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俄新型潛射彈道導彈正式服役

2024年05月28日09:15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5月14日,莫斯科熱能工程研究所股份公司發布消息稱,俄羅斯國防部已簽署命令,將“圓錘”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正式納入俄海軍現役裝備序列。“圓錘”導彈從1998年立項研制,到2024年正式服役,歷時26年。服役后,該型導彈由95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搭載,作為俄新一代海基核力量的關鍵組成,與陸基核力量、空基核力量一起,構成俄羅斯“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基石。

陸基導彈改進而來

“圓錘”又名“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俄羅斯代號R-30、北約代號SS-N-32,是莫斯科熱能工程研究所在“白楊-M”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基礎上研制的新一代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具有戰技性能先進、作戰隱蔽性好、突防能力強等特點。

據公開報道,“圓錘”導彈長12米、彈徑2米,發射總重36.8噸,戰斗部全重1150千克,採用三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助推系統,最大射程超過9100千米。每枚導彈可配備單枚核彈頭,或攜帶6至10枚分導式多彈頭,每個彈頭都配備獨立制導系統,能夠在飛行途中變軌,機動性較強,可有效突破導彈防御系統,導彈圓概率誤差小於350米。

一波三折持續打造

“圓錘”導彈的研制過程較為曲折。由於莫斯科熱能工程研究所缺少研制潛射彈道導彈的技術積累,在“圓錘”導彈試射過程中,曾多次出現失敗情況。2004年,“圓錘”導彈在沒有經過岸基試射情況下開始海上試射,在最初的2次試射成功后接連遭遇失敗。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該導彈共進行41次發射試驗,其中32次成功,與“台風”R-39導彈、“德爾塔Ⅲ”R-29R導彈和“揚基”R-27導彈相比,試射成功率偏低。

究其原因,新一代潛射彈道導彈在精密度、突防能力方面要求更高外,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科技水平下滑、導彈人才流失嚴重是主要原因。同時,質量把控不嚴、資金缺乏等也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近年來,俄羅斯花大力氣改善行業發展狀況的同時,相繼克服一系列技術難題,使該導彈的研制逐漸步入正軌,2013年后的所有試射均順利完成。2023年11月5日,“圓錘”導彈由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亞歷山大三世”號搭載,從白海海域發射,准確命中遠東堪察加半島的庫拉靶場目標區域。俄國防部表示,此次發射是國家試驗的最后一環,之后將決定該型導彈是否列裝海軍。

先進技術助力突防

“圓錘”導彈的設計,以適配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為目標,為此該導彈的研制強調與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一體化改進。同時,該型導彈在提升陸、海、潛不同型號間的通用性基礎上,強調對先進技術的綜合運用,確保其戰技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首先,“圓錘”導彈沿用“白楊-M”導彈誘餌彈頭和彈頭再入機動變軌技術,同時採用分導式彈頭設計,彈頭加裝防輻射和電磁干擾防護罩,減輕敵方防御系統對其飛行軌跡的影響,確保其順利抵達預定攻擊地點。

其次,“圓錘”導彈還採用彈射出水和齊射技術,大幅減少了發射噪音,同時縮短了發射時間,降低被敵方反潛力量鎖定和打擊的風險。2018年5月22日和2020年12月12日,俄羅斯先后兩次完成4枚“圓錘”導彈齊射試驗。試驗中,4枚導彈以平均5.7秒的間隔從水下相繼彈出並點火起飛,驗証了該型導彈的突防能力和技術可靠性,創下冷戰以來潛射彈道導彈齊射數量最多紀錄,給北約造成極大威懾。

俄羅斯在進行“非戰略性核武器”演習的同時,發布“圓錘”導彈入役信息,意在向外界展現其戰略核力量發展成果。其未來發展動向,值得外界進一步關注。(梁春暉)

(責編:陳羽、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