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白"到專業"大拿",一架架無人機承載起他的藍天夢想
一名無人機技師的逐夢航程

夏日,某演訓場。第77集團軍某旅一場綜合演練激戰正酣。
上午,記者見到該旅無人機技師王貴山時,他正坐在指揮方艙的席位上,緊握操縱杆,全神貫注地操縱無人機。王貴山身后,指揮員緊盯大屏幕,根據無人機從前方傳回的實時畫面,對作戰行動進行指揮。
“從某種意義上講,無人機就是指揮員的‘眼睛’。”演練結束,王貴山操縱無人機“歸巢”,並認真進行保養維護,“有了它,指揮員就如同有了‘千裡眼’,能夠實時觀察戰場動態。”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無人智能作戰力量發展。隨著無人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無人平台’帶來的獨特作戰優勢,使戰爭的制勝法則發生了深刻變化。”進入裝備庫室,王貴山向記者展示了單位列裝的無人機,“未來戰場上,這些無人機將發揮重要作用。”
下午,王貴山帶著一架無人機,來到某合成營訓練場,與步兵分隊展開協同訓練。訓練開始,他操縱無人機迅速升空,密切注視著監控器上的目標。發現“敵”隱蔽火力點后,他立即將情況通報給分隊指揮員,引導完成打擊。
訓練間隙,王貴山和記者聊起往事:“無人機分隊剛組建時,我迫不及待地報了名,希望這一架架無人機能承載我的藍天夢想。”
然而,那時旅裡僅有幾架小型偵察無人機。王貴山說,當時,他和戰友都是從其他專業轉崗而來,對於無人機操作理論及戰法應用都不了解,隻能從零學起。
這些年,他們不斷向著專業高峰發起沖鋒,成長成才的機會源源不斷:集團軍組織無人機專業集訓、部隊選派人員前往院校和廠家學習培訓……言談間,王貴山的眼神裡閃耀著光芒:“無人機專業發展的腳步行穩致遠,我們要把本領練強、武藝練精,跑出奮斗強軍‘加速度’。”
這段時間,王貴山正與戰友就“無人機與火力分隊協同作戰”課題進行研練。對自己的崗位,王貴山有著深刻的認識:“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當初的選擇,也由衷感到肩上的擔子重如千鈞。”
王貴山和戰友時時感覺“被時不我待的使命感推著往前跑”。經過夜以繼日地攻關,一套無人機協同火力分隊作戰的新戰法應運而生。在一場實兵演練中,王貴山操縱無人機為炮兵分隊提供目標指示、毀傷評估、炸點修正等技術支持,使火力打擊效率較以往明顯提升。
如今,王貴山已由轉崗之初的無人機“小白”,成長為集團軍部隊無人不曉的專業“大拿”。他帶出的徒弟,很多走上無人機專業首席教練員崗位。前不久,集團軍組織預任無人機技師集訓,王貴山受邀登台授課。“第一批集訓隊成立時,人員數量少。如今,最大的一間教室已經坐不下了,不少隊員甚至要自帶板凳聽課。”講到這裡,他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訓練結束返回宿舍,途經旅機關時,記者看到一張練兵備戰光榮榜。王貴山指著榜單上的名字向記者介紹:“全旅15名練兵備戰標兵,無人機專業佔了3席,比例很可觀。”在他看來,一個個榮譽,勾勒著他們這支無人作戰力量的逐夢航線,“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無人機操作手和技師榮登光榮榜,成為部隊戰斗力提升新的增長極。”
(解放軍報記者 張磊峰 特約記者 李佳豪 通訊員 王夢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