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五支隊某大隊組織退役老兵走進霍爾果斯國門口岸——
界碑前的最后一課

上圖:第五支隊某大隊組織退役老兵在界碑前宣誓。黃超攝
面對巍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門,撫摸著中哈324號界碑,中士張義流下了熱淚。
“來到國門,才能真正讀懂邊關﹔走近界碑,更能感悟家國情懷。”這名入伍8年的老兵,庄嚴向國門敬禮。這是8月28日,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五支隊某大隊組織退役老兵走進霍爾果斯國門口岸參觀時的一幕。
“終於見到了神聖的界碑,我們的軍旅生涯沒有遺憾了。”在張義心中,國門和界碑象征著國家的領土和主權,無比庄嚴而神聖。自打當兵入伍到新疆,他就渴望同國門和界碑有一次近距離接觸,但一直沒有機會。
張義的感觸,道出了大隊即將退役老兵的心聲。老兵們能實現心願,源於教導員王嘯上任時的一次座談——
“咱們駐地是歌曲《草原之夜》的誕生地,大家說一說,對第二故鄉還有哪些印象。”
出乎王嘯預料,大家除了知道駐地名字,其他都說不上來。有的老兵甚至坦言:“好多戰友在邊境一線當了幾年兵,都沒看過國門,更沒見過界碑是什麼樣子。”
后來大隊又組織問卷調查,不少老兵都寫下自己軍旅生涯的一些遺憾,張義也將自己的心願寫進了問卷:“經常聽人講霍爾果斯口岸,也有幾次任務路過那兒,可從未進去看一眼國門,摸一下界碑……”
看似近在咫尺,實則卻是遠在天涯。聆聽戰士們的心聲,讓王嘯思緒萬千:大隊駐地毗鄰霍爾果斯、阿拉山口等國門口岸,周邊有伊犁將軍府、林則徐紀念館、左宗棠修建的湟渠等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又有“風口哨所”“國門衛士”“紅歌連”等邊防友鄰單位。
再過幾天,這些退役老兵就要告別軍營,能不能借用駐地和友鄰單位的教育資源,組織他們了解駐地經濟發展成果,在國門旁、在界碑前圓他們的遺憾,在界碑旁留下軍旅最后一課?
於是,王嘯召集各中隊主官開碰頭會,廣泛征求大家意見,決定組織退役老兵到霍爾果斯國門口岸開展參觀見學活動。
霍爾果斯有著130多年的通關歷史,是我國最早向西開放的口岸,也是我國面向中亞、西亞乃至歐洲距離最近、最便捷的窗口。“第一本《共產黨宣言》經霍爾果斯傳入中國……”在霍爾果斯國門文化展示館,老兵們認真聆聽霍爾果斯“千年驛站、百年口岸”的發展歷程和紅色傳統。
隨后,面向鮮艷黨旗和神聖界碑,老兵中的黨員高舉右拳重溫入黨誓詞。
深情撫摸胸前的那枚黨員徽章,中士汪勝格外激動。作為中隊文書和軍械員,他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工作始終一絲不苟,還在上級比武中屢創佳績。在離隊這段時間,他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戰友。
背靠國門,指著中哈324號界碑,王嘯動情地說:“今后無論你們走到哪裡、到什麼崗位,都要想想你們的初心,都不能忘記今天在界碑前的錚錚誓言,不能忘記在國門前的庄嚴軍禮……”
不忘來時路、走好腳下路、堅定未來路。國門前的最后一課讓退役老兵受到了終生難忘的教育,大家紛紛表示,回到地方后,要始終保持軍人本色,努力奮斗,讓自己的青春之花為祖國綻放。(黃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