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正逢老紅軍張生榮97歲壽辰,記者同張老家人及湖南省軍區東湖干休所工作人員一起為老人家祝壽。
張生榮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江西省於都人。1919年陰歷七月初七出生,12歲參加紅軍,是個地地道道的紅小鬼。參軍后,他擔任過勤務員、司號員。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剛滿15歲的張生榮隨紅一方面軍參加了兩萬五千裡長征,並參加了艱苦卓絕的湘江之戰、強渡大渡河等著名戰斗。
作為一名軍號手,老紅軍張生榮經歷過長征和各個時期的主要戰役,老人興致勃勃地向家人和干休所的新一代革命軍人講起了自己的長征經歷和難忘的故事。最令老人難以忘懷的還是強渡大渡河的壯烈場景。
紅軍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時,老紅軍張生榮是紅一師特務連的司號員,就是他吹響的沖鋒號。1935年5月的一天,部隊晝夜兼程冒雨急行軍90多公裡趕到安順場,殲滅了對岸守敵。紅軍如果不能跨過大渡河,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25日上午,極度疲勞的官兵接到了強渡大渡河的命令。指揮員命令紅小鬼張生榮吹響沖鋒號的一霎那,岸上輕重機槍同時開火,掩護十七勇士乘船強渡大渡河。在嘹亮的軍號聲中,突擊隊十七勇士冒著敵軍密集的槍林彈雨和炮火,頂著急流險浪,勇往直前,實施強渡。指揮員再次指示張生榮吹響沖鋒號,紅軍的輕重機槍一齊向對岸敵軍的工事射擊,神炮手射出兩發炮彈將敵軍的碉堡炸毀,敵軍潰不成軍,紛紛潰逃,十七勇士沖過了敵軍封鎖線到達對岸,佔領了渡口……
張老越講越有勁頭,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戰火紛飛的艱苦卓絕而又充滿激情的崢嶸歲月。動情處,老紅軍張生榮拿起了那支伴隨他一生的珍寶——飄著紅綢帶的軍號,右手緊握號把,昂著頭,鼓足勁,老紅軍向新一代革命軍人展示他當年強渡大渡河吹起戰斗號角的姿態。老人的動作仍然嫻熟利索,眼神依舊特別堅定,那象征勝利的嘹亮軍號聲仿佛又在我們耳邊響起。
1936年長征勝利結束,老紅軍張生榮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以后的戰斗歲月裡,張老一直緊緊跟隨共產黨南征北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推翻了三座大山,實現了民族解放,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
1965年,張生榮進入湖南省軍區東湖干休所離職休養,一住就是50多年。家裡人告訴記者,老爺子離休時態度十分堅定,堅決服從組織決定,並反復告誡后人:我的這一生,生是共產黨的人,死是共產黨的鬼。永遠跟黨走,一切聽從黨的安排,黨叫干啥就干啥。離職休養后,張生榮懷著對黨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積極發揮余熱,為工廠、學校、部隊和各級黨政機關作革命傳統報告百余場,堅持每天讀書看報,關心黨、國家和軍隊的大事,積極支持干休所的工作,定期過組織生活、按時交納黨費。今年八一前夕,干休所為他送來了新頒發的《中國共產黨黨章》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老人家愛不釋手,每天都抽出時間仔細閱讀,還時不時拿起筆頭摘抄相關條款。
經歷了祖國和軍隊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可喜歷程﹔看到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軍隊發展壯大、社會和諧安寧、人民豐衣足食,張生榮激動地告訴記者:紅軍戰士的鮮血沒有白流,犧牲的戰友們能夠含笑九泉。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隻有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人民軍隊才能肩負起神聖的歷史使命。
聆聽著張老精彩的講述,我們的採訪接近尾聲。但老紅軍張生榮的精神特別矍鑠、眼神特別堅毅,心情也特別高興,他饒有興致地說,也想借解放軍報寄語新一代革命軍人:我是司號員出身,在有生之年要繼續保持革命本色,堅定理想信念。青年官兵更要永遠聽黨的話,鐵心跟黨走,永遠吹響“沖鋒號”。(記者柳軍、特約記者周仁、通訊員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