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甘肅省武威市軍地聚力打造國防教育陣地體系

河西走廊“紅色品牌”越擦越亮

2023年09月15日09:59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1936年11月,紅軍西路軍挺進河西,在古浪留下了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壯麗史詩。”9月9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古浪戰役紀念館內,紅領巾講解員鄭佳蓉正在為研學團隊講解序廳主題雕塑背后的故事。她聲情並茂的講解,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名聽眾。

同一時間,在“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的故鄉,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哈溪鎮“英雄學坊”,參觀游客絡繹不絕,英雄故鄉的“精神名片”愈發閃亮。今年暑假,武威市黨性教育基地、涼州戰役紀念館等,都成為紅色旅游熱點地標。

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先烈在祁連山下浴血奮戰,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歷史資源。進入新時代,如何挖掘紅色資源優勢開展國防教育,成為武威市軍地職能部門共同探索實踐的課題。

“相比其他市州的國防教育,武威‘紅色品牌’優勢發揮並不明顯,規模和影響力都有一定差距。”武威軍分區領導告訴筆者,在年初軍地協商會上,地方政府文旅、教育等職能部門和駐軍部隊圍繞“創武威紅色品牌,普全民國防教育”主題,進行重點研究探討,決定打造以古浪戰役紀念館為代表的國防教育陣地體系,擦亮河西走廊“紅色品牌”。目前,已有30余個革命紀念場館、博物館、駐軍軍史館加入該體系。

“紅色品牌”走出去,更多游客走進來。今年5月,武威市文旅推介會在旅游勝地江蘇省南京市夫子廟召開,武威市紅色教育精品路線地圖、紅色研學邀請函等宣傳推介產品跟隨武威旅游推介團隊,送到全國各地游客手中。游客在增進對武威歷史文化名城了解的同時,對武威紅色教育場館產生濃厚興趣。

一名來自黑龍江的游客在某旅游平台留言:“為期4天的武威紅色教育研學行活動圓滿結束,感謝文旅部門的宣傳推介,讓我知道原來在茫茫西北大地,還有如此悲壯、動人的一段歷史。”

“主動向外推介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增強品牌吸引力。”古浪戰役紀念館館長張興詳介紹,全市各類紀念場館針對青少年游客,開設“文物背后的故事”“紅色故事我來講”等國防教育課程,創辦“紅軍講堂”,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話語、易於接受的形式,宣講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8月24日,“紅軍講堂”正式開班,西路軍女戰士劉萬壽之孫閆有明作為主講人,飽含深情地講述了奶奶從參加紅軍到與馬匪打游擊,而后定居古浪自力更生的傳奇一生。西安工程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學生們現場聆聽紅軍后代的講述,熱淚盈眶。在分享感受時,他們談到“要把在武威的所學所悟帶回學校、帶回西安,讓更多人了解西路軍精神,來武威接受國防教育”。

與此同時,在駐軍部隊的座座軍史館裡,富有軍隊特色的國防教育展覽呈現在大眾面前。八一建軍節前夕,武威市黨政主要領導來到空軍某部軍史館參觀。通過官兵講解和實地觀摩,軍地領導對擔負的黨管武裝職責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為做好場館開放工作,駐軍部隊專門對講稿和展陳內容進行調整,重點以“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為主線,講述人民軍隊發展歷程、新時代我軍使命任務等內容,讓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在感悟新時代人民軍隊發展成就中,厚植擁軍情懷,增強國防觀念。

據統計,今年暑期,武威市國防教育陣地共接待各地研學團體200余個,6萬余名游客和中小學生走進各類場館,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英雄、感悟歷史、緬懷先烈,凝聚起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的思想共識。(苗翔)

(責編:陳羽、唐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