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集團軍某旅:軍地千裡連線,共話“大渡河”

“熊尚林,到!羅會明,到……”近日,一場跨越千裡的視頻連線如期進行,第74集團軍某旅“大渡河連”官兵與四川省石棉縣大渡河“八一希望小學”師生、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人員相聚“雲端”。屏幕內外、連線兩端,大家齊聲呼點大渡河十七勇士名字,緬懷先烈、追憶英雄之情穿越千裡匯聚成河。
“1935年5月,大渡河畔,炮聲隆隆。紅1師1團1營2連17名勇士強渡天險大渡河,擊潰守敵,以英勇無畏的行動鍛造了‘聽黨指揮、勇往直前、敢打必勝、顧全大局’的大渡河精神……”“大渡河連”上等兵吳民杰作為連隊榮譽室講解員,對連隊光榮歷史、戰斗故事如數家珍,他第一個走到鏡頭前,深情講述88年前的英勇一幕。
“正是鐵心向黨的忠誠信仰,激勵著勇士們舍生忘死、一往無前!”連隊干部面對鏡頭介紹,幾十年來,“大渡河連”一直保留著呼點十七勇士名字的傳統,官兵傳承發揚“大渡河精神”,爭當“勇士傳人”,連續30多年被上級評為先進基層單位,去年年底再次榮立集體一等功。講到這裡,屏幕內外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當年幫助紅軍完成強渡任務的老船工帥仕高的孫子帥飛,也參加了視頻連線。“紅軍為了不驚擾當地百姓,露宿安順場街頭,這樣的愛民舉動深深感動了大家,在船工全力幫助下,紅軍將士順利渡過大渡河,成功佔領渡口,為主力紅軍北上開辟了通路……”帥飛的講述,讓大家仿佛又聽到了那吱吱呀呀的搖槳聲,更加深刻體悟到血濃於水的軍民深情。
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館長邱建華表示,這是一場生動的線上教育課,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思想上的熏陶。作為出生、成長在大渡河畔的一代人,他們一定繼續講好大渡河十七勇士故事,當好“大渡河精神”的播火者。
該旅領導介紹,視頻連線、共上大課,是旅裡為了增強教育感染力、吸引力的一次有益嘗試。接下來,他們將繼續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功能,進一步激發官兵練兵備戰動能。
連線活動一結束,該連官兵迅即返回戰位,一場連貫戰術演練隨即展開,全連官兵人人寫下請戰書、個個爭當突擊手。(陳典宏、吳俊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