發揮最大強度

“腳上的血泡磨破了,與襪子粘在了一起,撕都撕不掉。”正在用濕毛巾幫戰士處理腳傷的排長隋躍告訴記者,現在的訓練強度前所未有,幾乎每個官兵身上都有傷疤,挑血泡成為官兵每晚的“必修課”。

記者跟隨六連向訓練場開進,剛一走出宿營地,便遭一支藍軍小分隊襲擊,當場有兩名敵情觀念不強的戰士被“打中”。

“這是我們自己設置的藍軍,不定時對紅軍進行襲擾。”旅領導告訴記者,“宿營地距離訓練場有八九公裡,每天早上一路對抗打過去,白天訓練一整天,晚上還要武裝奔襲跑回來,天黑后穿插組織夜訓。”

“現代戰爭對官兵的體能要求極高。”二營營長李俊杰告訴記者,“過去訓練時,步兵在‘敵’前沿5到7公裡便下車展開,可現在我們面對的藍軍火力打擊距離更遠,而且在前沿前設有警戒陣地,這要求我們把下車線提前近一倍,加上向縱深發展攻擊,總距離要在20公裡以上。體力要是跟不上,就會出現沒等見到敵人露面自己先累趴下了的怪事。”

傍晚,結束了一整天的訓練,官兵們整理著裝,開始向駐訓地武裝奔襲。終點線上,記者看到每名官兵都晒得黝黑,塵土和著汗水在臉上流成了黑道道,隻能在雙眼裡看到一點白色……

記者登上一輛運輸車,駕駛員旁邊的一個小方盒引起記者注意。打開盒子一看,裡面有口香糖、清涼油、辣椒等10多種用來提神的物品。駕駛員張孟迪說:“這是司機的‘百寶箱’,專治打瞌睡的。現在好多東西對我都不管用了,就辣椒還行,你看嘴唇都辣腫了。”記者借著月光一瞧,果然如此,不禁暗自感嘆:一個不到20歲的小戰士,竟有如此毅力?!

“這次跨區基地化訓練是旅近年來最大的一次軍事任務,可不能因為駕駛員的一個瞌睡搞砸了,拖全旅的后腿啊!”

據悉,此次跨區機動演練不但要完成千余公裡摩托化機動,戰場機動的距離也增加了近一倍,特別是百余公裡復雜路況夜間無照明條件下駕駛,更是‘史無前列’。為迎接挑戰,駕駛員白天晚上連軸轉,在旅自建的模擬路段磨礪駕車迎敵真本領。

夜暗、路險,車掉溝裡了,拖出來接著練﹔車拋錨了,修好了繼續練……駕駛員們得出經驗:“‘人不掉皮、車不掉漆’練不出真本事,隻有實打實貼近實戰練,才能練出戰場管用的硬功夫。”

挑戰協同極限——

讓每一個兵種配合都實現最佳效果

“未來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協同是戰場取勝的基礎環節。”該旅把協同訓練作為臨戰訓練重點,利用一切機會狠抓協同訓練。

步坦協同是摩步旅戰斗力構成的重要一環,他們打破過去“你練你的,我練我的”訓練模式,在實車演練先期便開展合成訓練,把坦克指揮員和步兵指揮員拉到一起搞培訓,按照實戰標准編組隊形,光是模擬訓練就持續了一個多星期。

“合成旅配屬力量多,作戰編組群隊多,能不能把這些力量攥指成拳,關鍵看協同。”該旅參謀長趙鐵軍坦言,對於上級配屬和加強的航空兵、陸航、電子對抗等力量,過去接觸少,指揮經驗欠缺,在一次演練中他們曾嘗到協同不力的苦頭。

當時組織協同,隻明確了航空兵的簡要任務,沒有明確空地協同方法,導致航線與己方炮兵射擊空域重合﹔對上級配屬的直升機,指揮員未能根據戰場變化情況及時調整使用方案,導致機降時機過晚,未能達成機降作戰目的……

“那次指揮失利對我們的觸動非常大。”趙參謀長告訴記者,為了能夠與各類新型作戰力量更好協同配合,他們主動邀請配屬分隊指揮員、院校專家走進中軍帳和營連課堂,指導制訂協同計劃、講授協同要點和基礎知識,幫助指揮員提高臨機協同能力。

前不久的指揮對抗演練中,指揮機關與基層分隊,所屬分隊與配屬力量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偵察部門及時將周邊環境、“敵”情態勢通報各分隊,各分隊根據偵察部門提供的信息參數迅速對火力進行重新配置……

“真打起仗來,協同肯定更困難。”協同訓練越深入,旅指揮員的認識越透徹。他們說,一定要把問題解決在“決戰朱日和”之前。(鄭金岩 仲崇嶺 姜玉坤 閆嘉琪)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相關圖集

查看更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