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擴充無人地面作戰力量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5月2日報道,近期日本防衛省正加緊向國際供應商採購無人地面車輛,除簽訂多個採購合同外,日本自衛隊還在密集測試當前國際軍貿市場的主流尖端產品,以加快作戰應用的步伐。
報道稱,日本自衛隊已從美國“幽靈”機器人公司採購3台視野-60機器狗。它能夠在沙地、丘陵等多種地形中活動,主要執行情報搜集、監視、偵察和后送支援等任務。
同時,日本防衛省與德國武器制造商萊茵金屬公司簽訂一份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協議,將採購3輛“任務大師-SP”8×8無人地面車輛。該車配備運輸、監視和遙控武器站等多個模塊,能夠在惡劣地形條件下執行多種作戰任務,預計將於2025年1月交付。
此外,愛沙尼亞米爾雷姆機器人公司近日宣布,已與日本簽訂合同,將向日本陸上自衛隊提供3輛“忒彌斯”模塊化無人車。該車採用遙控操作模式,配備人工智能操作系統,能自主按照預置路線行進或跟隨車隊前進,預計今年內可完成交付。
按照計劃,日本自衛隊將在2025財年前測試上述無人地面車輛的性能,並掌握使用技巧,將其用於保護基地和關鍵設施、信息搜集及戰斗支援等任務。
2022年12月日本發布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指出,日本必須引進可在陸、海、空作戰的多種無人裝備,並完善對抗對手無人機的能力。根據這一戰略,日本計劃在從2023年開始的5年內,投資1萬億日元(約合64億美元)用於加強無人作戰系統的部署和使用。
除對外採購外,日本也在積極推動無人地面車輛的國產化研制,相關工作已於2023年啟動,預計到2025年進入實証性試驗階段。這一研發成果將充分結合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確保在面對攻擊時,無人裝備能有效應對。
日本政府加大對無人地面車輛的採購和研發力度,主要是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及人口減少導致的自衛隊人手短缺問題,推動裝備的“省人化、自動化”。同時,相較於有人裝甲車輛等地面武器系統,無人地面車輛在設計時不必考慮作戰人員的舒適性和生存性等因素,無需配備大功率空調等附屬設備,可降低武器系統的研制成本。
按照計劃,日本陸上自衛隊的無人地面車輛未來將主要用於離島防御和作戰支援,它們將部分替代有人裝甲車輛,執行近距離火力摧毀、雷區作戰,以及監視偵察、近距離戰斗、爆炸物處理、傷兵救助、補給運輸和為步兵提供支援等任務。日本防衛省還設想採用無人地面車輛與無人機有效結合的方式,構建空中和地面一體的無人作戰系統,以獲得非對稱優勢。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無人地面車輛的研發仍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作戰場景應用還是戰術研究都尚在探索中,但其採購與研發並行的戰略布局表明其發展野心,相關動向值得關注。(子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