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潛艇制造業加速發展
11月7日,歐洲媒體梳理預測了歐洲主要國家潛艇制造業的發展狀況及未來前景,並介紹歐洲潛艇在國際市場上擴大份額的措施,受到外界關注。
文章稱,歐洲潛艇制造業的發展路徑具有地區特色。美國在1990年退役最后一艘具備作戰能力的常規潛艇后,便未再建造常規潛艇。而歐洲幾個主要國家長期以來既建造核動力潛艇,也發展常規潛艇。比如,法國海軍雖裝備核潛艇,但仍持續建造常規潛艇。在具體項目上,法國海軍集團負責建造的攻擊型核潛艇梭魚級首艇已於2022年服役,共計將建造6艘,預計到2030年全部服役。今年3月,法國海軍啟動第1艘第3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建造,共計將建造4艘。同時,法國海軍集團與西班牙納凡蒂亞集團合作,牽頭研發鲉魚級常規潛艇,並在梭魚級核潛艇基礎上開發短鰭梭魚級和虎鯨級常規潛艇。
歐洲潛艇制造業不僅服務於各自國家的海軍需求,還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在這方面,德國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公司及其前身表現較為突出,自1968年起生產的209型常規潛艇,目前已發展出5個不同噸位和武器系統的版本,專門用於出口。至今,已有71艘該型潛艇銷往14個國家,成為西方國家中出口數量最多的常規潛艇。在此基礎上,德國進一步研發的212A型潛艇是全球首款採用燃料電池AIP(不依賴空氣動力推進裝置)技術的潛艇,自2004年起進入德國海軍服役,已出口4艘。此外,基於212A型潛艇,德國又開發了214型潛艇,已出口至希臘、韓國和土耳其等國。今年8月,最新的212CD型常規潛艇項目已完成關鍵設計審查,德國和挪威分別計劃採購2艘和4艘。
在推動自主研發和區域合作方面,歐洲潛艇制造業也有不少嘗試。比如,法國海軍集團的潛艇主要採用本土企業的核心技術,如賽峰的光電系統、泰雷茲的聲吶和通信系統,以及原子技術公司的核反應堆,同時裝備歐洲導彈集團的武器系統﹔德國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公司的潛艇,配備子公司阿特拉斯提供的戰斗管理系統、聲吶和魚雷,以及本土企業亨索爾特的光電系統、西門子的電動機和AIP系統,同時使用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動力系統﹔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則參與德國212型潛艇的建造等。
分析人士指出,老舊潛艇逐步退役、政府支持政策及柴電潛艇技術領先優勢,共同推動歐洲潛艇制造業進一步發展。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報告指出,當前全球僅有約1/4的常規潛艇達到現代化水平,在全球安全局勢持續動蕩的背景下,多國正加速潛艇部隊現代化更新。麥肯錫公司的研究報告預測,常規潛艇市場的年增長率將保持在3.6%左右,到2033年市場規模可達103億歐元(約合110億美元)。目前,有加拿大海軍12艘、印尼海軍4艘、波蘭海軍4艘和阿根廷海軍3艘潛艇的訂單,均在前期立項和採購調研階段,這為歐洲潛艇制造業開拓市場帶來機會。除法國、德國和英國等傳統潛艇制造國持續加大投資外,歐洲其他多個國家如意大利、瑞典等也逐步提升潛艇建造能力。
為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歐洲潛艇制造業較為注重技術創新,曾率先使用AIP系統、X型尾舵等技術,近年來重點關注無人水下裝備的發展。目前,英國已開發鯨魚超大型無人潛航器﹔德國研制出海獺系列無人潛航器﹔法國在開發阿利斯特系列無人潛航器的基礎上,還研制一款長度超過10米、重量超過10噸的大型無人潛航器﹔瑞典A26潛艇艇艏的4具魚雷管中部設有一個多任務艙口,能夠發射搭載多達8名特戰隊員的水下航行器或無人偵察潛航器﹔意大利212型NFS潛艇採用類似設計,能夠從魚雷發射管發射小型無人艇,並嘗試在指揮台圍殼后方設置搭載大型無人艇的專用容器。
分析人士指出,受核不擴散條約等因素限制,常規潛艇仍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首選。憑借技術優勢,歐洲潛艇制造業有望獲得更多國際訂單。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曾得到歐洲技術援助的國家,如韓國和土耳其等,正利用技術轉移和國產化策略,推銷其“改進”后的潛艇項目,並通過較低價格和技術完全轉讓來爭奪市場份額,這也與歐洲潛艇制造業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王昌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