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軍營觀察丨解碼后備高級軍士進階之路

2024年06月24日09:08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高級軍士晉升軍銜儀式現場,換上三級軍士長軍銜那一刻,東部戰區海軍某團技師凌敏難掩激動。

3年前,經過層層選拔,凌敏成為一名后備高級軍士。雖然軍銜未變,他卻感覺肩上的使命更重了。

3年來,作為一名機務兵,凌敏守望著戰鷹穿雲翱翔,將自己的夢想一道放飛在那片無垠天空。許多個傍晚,凝望戰鷹緩緩降落在停機坪,他都會默默記錄下這一天飛行任務中的得與失,盡力加快自己能力生成的速度。

追蹤凌敏的成長軌跡,這段“后備”時光,如同一次軍旅生涯的淬火進階,讓他在任務的考驗中不斷確認前進方向、錘煉實戰本領。凌敏也因此完成了從后備高級軍士向高級軍士的跨越。

“后備,是為了更好地儲備戰斗力。”為加強高級軍士選拔工作,自2016年起,東部戰區海軍全面推開后備高級軍士選拔措施,著力將對黨忠誠、專業過硬的軍士人才納入高級軍士預備群體,進行重點培養。

站上后備高級軍士這一新起點,從眾多骨干中挑選出的軍士“精英”,在一次次淬火加鋼中跨過“能力瓶頸”,走上高級軍士崗位。“凌敏”們加速成長的故事,正是后備高級軍士選拔培養創舉推行落地的生動注腳。

東部戰區海軍下屬單位根據各自職能使命,開始探索適合自身專業需求的實踐路徑——如何選拔好、培育好、運用好后備高級軍士。

翻開厚厚的人才檔案,透視海軍部隊邁向深藍的步伐,一支敢打仗、能打仗、善打仗的后備高級軍士隊伍,正在加速崛起。

今天,讓我們走近這群后備高級軍士,從他們的成才之路中感悟東部戰區海軍人才梯隊建設的新模式。

東部戰區海軍某支隊軍士對裝備進行學習研討。溫子東 攝

把機會留給更合適的人,把淬煉的火集中到更好的鋼上

2023年,某潛艇支隊技師張彥軍和另一名中級軍士,同時申請成為某崗位的后備高級軍士。

兩個人選,一個名額,誰能入選?官兵們對此分外關注。

有人認為,張彥軍雖然能力實績突出,但年紀較輕,以后還有很多機會,單位應該會“照顧”另一名快到最低服役年限的軍士。

很快,一場專門為兩名候選者組織的考核展開。作為專業領域的“行家裡手”,兩人都順利完成基本技能考核的相關測試。特情處置環節,考核組隨機設置的一系列情況,給兩位技師提出了嚴峻考驗。

屏幕上,操縱系統時明時暗,陷入“故障”。張彥軍心裡明白,操縱系統如同潛艇的眼睛,如果不能快速找准症結並排除故障,就會影響潛艇航行。思考的同時,他迅速拿起工具開始搶修。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張彥軍側著身子擠在設備與艙壁間,認真檢查著外部接線與內部元件的每個角落。最終,他發現電源系統中有一處板件異常。經過更換調試,張彥軍順利排除故障、通過考核,而且用時比另一名軍士快了不少。選拔結果公示,他成功入選為后備高級軍士。

在該支隊領導看來,另一名軍士的“落榜”固然可惜,卻並不遺憾。

“我們要選的是更適應實戰需求的后備高級軍士,不論年齡資歷,隻看能力作為。”那場確定入選名單的黨委常委會上,所有人一致認為:張彥軍雖然年輕,但軍事素質過硬、任務經歷豐富,應該被確定為后備高級軍士人選。

“這種以素質立身、憑實績進步的選拔方式,讓‘老黃牛’‘千裡馬’都心服口服。”據東部戰區海軍機關某處領導介紹,近年來,高級軍士隊伍選拔培養呈現出穩步提升態勢。納入后備隊伍前置培養的中級軍士,其中96%在班長以上重要崗位經歷鍛煉,相當比例的軍士成功從后備隊伍“轉正”,成為高級軍士群體的一員。

通過開展“打破艦連建制”的跨單位橫向選拔、“打破論資排輩陳規”的跨兵齡縱向選拔,他們用一連串動態管理、擇優汰劣的務實之舉,讓這支“人才預備隊”持續迸發活力。

回想起自己兩次入選后備高級軍士的歷程,某團技師姜雷感慨萬千。

3年前,姜雷被選拔為后備高級軍士。經過層層篩選,站在公示名單的櫥窗前,這名入伍16年的軍士信心滿滿,產生了一種可以順利“到站上車”的錯覺。從那時起,姜雷就有些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開始在日常的專業學習中應付了事。

成為后備高級軍士第一年,姜雷一直停留在這種“歇歇腳”的狀態中。他自信憑借多年的專業基礎,應對后備高級軍士的過程性考核不在話下。可令姜雷沒想到的是,當年幾次考核,一系列刁鑽的難題、平時難得一見的特情接踵而至。由於疏於學習,面對很多新情況,他都不知所措。

盡管姜雷勉強通過了考核,但后備高級軍士選拔實施辦法明確規定,“考評結果等次未達到優秀應當調整退出后備高級軍士名單”,他還是沒能如願晉升。

這場失利后,姜雷痛定思痛,沉下心來再出發。那年,該團新裝備保障遇到難題,他潛心鑽研,將研究成果整理成一系列專業教材與操作規范。與此同時,姜雷撰寫了多篇論文,總結裝備保障的寶貴經驗。憑借這些努力,去年他成功“殺”回了后備高級軍士隊伍。

近幾年,每年都有不少人被淘汰。淘汰,是為了把機會留給更合適的人,把淬煉的火集中到更好的鋼上。

“落實好培養鍛煉、定期調整、有進有出的后備高級軍士工作模式,既是方向,也是機制。”據東部戰區海軍機關某處領導介紹,入選的后備高級軍士會被安排參加學歷升級、廠家培訓,優先執行重大戰備和演訓任務。

“成為后備高級軍士,不是住進保險箱,而是進了孵化器。能從內部打破蛋殼出來的,才是我們需要的雄鷹。”這名領導告訴記者。

路線圖千千萬,共同方向是培養一名能力可靠的軍士人才

確定入選后備高級軍士的那晚,某軍械保障大隊技師常鳳強徹夜難眠。

邁過這道門檻,常鳳強前所未有地意識到,自己的能力素質必須向高級軍士看齊:不僅要精通本專業,還要進一步掌握新的拓展專業。對他而言,這是一次“戰斗力再生成、能力再儲備”的必經之路,也意味著他必須重整行裝再出發。

從本專業的“熟練工”,到拓展專業的初學者,能力生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第一次在拓展專業戰位協助裝配電池,盡管學了不少理論,但在實操環節,常鳳強裝的電解液不是多到溢出,就是少到無法發揮作用。

“有失誤是意料中的事,我也是借實踐的機會看看自己差多少。”為了盡快“畢業”進入角色,他對拓展專業的燃料加注、性能檢測、元器件調試等操作反復琢磨研究,向有經驗的戰友請教。僅僅3個月,他就掌握了該專業的各項基本技能。

如今,常鳳強已經順利通過兩個專業的理論及實操考核,能力素質向“多崗兼通”轉變。

某次訓練中,該拓展專業保障壓力較大,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大批電池注液,否則可能影響交付時間。在完成本專業保障后,常鳳強立刻來到操作間,和另一名后備高級軍士協助注液。在官兵們的共同努力下,任務最終按時完成。

如果說常鳳強的能力跨越是一幅“一專多能”的路線圖,其他后備高級軍士同樣擁有自己的“定制路線”。在東部戰區海軍下發的文件中,記者看到這樣一句話:“各單位應根據后備高級軍士素質狀況,科學制定培養計劃。”為此,根據每名軍士的專業特長和個人意願,各個部隊量體裁衣,為他們設計出“能力升級”“短板補缺”等不同路線圖。

“路線圖千千萬,共同方向是培養一名能力可靠的軍士人才。”在東部戰區海軍機關某處領導看來,選拔時參考的一張張成績單並不是“完成時”,這些豐富多樣的路線圖才是人才培養的“進行時”。

某驅逐艦支隊領導告訴記者,他們不僅給后備高級軍士設計了專屬路線圖,還會定期檢查其階段性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為其調整成長規劃。

引路更要搭台,扶上馬更要送一程。航空兵某師積極搭建平台,讓官兵唱主角、挑重擔,后備高級軍士楊浩就是這一機制的受益者。

前兩年經歷調整后,楊浩保障的機型發生改變,這對他的能力素質提出了全新要求。面對迥異的武器裝備和從未接觸過的系統,他曾經熟練的專業技能突然不管用了。

“升級技能、優化能力,要讓像楊浩一樣面臨新挑戰的軍士,完成能力從‘有’到‘優’的跨越。”為此,楊浩所在單位專門為他制訂了一套業務帶教計劃——讓經驗豐富的機務骨干手把手幫帶、面對面解惑﹔讓他參加外場多輪次保障、不同機組輪訓﹔借助駐艦保障、戰巡、實彈射擊等各類任務加速他的能力生成。

沿著單位定的“大框架”,楊浩也給自己設了許多階段目標。面對新崗位、新機型、新要求,他像一棵急著汲取養分的樹苗般,把空閑時間都拿來啃理論書、泡修理間、請教戰友……

有人語帶調侃地勸楊浩:“憑你的‘老本’,完全可以放緩腳步,調整一下節奏。”他卻笑著說:“等不起。不是我等不起,是戰機凌空等不起我慢慢長。”

廈門艦后備高級軍士魏繼盛,同樣能體會到這種緊迫感。

魏繼盛所從事的專業原理復雜、技術尖端,是保証魚雷在幽暗深海中直擊目標的關鍵一環。剛到艦上那天,雖然早有准備,但面對新裝備,他心裡還是打起了鼓。

直到魏繼盛收到單位為自己制訂的路線圖,裡面為他詳盡規劃了新崗位的能力生成路徑。他內心的緊張和顧慮頓時散去,奮斗的干勁奔涌而出。白天跟著工人了解裝備操作流程,午休時對照教材和圖紙學習理論原理,晚上向班裡的大學生士兵請教電子知識……不到一年,魏繼盛就摸透了新裝備的“脾氣”,還針對裝備軟件存在的漏洞提出建設性意見。幾年下來,他成為專業知名的“兵專家”,連續兩次被單位評為“首席軍士”。

蓄力,是為了跳得更遠﹔突破,是為了更好地抵達目標。

據東部戰區海軍機關某處領導介紹,近年來,在一張張路線圖的引導下,后備高級軍士群體加速成長,在崗位上發光發熱。他們的業務經驗與研究成果,為部隊破解訓練難題、突破戰法“瓶頸”作出了重要貢獻。

軍艦破浪前行。溫子東 攝

要敢於擔起職責重擔,在大風大浪中檢驗自己

后備高級軍士孫明仍然記得一次任務,潛艇剛出海就遇上強對流天氣,狂風裹挾著巨浪砸向艦橋,海水甚至從升降口倒灌進指揮艙。

艱難穿過風暴區后,孫明拿著手電筒巡查時突然發現反光——原來是艙底出現了海水積液。經過排查,他和戰友判斷,這一情況可能是某海水管路密封不嚴引起的,以防造成嚴重后果,必須盡快處置。

有人建議,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將正在休更的老技師喊起來處理。孫明卻堅持自己上:“‘備’了這麼久,不是為了次次都往后靠。”他心中有數,艙底的管路系統圖早已背得滾瓜爛熟,隻要一段段排查,就沒有解決不了的故障。

由於空間狹小,孫明隻能踩著空隙、窩在艙底展開排查。確認故障點、進行堵漏、檢查水密性……一系列操作下來,他順利排除故障。最后,因為長時間僵在一處,腿腳發麻動不了,他是被戰友們從管路縫隙間拖著出來的。

每次遇到特情,孫明都勇挑重擔、絕不“靠后”。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術,他一次次成功處置故障,確保了任務完成。

孫明身上總是帶著一個厚厚的筆記本,裡面都是他在“后備”時期積累的經驗教訓。有人問他:“天天帶著不重嗎?”他的回答是,“本子不重,重的是裡面的內容和責任”。

“能挑重擔是能力,敢挑重擔是態度。隻有‘能’和‘敢’同時在線,才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后備高級軍士。”對孫明而言,一次次奔赴遠海大洋執行任務,除了收獲經驗與本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獨當一面的自信心。

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后備高級軍士要敢於擔起職責重擔,在大風大浪中檢驗自己。”東部戰區海軍機關某處干事說。

提前進入角色,是后備高級軍士淬火加鋼、邁入高級軍士隊伍的最后階段。隻有讓他們提前承擔職責,在關鍵時刻証明能力,才能幫助他們跨過“后備”門檻,真正成長為一名高級軍士。為此,各部隊充分利用演訓任務等機會,鍛煉、檢驗、精純骨干隊伍。

前不久,一場實戰化訓練展開,保障部隊率先“登場”,隨后水下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水上航空部隊按計劃實施行動。

聲吶兵緊盯對手動向,雷達兵偵捕來襲目標,主炮控制室隨時准備開火,戰機操控席實時監控海天,保障基地全程待命搶修……后備高級軍士奔忙的身影,成為這場訓練中堅強有力的保障。

“除了要當戰斗一線的‘刀尖子’,后備高級軍士也要成為‘扛旗帶隊’的大師傅。”東部戰區海軍機關某處領導表示,后備高級軍士不僅要在日常實踐中起到帶頭作用,還要通過示范示教、研討交流、難題會診等方式,對年輕戰士進行結對幫帶,促進部隊整體能力提升。

那次任務,艦艇主機突發故障,正在休更的后備高級軍士鄭海濱從睡夢中驚醒,迅速趕到現場。通過檢測幾個部位,他很快就弄清問題所在,成功修復裝備。隨后,鄭海濱又帶領年輕官兵對修理思路進行復盤,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幾天后的一次訓練,鄭海濱把這次排除故障的經歷變成考題,讓年輕骨干自行分組處置。很快,兩個小組就組建完成,其中一組對照裝備和管路圖紙進行摸排,另一組則重點解析如何排除更多故障因素,縮小排查范圍。

“敢不敢放手,也是對我的考驗——隻有平時帶教到了位,現在才有足夠的底氣讓他們自己解決。”在鄭海濱的努力下,一冊冊裝備使用維護教案出爐,幫助戰友們答疑解難﹔他帶教的士兵中有8人在支隊比武中取得名次。鄭海濱的經歷也証明,把帶隊重擔交給后備高級軍士,能進一步實現人才建設的“多贏”。

“要在風雨歷練中辨識人才、錘煉隊伍、建設方陣、塑成體系。”東部戰區海軍機關某處領導表示,要想讓后備高級軍士數量質量“雙豐收”,既需要軍士自身積極實踐、主動作為,也要從政策和組織層面針對培養、精准發力,把備戰打仗需要的人才選出來、用起來。

機關樓內,該處一名干事一邊整理著近期訓練中各級軍士的數據材料,一邊告訴記者:“他們日常各項任務的現實表現都會定期匯集到這裡,成為后續選拔、培養、任用人才的重要參考。”(汪新穎 陳澤生 許宸 向黎鳴)

(責編:陳羽、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