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美海軍布局未來戰場能力建設

2024年10月18日08:46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弗蘭凱蒂日前簽發新版《美海軍作戰部長領航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明確未來作戰能力建設重點和實現路徑。近段時間以來,美海軍推出一系列戰斗力提升舉措,但諸如工程事故、項目延期和航母“疲態”等問題,已影響到美海軍作戰能力的發揮。

錨定“戰場競爭力”

《計劃》將“贏得戰場競爭力”定為“第33號項目”,即美海軍第33任海軍作戰部長項目。項目專注於3個發展重點:推進聯合作戰體系融合、創新發展“分布式海上作戰”能力和針對“大國競爭”加強人才培養。

弗蘭凱蒂提出,美海軍應在聯合作戰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以體現其戰場核心競爭優勢。具體而言,主要是根據聯合作戰概念加強海上作戰能力設計,為聯合部隊的海上拒止、力量投送、海上通道控制等行動提供指導。

關於“分布式海上作戰”,《計劃》提議通過聯接多域指控節點、傳感器和火力平台,形成多點分布、動態調整、結合軟硬殺傷力的多樣化打擊能力。在人才培養方面,除提升專業素養外,美海軍還推出“卓越文化2.0”計劃,旨在培養通曉對手國家戰略、文化、條令等方面知識的人員,以此訓練能夠在認知層面“欺騙對手、影響決策”的專業隊伍。

《計劃》還詳細闡述了實現上述目標的多個發展路徑,具體包括:提升海軍作戰平台維護效率,確保到2027年80%的艦艇和飛機處於良好戰備狀態,目前這一比例僅為60%﹔加快海戰場人工智能軍事化步伐,推動機器人和自主作戰系統融入聯合作戰體系,並建設有人/無人混編艦隊﹔遵循分布式作戰特征,以太平洋艦隊為樣板,打造經過認証的海上作戰中心,到2027年所有艦隊司令部均下設此類中心,以增強信息和決策優勢﹔招募和保留人才,確保3年內現役和預備役人員100%滿編﹔建設“實兵—仿真—模擬”一體化綜合訓練體系,提升部隊應對高端戰爭的技戰術能力﹔在2027年前修復直接支持海軍關鍵性任務的岸上基礎設施,比如碼頭、跑道等,以加強在高危地區的作戰准備。

密集打出“組合拳”

與《計劃》相契合,近段時間以來,美海軍已在多個領域加強能力建設。

在部隊組建方面,第6艦隊所轄第66特混艦隊調整改組為美海軍首支“全域特混艦隊”,旨在強化無人系統發展、研發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海戰場軍事行動,以及促進陸海空天網等領域力量的一體化運用,並計劃在駐守西太平洋的第7艦隊繼續試點該類型部隊。同時,籌組第1無人潛航器大隊,驗証水下兵器運用和培養操作人員。

在訓練模式方面,美海軍提高標准要求,明確規定航空兵學員需在教練機和模擬器上訓練超過100小時,才能通過初級飛行訓練﹔潛艇部隊則推廣“登艇即上崗”的新型訓練模式。此外,航母巡航期間,艦員每天約一半時間處於非執勤狀態,以保持較好的精神面貌。

在裝備應用方面,開展“黃海鰻”等新型無人潛航器的研發與驗証﹔其重金打造的“虛擬宙斯盾”系統已在第7艦隊的1艘導彈驅逐艦上安裝測試,計劃年內擴展至6艘導彈驅逐艦,2027年前加裝至小型海上平台,該系統可將多個作戰平台整合至統一系統,實現各作戰平台間快速高效互聯互通。

此外,美海軍在軍工領域擴大外包業務范疇。美海軍信息戰司令部最近完成代號為“海上與岸上水手邊緣”的系統研發,該系統能夠通過“星鏈”等商業通信衛星接入國際互聯網﹔“卡爾·文森”號和“福特”號航母、“拳師”號兩棲攻擊艦以及10余艘“宙斯盾”艦和補給艦也部署使用“星鏈”系統,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艦隊通信系統升級﹔美海軍還向韓國廠商開放艦艇維護、修理和大修業務,並於9月簽訂首份合同,預計未來將與更多國家在該領域展開合作。

問題頻發顯露窘態

就在美海軍高層規劃未來作戰能力建設的同時,美海軍裝備和人員暴露出多個問題。比如,“華盛頓”號航母和2艘新型攻擊核潛艇被確認存在焊接缺陷,且其他艦艇可能存在同樣問題。雖然美方宣稱不會導致安全風險,但該問題已對其軍工信譽造成負面影響,美海軍正對23艘艦艇的焊接情況進行檢測,被美國媒體批評是在浪費開支。

裝備延期交付已成為美海軍面臨的一大問題。受勞動力和供應鏈短缺影響,首艘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哥倫比亞特區”號的交付時間需要推遲12至16個月,即便加速工程進度,該艇也無法在2031財年實現部署。美海軍第六代艦載戰斗機的服役時間被調整至2030年之后,相比美空軍版六代機來說明顯落后。弗蘭凱蒂表示,美海軍在戰斗機領域相較於美空軍“陷入代差”,她還試圖將主要原因歸咎於預算受到大幅壓縮。

此外,數據顯示,今年美海軍仍面臨2.2萬人的員額缺口,考慮到美軍在國內民眾中的低認可度,美海軍難以按計劃完成滿編目標。這些問題使外界對《計劃》中相關內容的推進和實施效果提出質疑。(石文)

(責編:陳羽、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