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開始:看軍校新學員的成長之路
走進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的校門,學員徐智超實現了他和學長一年前的約定。
2023年秋季開學之際,安徽潛山野寨中學20名新考取軍校的學生收到了習主席回信,王奕哲就是其中一員。彼時,剛剛升入高三的徐智超激動地向學長王奕哲表示祝賀,並約定來年在同一所軍校相聚。
如今,徐智超終於如願以償。“想要成為一名合格軍人,除了強化體能和作風養成,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轉變。”新訓開始后,徐智超逐漸理解了王奕哲對他說的話。
新訓,從“心”開始。一台情景劇帶領學員穿越時空,感悟先輩精神﹔從身邊榜樣身上汲取力量,與戰友一同攜手成長﹔在實踐中升華認識,鑄造軍人的忠誠和血性……
幾十天過去,在汗水澆灌下,新學員們迎來自己的蛻變。讓我們走進軍校,見証他們的成長之路。
戰術訓練場上,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新學員們為戰友吶喊助威。
傳承——
從紅色歷史中獲得不竭力量
“老胡,危險!快臥倒!”伴著呼嘯的炮彈聲,眼前“地動山搖、火光沖天”。
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禮堂的舞台上,兩名戰士為完成進攻前的炮兵作業英勇犧牲,深深震撼著台下新學員們的心。
開學之初,觀看情景劇《炮兵作業》時,看到舞台上“先輩”用來觀測的炮鏡,新學員馬思奕思緒萬千,心潮難平。
馬思奕的爺爺是一名參戰老兵。兒時,馬思奕經常偷偷拿著爺爺破舊的“望遠鏡”玩,爺爺發現后,總是慈祥地將他抱在懷裡,向他講述那戰火紛飛的歲月。后來馬思奕知道,那副“望遠鏡”就是陪伴爺爺在戰場上戰斗的高射炮炮鏡,損壞后一直舍不得丟棄,始終帶在身邊。
此時此刻,爺爺的身影仿佛與舞台上先輩戰斗的身影重疊,馬思奕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我一定會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接過前輩的鋼槍續寫榮光!”
坐在馬思奕身邊的學員申凱,也被舞台上的故事深深吸引。入學之初,他對軍校的管理感到難以適應。然而這堂文藝情景課,打開了他內心的一道“開關”。
一幕幕生動的歷史場景,將學院的光輝歷史和英雄的感人事跡展現在學員們面前。80年前,學院的先驅者們前往延安艱苦創業,組建我軍第一所兵種院校——延安炮兵學校。當時,先輩們沒有粉筆就用白土代替,沒有教室就在露天場地,他們甚至連一張邊區土造紙都不舍得輕易使用……
學院歷史上,涌現了一個又一個令人敬佩的英雄。老校長朱瑞為炮兵事業獻出畢生心血,卻倒在了新中國成立的前一年﹔老學長蘇寧在生死關頭推開戰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老教員周啟國在左臂和右眼球被炸掉的情況下,仍堅持重返陣地繼續戰斗……品讀一個個故事、回顧一段段歷史,申凱感到深深的震撼。
“我明白該怎麼做了!”申凱的心裡一下子亮堂了。作為一名軍校學員,他肩上承載的不僅有個人的榮譽和夢想,更有繼承先輩光榮傳統的責任和使命。
自那以后,申凱充滿干勁。齊步停頓、正步定型、跑步定位……他認真對待隊列訓練,站軍姿時,汗水從脊背滲出,被打濕的作訓服顏色逐漸加深。每當想要放鬆,他總是在心裡默默給自己鼓勁加油。申凱的改變和努力,隊干部和戰友們都看在眼裡。新生隊列會操中,他憑借出色表現被評為“隊列標兵”。
如今,申凱為自己能夠成為延安炮兵學校的傳人而自豪。當聽說學院組織情景教育課創演選拔時,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申凱希望通過自己的演繹鼓舞更多戰友,讓更多人了解學院的歷史。
翻開劇本,英雄的名字熠熠生輝。這光芒,映射過去,點亮未來。“我要在軍校的4年裡努力學習、刻苦訓練,做到不負前輩、不負時代。”申凱堅定地說。
“戰神”文藝情景教育課劇照。
向往——
在榜樣身上看到奮斗光芒
在軍事訓練“龍虎榜”上看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 學員張皓喆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高中時代,品學兼優、多才多藝的張皓喆是身邊人夸贊的對象。然而就讀軍校后的第一次基礎體能考核,他竟然排在了全營倒數第三。這讓一向驕傲的張皓喆深受打擊。
漸漸地,張皓喆對訓練產生了消極情緒,總是以各種理由逃避訓練。“訓練不行不如休息,捱過新訓這幾個月,等到課堂上我再和你們一比高低……”他試圖通過這種“自我安慰”來掩蓋內心的無力和挫敗。
張皓喆的狀態,班長陽恩黔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陽恩黔知道,如果張皓喆繼續這樣下去,不僅會耽誤成長,還會影響到整個班的斗志。於是,陽恩黔經常找張皓喆談心,試圖打開他的心結。但張皓喆對班長的好意並不領情,總是以“受傷就得治,傷好了才能更好訓練”為由搪塞。
一次偶然的機會,陽恩黔在班裡換衣服時,張皓喆發現他胸前有一道長長的傷疤。細問之下才知道,陽恩黔曾參加過特戰隊員比武。當時,他為追趕對手,匍匐在山地上時不慎被石塊劃傷。但他沒有絲毫猶豫,只是簡單包扎了一下傷口,就強忍著疼痛,和戰友們翻過山地繼續行進。最后,陽恩黔所在的隊伍奪得了冠軍,他也因此榮立二等功。
“為什麼要這麼拼?第一名這麼重要嗎?”張皓喆問。
陽恩黔認真地說:“受傷之后我也曾有過動搖,但身邊還在拼搏的戰友讓我重新振奮起精神。他們沒有放棄我,我更不能放棄自己——就像我現在沒有放棄你一樣。”
看著班長認真的表情,張皓喆隻覺得臉上發燙。想到班長身上的那道傷疤,以及他說起取得榮譽時閃閃發亮的眼睛,張皓喆捫心自問:“難道自己就這樣一直得過且過下去嗎?”
答案越來越清晰:當兵就應該有股拼勁。
這之后,張皓喆主動跟班長一起訓練。陽恩黔手把手教他從基礎練起,大家常常能在操場上看到他們一起努力的身影。張皓喆手上因單杠訓練磨起了厚厚的繭、曾經灌了鉛似的腳步也越來越輕快。
一個多月過去,張皓喆的各項成績漸漸從連裡的“吊車尾”沖到了前列……在新訓旅舉辦的“龍虎榜”頒獎儀式上,張皓喆憑借自己的努力,被評為“新訓之星”。
當陽恩黔將大紅花戴在他的胸前時,張皓喆向班長敬了一個軍禮。
爬繩訓練。
蛻變——
肩上的“一道杠”像是一條長長的路
“現代戰爭,導彈最遠能打上萬公裡,我們在地上爬來爬去有什麼意義?”
“我們是來當指揮員的,會指揮打仗不就行了?”
“天天疊被子、練隊列,到底有啥用?”
……
調研座談會上,新學員齊孖睿發出“連環三問”,引起了政治理論教員王駿的注意。
齊孖睿是一名資深軍迷,中學時就利用課余時間研究軍事裝備,對一些高精尖武器裝備如數家珍。得知陸軍兩大兵種主戰裝備都在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時,他沒有絲毫猶豫填報了志願。
然而,軍校生活與他想象中大相徑庭。被子要疊成“豆腐塊”,軍姿一站就是半小時,每天在鐵絲網下爬得灰頭土臉。聽高中同學分享地方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齊孖睿深感失落,整天悶悶不樂。
王駿在調研中發現,像齊孖睿這樣的新學員並非個例,他們雖然對軍事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對於軍校的培養方式和軍營生活的理解存在偏差。不久后的一次野外拉練,讓王駿看到了教育契機。
拉練中,當接到“前方有‘敵’電磁干擾”的導調特情時,齊孖睿作為通信員因操作不當,導致電台被判定損壞無法使用,令大部隊失去先機。
看著滿臉失落的齊孖睿,王駿沒有責備,而是借此機會開展了一次現地教育:“過去,我們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更要多,骨頭更要硬。戰場上,即便我們缺少了武器裝備,也要亮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讓敵人未戰先膽寒,這才是軍人該有的血性。”
王駿的話敲醒了齊孖睿迷茫的心。拉練結束后,王駿為大家播放了一段實戰視頻。
真實的視頻震撼著齊孖睿,他在體會中感慨道:“不論戰爭形態怎樣變化,本質上還是人與人的對抗,這對我們戰斗精神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隻有始終保持過硬的戰斗精神、戰斗作風,才能在戰場上處變不驚、臨危不懼、戰勝敵人!”
從那以后,齊孖睿苦練硬功,基礎不行就加練,技能不會就苦學,不僅走隊列姿勢最正,喊呼號聲音最響,連最不願意疊的被子也開始棱角分明。參加考核時,他的訓練成績全部達優。
時間是最好的見証者。經過幾十天的磨礪摔打,這批新學員們正悄然發生著轉變。他們褪去青澀破繭成蝶,在成長路上逐漸有了軍人模樣。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我宣誓……”授銜儀式上,學員們緊握右拳,面向鮮紅的軍旗喊出鏗鏘誓言。
軍裝的綠色,是青春的顏色。肩上的“一道杠”像是一條長長的路。學員們腳踏實地、不懈奮斗,在逐夢強軍的道路上堅定前行。(李榮鵬 汪韻 周士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