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紅色地標巡禮"在人民空軍戰斗起飛地舉行
傳承先輩精神 矢志強軍打贏
鴨綠江畔,志願軍空軍抗美援朝作戰舊址群。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4周年之際,空軍官兵代表、抗美援朝英雄后代、部分老兵和駐地師生代表來到這裡,舉行“空軍紅色地標巡禮”主題活動。
在遼寧丹東浪頭機場,北部戰區空軍某旅官兵整齊肅立,與參加主題活動的各界代表,共同追憶人民空軍“空中拼刺刀”的勝戰榮光。
1950年12月28日,人民空軍從丹東浪頭機場起飛,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此后,在兩年零八個月的戰斗中,年輕的人民空軍發揚“空中拼刺刀”精神,駕機搏擊長空,取得了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的輝煌戰果。
在位於浪頭機場的勵志園內,一架米格-15戰機陳列於此。機翼下,飛行員們整齊列隊,開展教育活動。
作為新一代空軍飛行員,范峰坐進米格-15戰機座艙,仿佛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抗美援朝戰場。“當年,年輕的志願軍空軍飛行員們以‘空中拼刺刀’精神英勇戰斗。如今,我們鋼多氣盈骨更硬,必須加力奮飛,把自己鍛造成藍天利刃。”范峰堅定地說。
“我們一定要傳承先輩精神,不斷錘煉打贏本領。”該旅特級飛行員聶禮微告訴記者,他們常態組織新進人員赴抗美援朝紀念館空軍專題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參觀,邀請抗美援朝戰斗英雄陶偉等為官兵講述戰斗故事,引導官兵傳承先輩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矢志強軍打贏。
在該旅依山而建的戰績長廊上,陳列著戰斗英雄的肖像。“父親曾多次說過想代替犧牲的戰友回到這裡,看看當年戰斗過的地方,但一直未能成行,今天終於替他完成了心願。”一等功臣施光禮之子施平在英雄牆上找到了父親的名字,不禁熱淚盈眶。
“英雄犧牲時還很年輕。”站在一級戰斗英雄孫生祿的肖像前,飛行員洪亞塵下定決心,“如果祖國需要,我一定會像先輩一樣,升空作戰,起飛迎敵。”
據介紹,當年志願軍空軍飛行員大多是20歲左右,飛行訓練時間很短,但他們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創造了一段傳奇。如今,新裝備不斷列裝,作戰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但空軍飛行員隨時准備戰斗起飛的作風始終沒變。
“空中拼刺刀”,人人扛紅旗。“當年,志願軍官兵憑借過硬駕駛技術,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條打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在該旅“紅旗汽車連”連史館一面“保戰鷹升空作戰,為抗美援朝勝利作貢獻”錦旗前,83歲高齡的該連第八任副政治指導員由振川,為官兵深情講述連隊的光榮歷史。一直以來,該連官兵賡續紅色血脈,苦練駕駛本領。近年來,該連在上級組織的專業比武中連續兩年奪得團體第一名,去年被空軍表彰為“空天先鋒”集體。
活動現場,駐地毛岸英學校的師生代表參加軍營體驗活動。有的與米格-15戰機合影留念,有的在志願軍空戰英雄的畫像前駐足觀看。學生們清澈的目光,充滿對革命先輩的敬仰。“老師說,想當飛行員,就要刻苦學習。我一定加倍努力,爭取每次都考好成績!”該校學生趙文瑞的心裡,已種下獻身國防的“種子”。
活動結束之際,志願軍空軍抗美援朝作戰舊址群主題牆上鐫刻的一句話,再次映入記者眼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空軍發揚‘空中拼刺刀’精神,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的奇跡”。
“有了‘新佩劍’,更要有‘英雄氣’!”空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領導告訴記者,雖然時代在變、裝備在變,但是革命先輩“空中拼刺刀”的戰斗精神沒有變也不會變。新時代的人民空軍必將傳承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戰斗精神,沿著黨指引的方向高飛遠航!(賈俊峰 盧硯安 李建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