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海軍如何處置退役艦艇

2023年07月17日10:04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近日,美國媒體披露了美國海軍處置退役艦艇的相關情況,包括充當靶艦或試驗艦,拆裝封存“捐獻器官”等。有分析稱,美海軍加大對退役艦艇處置情況宣傳介紹,旨在為即將到來的艦艇“退役潮”預熱。按計劃,今年年底前,美海軍至少有39艘各型艦艇退役。

標榜“戰績”的宣教場

報道稱,美海軍退役艦艇“最體面的歸屬”就是變身各類博物館、海軍軍事教育基地,成為標榜“戰績”的宣教場所。不過,此類艦艇為數不多。

其中,美海軍“憲法”號戰列艦,是美軍史上第一艘木制風帆快速護衛艦,由時任華盛頓總統命名,是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戰艦。美軍共投資1500萬美元,將其改造為海軍歷史博物館。美海軍“大黃蜂”號航母也在退役后永久停泊在舊金山灣。該艦曾回收“阿波羅11”號宇航員登月后的墜落物,目前已被打造成航天博物館,陳列著大批“阿波羅11”號太空任務相關物品,安裝有模擬飛行器。

與“大黃蜂”號航母退役后的處置情況相近,美海軍“萊克星頓”號、“約克城”號、“無畏”號和“中途島”號4艘退役航母,均被改建為主題博物館。“密蘇裡”號戰列艦作為戰爭紀念館,永遠靠泊珍珠港。該艦見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投降簽字儀式,美海軍每年都會組織新入職人員參觀此地。

報道稱,結合艦艇“履歷”,在其退役后改建為軍事或文化宣教場所,是國際通用做法。美媒此時炒作相關艦艇處置情況,主要是為美海軍進行輿情造勢,鼓吹其“世界警察”的地位作用。

轉型耗光“最后余熱”

“大黃蜂”號航母僅能代表美海軍少數退役艦艇安置情況,多數退役艦艇會被用作他途。比如,作為靶船或轉型為訓練基地“退居二線”。還有部分艦艇在高新科技加持下,成為武庫船、大型無人水面艦艇等。

變身靶船的艦艇,主要用於測試反艦導彈性能、艦艇抗沉能力,以及獲取實彈射擊相關資料等。美海軍曾將“美國”號航母當作靶船,輪番使用魚雷、巡航導彈和自殺式小艇等武器,對其進行為期25天的間斷性轟炸,以此檢測武器打擊效果和航母不同部位抗打擊能力。相關數據已被應用於新一代航母研建工作。

在美軍主導的全球最大規模“環太平洋”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中,最后環節都會舉行擊沉艦艇相關課目演練,其靶艦主要由退役艦艇擔任。在2022年度演習中,4000噸級佩裡級護衛艦“戴維斯”號就在美、英、澳、加等國火炮和魚雷一連串攻擊下,沉入4500米海底。美海軍稱,這使美國及其盟友獲得了“最短時間實現擊沉效果”的經驗數據。

按照美軍艦艇更替計劃,所有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瀕海戰斗艦,以及部分伯克級驅逐艦均將退出現役。美海軍已提出新的處置策略,即武庫船改造計劃,將大型艦艇改裝成配備MK41和MK57發射筒的海上平台,具備新型遠程反艦導彈、反潛魚雷、海軍打擊導彈和“標准”防空導彈的發射能力﹔加裝智能化模塊,將部分瀕海戰斗艦改裝為大型無人水面艦艇等。根據美軍“2045作戰規劃”,美海軍將依托部分退役艦艇推進“太平洋多域測試和試驗能力”項目。該項目包含實景、仿真和虛擬固定或機動式訓練系統,將是全球最大靶場設施綜合體。

外界分析認為,美海軍美化退役艦艇處置效果,意在回應有關過度浪費的指責。比如,即將集體退役的瀕海戰斗艦耗資超過300億美元,但因設計缺陷和故障率高,服役時間縮水近65%。另外,冷戰后美海軍造船廠由30家減少為7家,艦艇研建壓力大,美推出各種退役艦艇處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新艦補充不及時風險。

“大卸八塊”循環利用

除去以上方式,美海軍其他退役艦艇可能被封存或拆卸,成為“器官捐獻者”。多數情況下,美海軍會在拆除武器裝備和涉密設備后,將艦艇出售給拆船廠或金屬回收企業。位於得克薩斯州的拆船廠每年為美海軍拆解十幾艘軍艦。

美海軍航母和核潛艇通常不交於地方企業處理。除技術保密原因外,安全問題也是重要因素。位於華盛頓州的布雷默頓海軍基地,是美國西海岸最大海軍艦艇維修中心,負責對退役核潛艇和航母進行無害化拆解。不過,此項工作成本高昂,且周期長、工程復雜,拆解費用遠超預算。比如,核燃料艙的處理,需用專門鋼材“無縫包裹”后,再埋入數十米地下。一艘航母的拆解費用可能超過15億美元,可謂是“吞金巨獸”。

面對這項“燒錢”工程,2021年,美海軍同意以1美分的象征性價格將“小鷹”號和“肯尼迪”號航母,出售給國際拆船有限公司。另兩艘航母“福萊斯特”號和“薩拉托加”號,也以同樣價格賣給美國全明星金屬公司和東方輪船船舶公司。將於今年退役的兩艘獨立級兩棲攻擊艦也找到了買家,即美國盟友墨西哥。

報道稱,美海軍現役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首艦“尼米茲”號將延期服役1年,於2025年退役,其后期處置對美海軍來說也是“燒腦”問題。美媒炒作退役艦艇處置方案,意在為相關處理措施預熱造勢。(石文)

(責編:陳羽、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