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的重要指示,是對部隊全力防汛救災任務的總動員”“發揚空軍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優良傳統,以實際行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聽黨話跟黨走,立起空軍好樣子,救災一線正是‘兩學一做’實踐課堂”……
近日,習主席對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支持地方防汛救災作出重要指示,空軍黨委首長第一時間學習傳達,在前期投入兵力參加各地防汛救災的基礎上,再次迅速作出緊急部署。空軍救災一線官兵聞令而動,紛紛表示將以更大的決心意志,堅決打贏防汛救災這場硬仗。
截止7月8日,空軍先后在安徽、江蘇、江西、湖北、湖南等重點災區投入兵力5045人、車輛和沖鋒舟等救災裝備400多台(艘),搜尋轉移救助群眾3600多名,在防汛救災一線立起了當代軍人的好樣子。
生命大營救,空軍部隊在多個省區展開火速救災
7月6日,東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100名官兵再次集結,火速奔赴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白馬街道漳河石跪圩防汛救災一線,經過6個小時連續奮戰,累計裝填搬運沙包近7000袋,加固堤壩200米,為迎接下一波洪峰到來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帶隊領導、該旅政委劉寶告訴記者,這是部隊連續第五天參與防汛救災,盡管官兵有些疲憊,但人人斗志昂揚,堅決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精神。
連日來,受長江流域持續降雨影響,江蘇、安徽、江西等沿江地區汛情嚴峻,多處發生洪澇災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刻牽動著空軍官兵們心弦。
7月1日夜,長江支流舉水河武漢新洲區大堤發生特大潰堤險情。中部戰區空軍某指揮所接到求援電話后,連夜召開緊急部署會,立即啟動防汛救災應急預案,火速派遣300余名官兵緊急趕赴受災地域。官兵趕到現場發現,暴雨傾盆,堤壩決口正在擴大,岸邊的城北工業園和上萬名村民危險旦夕。
扛沙袋、打木樁、架木橋,堵缺口……,雨越下越大,水位越漲越高,隨著潰口寬度一點點縮小,水流變得越加湍急。關鍵時刻,該指揮所所屬某通信連連長王錚楠挑選20余名水性好的官兵,穿上救生衣用繩子把身體連起來,一個個跳入決口,在水流最急地段筑成人牆。奮戰8小時,潰口終於成功封堵。
投入救災以來,中部戰區空軍所屬某指揮所和航空兵某師已轉戰10多個災區,搜尋轉移救助群眾2400余人,緊急加固堤壩、封堵重大管涌和巨大潰口9處。
駐鄂空降兵某軍把支持地方防汛救災工作作為當前重點突出出來,第一時間啟動防汛救災應急預案,抽調司、政、后、裝精干人員成立防汛救災指揮組,一方面與駐地防汛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對接,一方面指揮相關任務部隊及時收攏人員物資,隨時做好出動准備。
從7月2日起,空降兵部隊先后出動12個批次3000余人次,馳援湖北省黃陂區、孝感市、天門市、漢川市等多處重災區,加高加固和巡查堤壩20余公裡,封堵多處管涌和漫堤,以良好的作風贏得駐地政府和百姓稱贊。
哪裡人民有難,哪裡就是空軍“兩學一做”實踐課堂
“快點,再快點!”柯開達一邊扛著沙袋,一邊給身邊的戰友鼓勁。看著雨勢不減,他焦急萬分。在他帶領下,官兵們拼命往漫堤處堆砌沙袋。摔倒了,爬起來,再摔倒,再爬起來,一直向前沖。
7月3日晚,在奮戰湖北黃岡浠水縣巴河鎮望天河的戰斗前,中部戰區空軍某指揮所代理排長柯開達,正在家裡休產假,接到救災命令就立即返回部隊。
救災現場,記者看到一臉泥水的柯開達,他正帶領官兵扛起沙袋向漫堤飛奔。2小時后,漫堤被暫時控制。來不及停歇,再次接到任務,柯開達又帶人朝前方奔去,挖沙石、扛沙袋、打木樁……
任務完成后已是深夜,給妻子打過電話后,柯開達又申請加入“黨員突擊隊”夜間巡堤,戰友們勸他休息,他說:“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我是黨員,就得在危難關頭沖鋒陷陣!”
同樣在望天湖戰斗中,記者看到,中部戰區空軍導彈某旅的20多名黨員組成“黨員搶險突擊隊”,扛沙袋、爬大堤、堵潰口、巡堤查險。帶領部隊官兵奮戰5個多小時,搬運2000余個沙袋,開辟的300多米臨時車道,成功轉移被洪水圍困的1000余名群眾。
“天降神兵,百姓受益!”記者發現,防汛救災一線已成為‘兩學一做’的實踐課堂,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空軍黨員沖鋒的身影——
7月5日13點15分,南部戰區空軍某部指揮所接到救災命令,火速集結7台車輛100余名官兵,組成防汛搶險“黨員突擊隊”,冒著暴雨向湖北大堤處奔襲。
7月6日凌晨開始,中部戰區空軍某指揮所接到命令后,立即組織一支由30名黨員組成的“黨員突擊隊”,攜帶8艘沖鋒舟分赴武漢市3個救災點,連續奮戰15個小時,解救被大水圍困的群眾1163人。
救災一線,空軍105名官兵與40個饅頭的故事
60多年前,上甘嶺“一個蘋果”的故事膾炙人口。今天,救災一線“40個饅頭”的故事再續新篇。
7月3日凌晨兩點,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弋江鎮沙壩圩,水漫圩堤,災情嚴重。已經連續奮戰17個小時的105名官兵仍在加固堤壩,近9小時未進食。
“大家歇一歇!老鄉連夜蒸的饅頭,吃點吧!”弋江鎮洪鎮長一邊在堤壩上來回走動,一邊大聲招呼。雨水中,官兵專注裝泥沙、扛沙袋、堵管漏,無人應答。
不知道過了多久,雨漸小,官兵席地而歇。從村裡步行1個小時而來的兩位大媽一人手裡拎著一個塑料袋,開始向官兵發饅頭。塑料袋鼓囊囊,加起來有40來個饅頭。105名官兵人人身體疲憊,飢腸轆轆,怎麼分?
“我不餓,他們先吃。”大媽繞走一圈,一個饅頭都塞不進官兵手裡。最后,兩袋饅頭原封不動地傳到帶隊領導、師政治部副主任袁自興手裡。
“平均分到各小組,身體不適的先吃!”袁副主任用命令的語氣說道。然而,官兵們我看看你,你看看我,身體不適的推給老同志,老同志推給年輕同志,而年輕同志又推回身體不適的同志……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何這次救災官兵如此長時間粒米未進?原來,暴雨把本來狹窄的路面沖刷得更加難行,僅夠運沙石的農用三輪車單行,部隊領導當即決定:讓沙石車先上,優先保障救災任務,之后再考慮后勤保障。就這樣,官兵一直靠毅力堅持戰斗。
饅頭被推了一圈,不遠處又出現險情,官兵再次投入戰斗。天蒙蒙亮時,兩個塑料袋靜靜地躺在江堤上。不遠處,“王海大隊與蕪湖人民心連心”“人民空軍黨締造,人民空軍終於黨”的旗幟獵獵作響……
就在前一天,60年前書寫上甘嶺“一個蘋果”故事的空降兵某部下士楊勇鑫,在湖北漢北河天門河段戰斗中,一人兩天搬運沙袋近2000袋,期間右手無名指指甲不慎被整個掀掉,但他只是簡單包扎一下,又投入到救災中去,直到巡診醫生發現他手指發炎,甚至有感染風險,才強行將他拉下堤壩進行救治。
救災戰備“兩不誤”,科學統籌彰顯空軍智勇品質
防汛救災一線,數百人次官兵連續奮戰,洪水面前筑起安全屏障﹔飛行訓練現場,一架架戰鷹依次升空,備戰突防突擊考核緊鑼密鼓。7月上旬以來,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在大力支援地方做好防汛救災的同時,科學統籌安排飛行訓練工作,確保訓練與救災兩不誤。
受入梅以來連續強降雨影響,該旅駐地遭遇50年一遇特大汛情。接到地方政府緊急支援請求后,該旅黨委迅即啟動防汛搶險預案,火速組織官兵奔赴一線參與救災。與此同時,距該旅參加空軍突防突擊競賽性考核已不足半月,如何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
該旅黨委一班人頭腦清醒:搶險救災義不容辭,但飛行訓練更不能放鬆。他們主動作為,靠前謀劃,在組織領導上,黨委常委分工把口、各司其職,空勤領導專心組訓,確保飛行質量﹔地面領導分批參加防汛救災任務,現場指揮督導。在人員配備上,抓住空勤、機務這個主體,集中精力飛行訓練﹔場站全力以赴參與防汛救災,同時合理調配人員梯隊,做好輪換,保証救災一刻不停,飛行保障精力集中。
科學統籌,促進訓練與救災齊頭並進。7月3日以來,該旅順利組織完成2個飛行日、37架次的飛行任務,其中突防突擊針對性訓練、新員單飛、老員新大綱補差等重難點課目完成效果良好﹔截止7月8日,全旅共出動參與防汛救災600余人次,裝填搬運沙石2000多立方,完成圍堰400米,有效緩解了多處堤壩溢水險情。
“科學安排人員車輛分類編組,分批輪換開赴救災一線,大力支援地方防汛救災……”7月6日,東部戰區空軍某場站辦公例會上,場站黨委一班人意見高度一致:合理調配人員和精力,全力保障戰機隨時升空作戰,同時盡最大努力,幫助駐地人民戰勝災害,共渡難關。
記者在外場看到,雖然大雨沒有停歇,但各類值班人員嚴陣以待,吹除車不間斷地清除跑道積水,確保戰機隨時升空﹔養場人員手拿鐵鍬、鎬頭,拓寬挖深跑道兩側的排水溝渠,保証積水外排通暢、防止場區內澇﹔充氧車、電源車連接著值班戰機,一旦有情況,迅速為戰機充氣充電。
正在外場擔負值班的四站隊副隊長姜海說:“連日暴雨導致駐地防汛形勢嚴峻,連隊大部分戰友奔赴救災一線,由於人手緊張,我們連續兩周在外場擔負戰備值班。戰爭不會選擇天氣,越是雨天越要提高警惕、高度戒備,確保作戰戰備萬無一失。”
目前,超強台風“尼伯特”來襲。空軍黨委堅決貫徹落實軍委要求,指導有關部隊迅速響應,立足最惡劣條件做最充分准備,發揮空軍軍種優勢,全力以赴支援國家和地方搶險救災行動,確保一旦出現災情,迅即投入行動。(張力綜合 張雷 伍軼 樊飛 蔣龍等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