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培養軍校德才兼備青年 確保軍隊始終人才輩出

2024年10月20日08:5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教授王鵬指導學員做實驗。王逸攝/光明圖片

  空軍軍醫大學教員正在授課。呂璞攝/光明圖片

  陸軍工程大學大門一瞥。潘濤攝/光明圖片

   【講武堂】

   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軍隊興。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確保人民軍隊始終人才輩出”,這為軍隊院校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院校教育是我軍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從“兵之初”“官之初”加強青年學員全人格、全素質培養,為我軍打造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軍事人才隊伍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強化政治引領筑牢忠誠之基

   忠誠是軍人的靈魂,是軍隊戰斗力的基石。要確保人民軍隊始終人才輩出,首要的是確保槍杆子永遠掌握在對黨忠誠可靠的人手中。

   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青年學員具有強大的方向引領、信仰凝聚、理論感召、實踐激勵作用。必須全面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的思政課程群,一體化設計本、碩、博不同階段內容耦合銜接、難度階梯遞進的課程體系,在各種資源統籌利用中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不斷強化學員哲學素養、理性思辨能力培養,把忠誠建立在厚實的理論根基之上。

   扭住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環節持續用力。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必須著眼推動我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落地,緊貼強軍事業發展和備戰打仗實際,緊貼官兵價值觀培塑和成長成才需要,聚焦是與非、得與失、苦與樂、榮與辱等基本問題,全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內容、模式、方法和制度機制等方面創新,發揮真理、真實、真情的力量,運用科技手段驅動賦能,不斷提升基層政治教員組教抓教能力,著力增強經常性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在持續的教育感召中引導學員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

   充分發揮文化育人滋養浸潤作用。文化育人的力量是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必須針對軍隊院校和青年學員特點,大力發展政治、軍事、科技、人文相融合的校園文化,運用紅色傳統教育基地系統開展實踐教學,通過校內紅色資源進教學樓、進訓練場、進學員隊等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大力發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融合課程教學、創新競賽開展主題突出的科技文化節,嵌入軍事訓練、演訓演習等發展聯合文化,邀請各領域名師大家常態化開展高端講座論壇,在耳濡目染中引導學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

  堅持能力培養筑牢成長之基

   軍隊院校教育階段鍛造青年學員的全面素質,是我軍制勝未來的基礎性、戰略性任務。確保人民軍隊始終人才輩出,內在要求軍隊院校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政治過硬,更要本領高強。

   堅持科技教育與軍事教育協同發力。科技是核心戰斗力。軍隊院校必須把厚實科技底蘊、提高創新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以增強學科專業設置的精准度和前瞻性為抓手,以打造忠於使命、精於教學、曉於實戰的教員隊伍為依托,既遵循高等教育規律抓好通用科技教育,也遵循軍事教育規律強化軍事科技教育﹔既面向前沿、面向未來拓展學員的知識深度和廣度,也面向部隊、面向戰場提升學員運用科技解決軍事問題的能力﹔既保持數理、計算機、外語等基礎能力培養貫通本科教育全過程,也推動戰略思維、聯合意識、博弈能力等高階軍事能力訓練不斷線,深度構建戰教耦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培養的學員能夠適應科學技術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

   堅持第一任職與未來發展貫通培養。強化學員扎根基層意識,把獻身國防教育貫穿院校教育全過程,突出抓好犧牲奉獻、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等品格培塑,引導學員主動到基層大熔爐中壯筋骨、長才干。強化軍事基礎體能技能訓練,在真難嚴實環境中磨礪摔打學員,使學員具有全面過硬的軍事體能,掌握更多勝任崗位需求的軍事技能。強化領導管理能力培養,開設領導力訓練系列課程,加大參謀業務培訓力度,依托學員模擬崗位、部隊代職實習、組織大項活動等加強實踐鍛煉,全方位提高學員平時帶兵訓練、戰時領兵打贏的能力。強化聯合素養培養,把部隊聯合訓練、聯合作戰演習演訓的最新實踐引入課堂,加大聯合指揮、聯合保障基礎能力訓練力度,從源頭上把學員聯合作戰指揮、保障的能力夯實。

   堅持創新精神與戰斗精神一體培塑。博士碩士學士,首先都是戰士。必須牢固樹立院校就是戰斗隊的思想,把學員戰斗精神的培養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堅定敢打必勝的信念信心,錘煉堅忍頑強的意志品質。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戰爭觀、革命軍人生死觀和形勢戰備、我軍職能使命教育,從思想根子上解決好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的問題。把戰斗精神培養融入課堂教學、創新競賽、軍事訓練等人才培養各環節,把學術創新上的“活”與作風養成上的“嚴”統一起來,培育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良好作風。持續深入開展讀戰史、學戰將、研戰例活動,濃厚校園文化的軍味戰味,把我軍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英雄氣”一代代傳承下去。

  突出新質新域筑牢勝戰之基

   新域新質已成為未來戰爭的重要領域,新質戰斗力改變戰爭勝負走向的關鍵性力量日益凸顯。確保人民軍隊始終人才輩出,軍隊院校必須堅持瞄准打贏未來戰爭的根本指向,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

   布局人才培養新賽道。堅持超前預置,著眼新型作戰域屬權未定性、力量輻射全域性、作戰效果戰略性、未來發展突變性等特點,深度融入國家教育科技人才總體布局,強化需求牽引,緊盯短板弱項,搶佔未來勝勢,優化學科專業和課程體系布局,重點建設與部隊轉型、新質戰斗力生成、指揮人才培養等密切相關的學科專業集群,加強學科群之間的交叉融合,緊盯新域新質力量建設需求,積極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以更加集約、精准的布局提升辦學實力。突出科技引擎,發揮軍隊院校理技人才聚集、學科門類齊全、學術積累深厚、科研條件優越的優勢,把科技創新這個引擎全速發動起來,加快太空、深海、網絡、無人智能等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研究,加速培育新域新質和前沿交叉學科,持續推動各學科向“軍事+”“科技+”升級改造,提高課程設置“含戰量”,融合培養新域新質人才,加強傳統作戰力量人才智能化培育。

   改革人才培養新模式。把新域新質作戰需求貫穿人才培養全鏈路,進一步探索完善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貫通教育訓練內容、訓練體制機制和培養考用鏈路,走開新興領域集優統訓、新質力量預置精訓、新特崗位聯動合訓的路子,使人才建設的“准星”始終對准新質戰斗力生成的“靶心”。著眼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緊迫感,加快提升軍事人才的科技認知力、創新力和運用力,培養更多面向世界軍事和科技前沿、面向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高端人才。著眼長遠解決人才培養深層次問題,大力推進教學改革,結合教學科研實際,及時調整淘汰“過時”教學內容,舉辦高水平軍事學術講座,推動軍事領域新理論、新戰法、新訓法、新技術、新裝備進入課堂教學,集智聚力打造一批重點實驗室,加強模擬化、網絡化、對抗性手段建設,讓學員在實戰環境中打牢制勝未來的核心知識、核心技能基礎。

   加速人才培養新升級。加快轉變思維觀念,推進人才互通的開放式辦學,常態化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加大從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重點科研院所引進高水平人才力度,進一步拓展軍地共建人才培養基地規模,建立成熟完善的專家互聘、訪學交流、學科資源共享、科研平台共用、教研創新合作等制度機制。樹立“名師必曉於實戰”的理念,引導教員掌握院校教學力向部隊戰斗力生成轉化的內在規律,定期安排教員到部隊代職鍛煉或跟訓見學,打造一批熟悉現代戰爭特點、善用新域新質力量的打仗型名師。圍繞“技術決定戰術”加快教學方法手段升級,讓大量的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從作戰實驗室、網絡空間靶場中孵化出來,從仿真訓練、虛擬對抗中錘煉出來,從數據開發、算法博弈中成長起來。

  鍛造優良作風筑牢廉潔之基

   學員在院校的作風底子直接決定我軍的未來樣子。要確保人民軍隊始終人才輩出,就必須從院校這個源頭種下廉潔的種子,使培養的學員品行高尚、作風過硬。

   必須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之本在師。引導學員樹立良好作風,首先必須抓好教員的作風培塑。全面貫徹從嚴治校、從嚴治教方針,堅持嚴明的講台紀律、嚴謹的學術風氣、嚴格的職業操守,以嚴師帶出高徒。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貫徹《新時代軍隊院校教員師德師風准則》,實行師德師風問題“一票否決制”,把立德樹人要求落實到教員履職盡責的各方面。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培樹和宣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先進典型,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持續打造立德樹人、為戰育人的“大先生”。

   必須加強學員品德的培養。把學員品德培養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重點內容突出出來,構建教育引導、實踐培塑、典型示范、制度約束等於一體的品德培育體系。把學員德的考核作為綜合評價的重要指標,研究制定新時代青年學員思想道德准則和負面清單,堅持日常考核與畢業前綜合考核相結合,對品德不過硬的堅決予以淘汰。把學員人文素養的培養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方面,教會學員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基本規矩,使培養的學員既有高智商也有高情商。

   必須成體系加強紀律教育。深化拓展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把黨紀、國法、軍規的學習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突出黨的紀律和軍隊條令條例這個重點,使紀律教育融入學員成長成才全過程。建立學員應知應會的法規紀律清單,營造時時學紀、人人知紀、事事明紀、處處守紀的濃厚氛圍,使學員把遵規守紀刻印在心,內化為言行准則。穩妥加強反面案例警示,使學員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作者:國防科技大學黨委)

(責編:代曉靈、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