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女兵的目光

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女子導彈排進行實彈射擊訓練。李政、姚宗凱 攝
導彈女兵們相互加油鼓勁。李政、姚宗凱 攝
女子導彈排班長羅曉雅正在進行上肢力量訓練。李政、姚宗凱 攝
女子導彈排正在進行空中目標識別訓練。李政、姚宗凱 攝
春光明媚,晴空萬裡。
啟動,截獲,解鎖,發射。
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女子導彈排中士楊鳳娣穩住身體,微微抬頭,眸子中映射著蔚藍的天空。那裡,一道白色的軌跡正在接近目標。10米,5米……命中!
結果,和預想完全一樣。此刻,楊鳳娣的目光裡閃爍著從未有過的從容與自信。兩年多前,第一次扛起導彈發射筒時,楊鳳娣的眼神裡閃爍的還是“膽怯和不確定”。
目光裡的變化,折射著這位女兵的成長。
700多個日夜,楊鳳娣和戰友們在新戰位上完成了新跨越。她們用汗水與智慧,澆灌出了屬於自己的夢想之花。
仰視
“曾經仰望過的高峰,現在似乎觸手可及”
起床鈴聲響起,楊鳳娣猛地從床上彈坐起來,夢裡接連不斷的按鍵聲依舊揮之不去。
成為一名導彈女兵后,楊鳳娣已經許久沒有夢到過在指揮通信連的那些日子了。
兩年多前,楊鳳娣還是指揮通信連的一名報務員。每天,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她對那些密密麻麻的電碼和勤務用語熟稔於心。這樣的日子忙碌充實,但楊鳳娣總感覺少了些什麼。
出生於西南邊陲的楊鳳娣,在無數英雄故事的耳濡目染中長大。從那時起,“像英雄一樣去戰斗”的種子,在楊鳳娣心底生根發芽。
入伍后,楊鳳娣被分到了指揮通信連。那裡,是許多女兵的戰位所在。一次休息時間,楊鳳娣無意中看到一個導彈女兵的視頻。看著英姿颯爽的女兵和男兵一起戰風沙、斗酷暑、練本領,她感覺內心那根弦被輕輕撥動了。
后來,聽說單位准備組建女子導彈排,一種躍躍欲試的氣氛在女兵之間蔓延開來。那天熄燈后,楊鳳娣趴在床上,打著手電寫下了一份轉崗申請書。抬起頭時,楊鳳娣才注意到,手電筒的光映亮的何止自己一個被窩。
等待消息的日子裡,楊鳳娣又一次嘗到了焦灼的滋味。這讓她不由想起了等待入伍通知書的那段日子。未定的結果,總讓她忍不住胡思亂想。於是,楊鳳娣寫了第二份轉崗申請書遞交上去。不久之后,又遞交了第三份。
接到轉崗命令的那一刻,楊鳳娣長舒一口氣,壓在心底的石頭終於落地。旁邊的戰友把紙巾遞給她,她才發現,激動的淚水已經淌了下來。
第一次裝備操作訓練,觸摸著嶄新锃亮的發射筒,楊鳳娣既激動又緊張。扛起17公斤重的發射筒不到一分鐘,楊鳳娣的身體便微微發顫。額前豆大的汗珠不斷滴落,她緊閉雙眼、咬緊牙關,最終還是在“新搭檔”的面前敗下陣來。
這份沉甸甸的重量,讓她意識到,夢想的大門雖然打開,但實現夢想的路依然陡峭。唯有一路仰視、一路攀登,才能登上山頂,看到最美的風景。
接下來的日子裡,楊鳳娣不斷向自己發起挑戰。發射筒太重,她就用杠鈴輔助練習,逐步加碼﹔據筒不穩,她就在頭上頂一瓶水,練習身體的平衡感﹔腿部力量弱,她就每天多爬20趟樓梯增強腿勁……
在成為一名合格導彈兵的路上,每個女兵都在堅持著。
一次訓練中,因上肢力量較弱,列兵秦嘉麗不慎將發射筒滑落。沉重的發射筒砸到她的手背上,手背瞬間就青了。
“這麼基礎的訓練都練不好,我是不是不適合這個崗位?”秦嘉麗疼得直掉眼淚。那一瞬間,下連后經歷的一切困難,如狂風暴雨般在她腦海中閃現,她差點想要放棄。
看著戰友們扛著發射筒微微顫抖的身子,秦嘉麗突然意識到:她們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就看誰能堅持到底。
貼上膏藥,擦干眼淚,秦嘉麗重新回到了訓練場。經過3個多月的強化訓練,秦嘉麗成了同年兵中訓練成績最好的一個。她常常憧憬著自己在沙漠戈壁、海濱叢林發射導彈的場景,拼了命給自己鼓勁:“再堅持一下!我一定可以!”
沒有破繭的勇氣,就沒有化蝶的美麗。如今,導彈排的這群女兵對“美”有了新的定義。不斷加碼的力量訓練,讓她們的胳膊更加有力﹔在太陽下長時間暴晒,讓她們的皮膚變得黝黑﹔日復一日的長跑訓練,讓她們的身形更加矯健……
如今,最美的風景是什麼?女兵們異口同聲——就是導彈命中目標的那一刻。
現在,談起女艦長韋慧曉、女飛行員張瀟、女指導員馬和帕麗時,楊鳳娣的眼睛依然會閃閃發亮,但她已經不會像當初那樣羨慕她們了。
“曾經仰望過的高峰,現在似乎觸手可及。”楊鳳娣覺得,自己正在和這些奮斗在不同戰位的“巾幗精英”走在同一條道路上,“隻要保持必勝的信念,終會攀上高峰”。
平視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軍人”
那一晚,聽著窗外呼嘯的寒風,女子導彈排排長馬曉慧輾轉難眠。
雖然在營長和教導員面前拍了胸脯,但馬曉慧心裡還是有些發虛。從零開始組建一支全部由女兵組成的主戰分隊,她們面臨的將是數不清的困難與挑戰。她們能行嗎?
女子導彈排組建沒多久,一些質疑聲便陸續傳到馬曉慧耳中。讓她欣慰和自豪的是,她們中沒有一人退縮。女兵們奮力拼搏的姿態,給了這位新上任的女排長莫大的鼓舞。
“我是排長,我得先給戰友們打個樣。”為了帶好這支分隊,馬曉慧請男兵班長譚偉擔任自己的教練。
在男兵中間,譚偉素有“魔鬼教練”之稱。他訓練嚴苛,經常有男兵被訓哭。但譚偉帶出來的兵,個個讓人豎起大拇指。
讓馬曉慧沒想到的是,訓練場上,譚偉一改往日的“黑臉”,非常平和耐心。“女孩子嘛,總得照顧點慢慢來。”譚偉說。
盡管知道譚偉出於好意,馬曉慧還是一再要求他按實戰標准來訓練自己。下了訓練場,馬曉慧還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加碼訓練。
不久,連隊組織VR實景模擬實彈射擊比武,參賽官兵必須完成整套基本操作。
這是男女兵第一次同台競技。
作為主射手的馬曉慧,以5發全中的成績奪得第一。
“初次看到這群姑娘,說實話我不太相信她們能吃得了苦。”說起女兵的成長與變化,譚偉感慨不已,“她們讓我認識到,無論男兵女兵,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軍人!”
男兵們用全新的目光注視女兵,而這群女兵也在用全新的目光不斷審視自己。
“看!流星!”大漠深處,一群女兵歡呼雀躍,興奮地望著天空中劃過的流星,完全忘記了訓練一天的疲憊。
去年,部隊執行跨區演訓任務。面對班長休假,副班長彭溫雨主動挑起了擔子。盡管做足了心理准備,但初到西北,眼前的荒涼景象還是讓彭溫雨心頭一緊。
“這完全是無人區啊!”聽著女兵們的感慨,彭溫雨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初到戈壁,女兵們很快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腸胃炎、皮膚皸裂、喉嚨沙啞、眼睛干澀……
越是困難越要闖,越是艱難越向前。平場地、扛沙袋、搭帳篷、建廁所……彭溫雨帶領全班人員克服各種困難,不分白天與黑夜地干,硬是搶在男兵之前高標准完成安營任務。
看著天邊轉瞬即逝的流星,彭溫雨說:“這次演習我們一定能夠打出滿堂彩!我們女兵一點不比男兵差!”
從東海之濱至塞北大漠,她們和男兵一樣踏海浪、穿沙地、越溝壑,邁著堅定的步伐穿梭在訓練場,將鏗鏘的足跡留在大漠戈壁。
馬曉慧和彭溫雨的成長是導彈排女兵的縮影。堅韌、頑強、樂觀……這群平均年齡隻有22歲的姑娘們,把青春和熱血傾注到強軍事業中,用智慧和汗水証明自己配得上這個新稱呼:導彈女兵。
對視
“她們的加入,為連隊戰斗力注入了催化劑”
這場針對自己的批評風暴,是馬曉慧主動發起的。起因很簡單:第一次參加實戰化演練,這群導彈女兵吃了“敗仗”。
如今,說起當時的表現,馬曉慧仍覺得汗顏——遭遇雷場等待道路開辟時,她們地形勘察不全面、警戒部署不周密,被“敵”偷襲﹔對“敵”偵察無人機實施攔截時,她們發現目標不及時,配合不默契,導致部分兵力暴露……
“這要是在真正的戰場上,后果不堪設想!”領導的批評、戰友的埋怨、內心的自責,讓馬曉慧意識到:在新的戰位上,練好個人專業技能是最基礎的,想要打勝仗,她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天,馬曉慧把戰友們召集起來,就做一件事:請大家批評自己。
剛開始,女兵們還有些腼腆。隨著氣氛逐漸熱烈,戰友們提出了很多馬曉慧從沒有意識到的新問題。
“每個人在戰場的戰位不同,看待戰場的角度也就不一樣。”馬曉慧說。她結合戰友們提出的意見,梳理出了針對可能出現的各類特情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
從這天起,女子導彈排掀起了頭腦風暴。她們相互學習,彼此激勵,全排訓練水平不斷提升。“我們在學習中交流互補,在正反饋的閉合回路中提高戰斗力。”馬曉慧說。
又一次實戰化演練開始了,女子導彈排再次披挂上陣。這一次,馬曉慧指揮得當,戰友們密切配合,通過了多個特情的考驗。
在這群女兵眼裡,完成任務才是最終目標。
一次實彈射擊中,天氣環境異常惡劣。當時,能穩定發射筒已是不易,想要命中目標,幾乎不可能。“大風向北刮,但中途會有數秒的風停期,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短暫的間隙來捕捉目標!” 射手肖滿琪反復觀察后得出結論。
抓緊時機,肖滿琪迅速扣動扳機。剎那間,導彈發出射筒,如同利劍一般刺破蒼穹,尾焰升騰,彈道化作一道長虹,在風沙中直奔“敵”機,准確命中目標。
“之前總有人問我,男兵已經具備較強的戰斗力,這個時候花費時間、精力組建女子導彈排,她們究竟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在連長張陽陽看來,女兵嚴謹、細致、堅韌,擁有更強的觀察力,“她們的加入,為連隊戰斗力注入了催化劑”。
這種催化作用,也讓男兵班長呂亞超感同身受。“看到女兵們都這麼努力、這麼優秀,我都不用刻意去安排強化訓練,男兵們自己就會主動要求‘加餐’。”呂亞超說,與往年同階段相比,這一批新兵表現出來的拼勁更足,訓練質效更高。
種種跡象表明,作為該旅轉型建設的一次嘗試,女子導彈排不僅為女兵提供更加多樣的崗位選擇,而且正在釋放更多戰斗力效能。
去年深秋,該旅組織綜合戰術演練。面對突然襲擊的“敵”機,指揮所命令導彈分隊前出,擊落“敵”機。主射手馬曉慧與副射手肖滿琪沉著應對、穩定發揮,為演練后續取得勝利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走下演練場,滿身沙土的她們,笑容燦爛。“長發和紅妝離我遠去,從軍走進迷彩的軍旅,戰爭從來沒有性別,強軍的使命女兵同樣擔起……”《導彈女兵》的歌聲在戈壁灘上久久回響。
【女兵心語】
努力,讓窘迫變自信
中士 郭媛媛
第一次練習扛發射筒,我就出丑了。看著戰友們的目光,作為班長的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那種滋味至今難忘。
從那以后,我盯著自己的短板弱項發力用勁。如今,我體格壯了,力量足了,組訓時面對全班戰友更有信心了。
一天,我特意請男兵班長來指導,並挑選了他們最為擅長的展開撤收課目。一次次訓練,早已讓我對整個流程形成了肌肉記憶。我一路過關斬將,力壓一眾男兵,贏得了戰友們一致點贊。
贊美聲中,我突然想到了那次“出丑”。我很慶幸那次“出丑”是在訓練場上,而不是在戰場上。接下來,我將更加努力提升個人專業技能,努力帶好全班人員,為連隊戰斗力建設添磚加瓦。
堅持,以恆心報初心
中士 楊鳳娣
轉崗后,一個新的世界在我面前打開。
從事報務專業時,我的活動圈子很小。到了新戰位,得知要去海邊駐訓,我激動得好幾晚都沒睡好。
然而,駐訓生活的艱苦讓我始料未及。盛夏的海邊,太陽異常毒辣,發射筒燙得可以煎雞蛋。無孔不入的蚊虫,給本就要求穩定的據筒訓練增加了不少難度。一次考核,當我聚精會神尋找目標時,一隻虫子竟然鑽進我的袖口。伴隨著一陣刺痛,我忍不住劇烈晃動了一下。結果可想而知:這次考核不合格。
晚上,看到自己被虫子叮咬紅腫的胳膊,我有些痛恨自己的嬌氣:“為什麼就不能再堅持一下呢?”
如今回想起來,我慶幸當初堅持了下來。若再讓我選一次,我仍會堅定最初的選擇——在晴空之下,以導彈為伴,與長空相守。
(蔣雨鋮 姜鑫亮 高駿峰 李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