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加速,在新時代的浪潮裡

2024年09月30日09:37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萬頃碧波,戰艦破浪。

作戰指揮室內,燈光將空間分成兩個部分——

燈光下,指揮台位,指揮員們緊盯態勢大屏,不時翻動著手中的作戰方案。

燈光暗處,操作台前,雷達操作手不斷調整搜索方式,在復雜的回波中,搜索對比各種目標。

戰斗警報驟然響起,作戰指揮室的白熾燈全部熄滅,微弱的作戰燈亮起,全艦人員進入戰斗狀態。

這樣的情形,海軍大連艦官兵再熟悉不過。時代大潮,浪奔浪涌。全艦每個戰位上的官兵,合力奮進,匯聚成驅動戰艦駛向深藍的澎湃動力。

f56b6237b1546e3e968763e5fe7662b7.jpg

大連艦遠海聯合訓練出征誓師大會。楊雲翔 攝

“我們的裝備已經跟上時代浪潮,我們的理念更要勇立潮頭”

站在大連艦高高的駕駛室裡,航海部門干部張亞峰舉起望遠鏡,透過舷窗觀察著艦艇前方的開闊海域。收到指示,他指揮操舵手開始加速。

戰艦加足馬力,劈開層層浪花,在原本平靜的海面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記。

耕波犁浪。成為一名水兵之前,張亞峰還體會不到這個詞的形象貼切。

張亞峰至今記得,那一年,他剛剛從軍校畢業,在某型艦艇上當兵鍛煉。一次任務中,他所在艦艇跑出了最高航速。

站在駕駛室裡,張亞峰仿佛能感受到發動機隔著層層船艙傳上來的熱浪。戰艦晃得他幾乎要吐出來。然而,這個速度卻比編隊中最快的一艘艦艇慢了6節。

“6節的差距,看起來不大,卻怎麼也追不上。”張亞峰說,“時間就是戰斗力。你比別人慢幾節,任務就可能失敗。”

如今,站在中國最新一代導彈驅逐艦的駕駛室裡,感受著國產發動機帶來的強勁動力,張亞峰格外自信:一旦接到任務,大連艦就能跑出最高航速,以最快速度到達任務地點。

大連艦跑出最高航速的同時,全艦官兵也在以自己的“最快速度”奮力奔跑。

今年,是三級軍士長宋葉根與艦炮結緣的第19年。

“這麼多年,您有沒有統計過一共打了多少發炮彈?”聽到記者這個問題,宋葉根擺擺手笑著說:“年輕時,每一次實彈射擊都很緊張、很激動,還真記過數目,但近幾年打得多了,就沒記了。”

聊起大連艦的戰斗力建設,宋葉根提到一個詞:毀傷率。這名老兵認為,艦炮毀傷率的提高,並不意味著官兵已經完全掌握了新式武器裝備。

“艦炮打得准,並不代表我們業務學得通,武器系統有時也會騙人。”宋葉根告訴記者,最近這些年,任務越來越飽滿,專業越來越難“啃”,自己和身旁戰友們晚上加班的時間普遍比以前更長了,特別是去年以來,大家趕考的心態越來越急切。

一方面,隨著武器裝備性能提升,大連艦的軟硬件與之前艦艇的底層原理雖然相通,但實際操作還需要官兵重新學習。

另一方面,現代戰爭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戰爭制勝機理、制勝要素、制勝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現有的戰法訓法能否適應未來戰爭?未來的打擊目標有什麼新特征?這些,都催逼著大連艦官兵加緊探索戰斗力生成的新路徑。

“加速”,已經成為宋葉根和戰友們的常態。“我們需要拋去許多舊的東西,去重新學習全新的專業。”宋葉根時常感嘆時間不夠用,他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飯后睡前,抓住所有機會鑽研專業。

每名水兵心中,都有一張世界地圖。在接連不斷的任務中,大連艦“點亮”了一處又一處陌生的海域,新訓法、新戰法不斷得到印証。

“我們以前常講,有什麼裝備打什麼仗﹔現在,我們更習慣說,打什麼仗造什麼裝備。”大連艦艦長告訴記者,“我們的裝備已經跟上時代浪潮,我們的理念更要勇立潮頭。”

在這位艦長看來,與此前幾型艦艇相比,055型驅逐艦不只是裝備的更新換代,更是戰艦建造理念的重塑革新。“現在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大驅’對戰斗力的提升會更加明顯。”他自信地說。

“艦員和戰艦都在不斷探索中前進,一次次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

走進大連艦,記者發現,艦上的官兵有一套自己的“網絡”。

“沙沙沙……”白噪聲充斥著狹窄的艙室,看不見的電磁波穿透戰艦,向各個角落蔓延。這裡,是通信兵的戰場,他們通過電磁波,搭建起戰艦的網絡。

如果把大連艦比作一名勇士,那麼通信系統就是他的神經系統。如果通信突然中斷,戰艦會如人癱瘓一般無力。

海軍上尉吳畏對一次“斷網”經歷記憶猶新——

那是一次實戰化訓練。按照要求,大連艦進入無線電靜默狀態。茫茫大海中,戰艦仿佛化身一座孤島,與外界分隔開來。

盡管靜默時間不長,負責通信的吳畏卻有些緊張。靜默結束后,能否最短時間內恢復通信?他心裡一時有些沒底。

事后,他捫心自問:如果戰場上發生通信無法恢復的特情,自己能否冷靜下來,及時處置問題。針對自身存在的不足,他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查漏補缺。

大連艦上,通信部門負責的眾多設備,指標各不相同。近年來,隨著戰艦活動的海域更加廣闊,執行的任務越發多樣,通聯對象更加多變。這些,都給通信部門帶來更大的挑戰。

“大驅”加速,離不開每一名官兵直面風險的勇氣。挑戰面前,誰有勇氣迎難而上,誰就能收獲更多。

因為名字與“無畏”諧音,兒時的吳畏被伙伴們取了一個外號叫“無畏級戰列艦”。后來,吳畏考上軍校,畢業后真的與“大國重器”有了交集。

每一名海軍軍官,都曾有過這樣一個“艦長夢”:駕大艦,闖大洋。

按照規定,隻有全訓考核合格的艦長,才有資格指揮戰艦勇闖深海大洋。培養一名艦長,往往需要10年以上時間。

大連艦首茬官兵,對第一次在船廠見到大連艦時的情形,記憶猶新——最開始,大連艦只是一個鐵殼子。在艦長的帶領下,官兵用自己的雙手,與船廠的工作人員一起,一點點將這間“毛坯房”建成了如今這個樣子。

面對一片未知的水域,船到底該怎麼開?是依靠經驗豐富的官兵平穩度過最初的建設期,還是另起爐灶、培養出獨屬於大連艦的一批新骨干?

艦長選擇了后者。“大連艦經歷了一個轉型陣痛期。”他說,“大連艦組建初期,艦黨委大膽嘗試讓一些學習能力強、踏實肯干的年輕官兵擔當重任。”

這樣做,有利也有弊。年輕官兵沒有太多經驗,他們的成長需要經過大量任務來歷練。這個過程中,任務有可能完成得不好。這便需要艦領導始終把握任務的關鍵環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指導年輕戰友,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這樣選擇的優點也顯而易見:這些年輕人一旦度過成長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艦艇上的人才結構都能保持良性循環。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能否大膽進行改革調整,加速駛入未知海域,考驗著艦黨委一班人的勇氣。“破繭成蝶,從來都是個痛苦的過程。隻有勇敢直面,才能收獲化蝶后的喜悅。”艦長說。

如今,大連艦上,隨處可見年輕的軍官擔任部門負責人,不少初級軍士也已經成長為艦上的中堅力量。

“艦員和戰艦都在不斷探索中前進,一次次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在艦長看來,艦艇戰斗力建設的過程,其實也是個試錯的過程。是否有勇氣面對未知的海域,是否有勇氣承擔選擇的后果,考驗著大連艦每名官兵。

面對挑戰,大連艦官兵沒有猶豫退縮,他們勇敢地戰風斗浪。因為,他們的目標是更遠的深藍。

“當戰斗打響那一刻,我們要把戰艦的最佳狀態拿出來”

巴黎奧運會,中國首枚金牌被中國射擊隊拿下。“10米氣步槍的靶心到底有多小?”這一話題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在大連艦一級上士李佳萌看來,奧運會氣步槍射擊,與艦艇主炮的射擊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次實彈射擊,主炮的目標是10千米以外一個直徑3米的球體。這個目標看似龐大,實則大部分浸在海水裡,隻有極少一部分露出海面。萬米之外,擊中一個肉眼幾乎看不到目標,難度可想而知。

最終,李佳萌和戰友們憑借精妙的配合,完美命中目標,炮彈將球體擊穿打破。

這,只是大連艦按實戰要求從嚴從難練兵的一個縮影。緊鑼密鼓的實戰化訓練,在大連艦上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翻開2023年的訓練統計,記者發現,大連艦截至年底保持在航狀態的累計時間,是計劃指標的數倍。這意味著,大連艦幾乎不是在任務途中,就是在訓練路上。

艦員們戰斗力的不斷提升,給了這艘萬噸“大驅”更多加速航行的底氣和隨時能戰的能力。

“在艦上工作,我們最關心‘磨損程度’。”李佳萌告訴記者,隨著訓練強度越來越大,主炮零部件的更換也越來越頻繁。工作中,他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細致檢查主炮各個部位,消除可能影響射擊的隱患,因為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因素,都可能導致主炮無法射擊。

這一點,一級軍士長喬德軍感受得更明顯。

相較以前的戰艦,055型驅逐艦自動化、集成化、網絡化程度更高,這便需要每名艦員都具備體系思維。艦上任何一個要素,哪怕只是一個傳感器出了問題,就有可能影響整個作戰鏈路。

作為艙段技師,喬德軍有個習慣,每頓飯后,都會在艦上轉一圈,確保各艙段設備始終處於正常狀態。他說:“當戰斗打響那一刻,我們要把戰艦的最佳狀態拿出來。”

面對接連而至的試驗驗証任務,大連艦副艦長提出一個關鍵詞:落地。

實施某任務前一天晚上,這名副艦長牽頭組織各部門負責人以及院校、廠家代表,開了一個很長的會。

新裝備要安置在艦艇哪個部位?試驗人員有哪些需求?艦上官兵該如何配合?針對一系列具體問題,他們在會上進行了詳細部署。

“裝備的事、打仗的事,一定要落地,不落地一定會出問題。我時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們今天所演練的場景,是否就是明天的戰場態勢?”這名副艦長認為,隨著戰斗力建設加速發展,關於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如何讓這些成果在一線部隊應用落地,顯得尤為重要。

每一次任務,既是大連艦官兵錘煉自身本領的一次機會,更是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切切實實戰斗力的關鍵一步。

“一艘戰艦,不僅要開得快,更要開得穩。”這名副艦長用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結束了這次採訪。

走下大連艦,記者回眸望去,遠處,向南,向深藍,更加廣闊的海域等著這艘萬噸“大驅”去劈波斬浪……(賀逸舒)

(責編:陳羽、黃子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