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研究員張衛民——

“算天斗海”為打贏

2023年08月13日08:43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盛夏時節,一場與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相關的學術研討會剛剛結束。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某研究所研究員張衛民走出會場,就回到辦公室,投入到新型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的研制中。

“氣象海洋保障是大國博弈的重要戰場,尤其是現代戰爭,誰能夠認識海天、經略海天,誰就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張衛民說。從軍30余載,他和團隊一起,潛心研究大氣海洋數值預報,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先后研制出多個大氣海洋數值預報系統。

“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研究什麼。”瞄准戰場需求,張衛民幾次調整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

1989年,張衛民跨專業加入國防科技大學中期數值天氣預報團隊,開啟了數值天氣預報高性能計算技術的拓荒之旅。陌生領域起步難、專業人才引進難、信息獲取渠道難,很多時候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大氣科學知識積累、參考資料少,張衛民就從最基礎的工作干起,程序代碼一行一行敲、數據一個一個試……

經過艱辛的努力,張衛民和團隊成員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成功研制某高效軟件系統,為我國建立全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作出重要貢獻。

20世紀90年代初,張衛民深切感受到大規模並行程序設計的復雜性和並行程序設計環境研制的迫切性。為此,他主動調整研究方向。經過近5年的研究,他在新一代“銀河”大規模並行計算機上設計和實現了並行程序設計環境,為大規模並行應用研制提供了利器。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瞄准前沿才能立足前沿。”2015年,張衛民再次調整研究方向,將目光投向大氣與海洋耦合預報保障中的薄弱環節。

“大氣、海洋兩個維度的耦合是聯合作戰的重要考量。關乎備戰打仗的事,一刻也耽擱不得!”已經擔任領導職務的張衛民虛心向海洋領域專家請教,拿起書本再次走進課堂。

“保障快一分,戰場就多一分勝算!”在張衛民的辦公室裡,常年放著一個行李箱,每當遇到急情特情,他總是拎起箱子就走。正是憑著這股拼勁兒,2020年,張衛民帶領團隊突破最新一代數值天氣預報技術,實現了更長時效的精細化預報。

在團隊成員眼中,張衛民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和無限的工作熱情,像“火車頭”一樣帶著大家向前奔跑。

“張老師是‘技術狂’,也是‘工作狂’。”該校助理研究員張澤說,“哪怕在食堂遇到我們,他也會端著餐盤跟我們一起說系統、聊數據。”

“隻要是貼合國家和軍隊的需求,張老師從不限制學生的選題方向。”該校副研究員余意回憶,“有一次,我提出把機器學習應用到氣象雲檢測上的選題。當時,張老師正准備把另一項更具前沿性的研究工作交給我,聽了我的想法后,他鼓勵我先按自己的思路展開研究。在他的鼓勵和指導下,我發表了一篇受到諸多好評的論文,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成就感。”

在張衛民看來,團隊中的年輕人就是聯合保障的潛力人才,毫無保留地向他們傳授經驗,提供解決有關技術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就能為團隊的未來發展多注入一份希望和力量。

30多年來,張衛民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軍隊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9項﹔累計培養出60余名優秀科研人員,所在團隊研制的多個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在保障單位推廣應用……鎖在櫃子裡的許多証書獎狀慢慢褪了色彩,但他矢志強軍打贏的初心從未改變。

該校副研究員彭軍說:“張衛民就像一名數值天氣預報的沖鋒號手,永遠滿懷激情地沖向最前沿的技術難題!”(鄒菲、周舟、張照星)

(責編:彭曉玲、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