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計算兵到班長:沈禮用“星光”為軍旅夢想領航
沈禮示范裝備架設。
深秋時節,戈壁深處的駐訓地,沙塵暴像一位“老朋友”,一次次如約而至。狂風裹挾著黃沙,如同一頭憤怒的野獸,在天地間咆哮。
肆虐的風沙和有限的供電,給駐訓生活帶來不便。苦澀的鹽鹼水,讓新兵們對戈壁灘有了更“直觀”的感受。我知道,這樣的環境,對第一次參加駐訓的新兵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挑戰。
晚上,我帶著幾名新兵在帳篷附近巡邏。戈壁的深夜雖然寒冷,星空卻分外清澈。
“你們看,那就是北極星。無論身處何方,隻要找到它,就能找到方向。”我指著星空中那顆璀璨的星對新兵們說,條件再艱苦,隻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路。
看著新兵們眼眸中閃爍的憧憬,聽著他們一聲聲喊我“班長”,我不由想起常服胸前“榮譽牆”上的“星光”——鑲著兩顆“星星”的“班長管理職務略章”。從軍15年,擔任班長10年,這份“星光”,伴著我追逐光、守護光的歷程。
一
小時候的夏夜,我最喜歡的事,就是陪著外公一起在院子裡乘涼,靠在他的懷裡聽故事。外公是一名老八路,最愛講他當兵時的故事。說起那些在炮火硝煙中英勇犧牲的戰友,外公總會指著夜空中的繁星對我說:“他們都變成了星星,在天上看著我們呢。”
我16歲那年,外公也化作了天上的星星。我立下志向,要追隨他的腳步,當一名好兵。兩年后,高中畢業的我,入伍來到陸軍某集團軍,以全優成績結束新訓后,被分到某炮兵團,成為一名計算兵。
計算兵的“用武之地”,不是射擊、投彈,而是利用射表、指揮尺等工具快速准確計算射擊諸元,為火炮指明“方向”。或許因為父母都是數學老師,耳濡目染間我對數字比較敏感,接連兩次取得全連新兵專業測試第二名。戰友們的刮目相看,讓我不免有些得意洋洋。
沈禮(左一)和戰友在班戰術作業中。
然而,我期待中的表揚沒有“如期而至”,等來的卻是班長的批評。“最基礎的知識點為什麼會錯?”班長帶著試卷找到我,上面幾行紅色字跡醒目地標注著我因粗心出現的錯誤。“你肯吃苦,腦子靈,但獲得第二名不能自我感覺良好。計算兵是火炮的‘大腦’,一點都不能馬虎。你想一想,戰場上你粗心大意有改錯的機會嗎?”班長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我明白了班長的一片苦心,靜下心來扎實提高專業能力。深夜的學習室,各類教材、各式性能參數表以及一個炮兵計算器,就是我最好的“伙伴”。學習中遇到難題,班長就是我最好的“老師”。
2011年夏天,上級組織單兵比武考核,我作為唯一一名義務兵,以第一名的成績和許多經驗豐富的老班長一同登上光榮榜。幾個月后,我所在部隊機動至某地組織炮兵分隊全要素實彈綜合演練。我根據偵察兵報告的目標坐標迅速完成計算任務,但與另一個計算班上報的數據不一致。
幾十秒后復核完成,原來是那個班的計算兵錯誤錄入氣溫數據,導致表尺出現小數點級的偏差。及時糾正后,指揮員在預定時間下達口令,炮彈拖著尾焰呼嘯而出,直奔目標陣地。
當年底,我被評為“優秀義務兵”,登上了領獎台。班長為我戴上大紅花,緊緊握住我的手,眼神中透著欣喜與期冀。
沈禮的勛表。
二
入伍第5年,我被任命為班長。那時,我所在單位新組建不到一年,我也從計算兵轉為偵察兵。計算兵與數據打交道,偵察兵則是翻山越嶺採集數據。連長這樣形容:“如果說計算兵是炮兵的‘大腦’,偵察兵就是炮兵的‘眼睛’。”
然而,崗位的變化,不只是“大腦到眼睛的距離”。班內成員來自不同單位和崗位,合編之后要加強合力,包括我在內的不少老兵更是心懷轉崗的本領恐慌。
怎麼辦?我在上鋪的床板上寫下“攻堅”兩個字,早晨起床一睜眼就能看到。我像新兵時那樣,給自己定目標、做計劃,對照訓練大綱逐條逐項找短板、啃教材、研裝備。每當了解到大家學有所獲,就向學習進度慢的戰友傳授經驗。遇到需要集思廣益解決的難題,就組織全班召開“諸葛亮會”,對肯動腦、有想法的同志點名表揚……你追我趕中,半年后我所在班全員通過業務考核。
一班之長,當好兵更要帶好兵。我學著老班長的“樣子”,關注著每一名班內成員的成長。
上等兵薛敏開朗活潑,工作積極,卻因為軍考失利一蹶不振。“隻要你自己不放棄,沒有人會放棄你。”我告訴薛敏,一次落榜不等於人生落敗,“明年還有機會,整個班的戰友都是你的后盾。”
薛敏再次備考期間,我調整了夜哨人選,把“薛敏”的名字劃去,改成我的名字。看著學習室裡薛敏伏案的身影,我希望自己能像老班長們那樣,為戰友守護夢想的“星光”。
沒想到,幾天后,夜哨名單上換崗的我也被劃去名字,一一換成班裡其他戰士。如願拿到錄取通知書后,薛敏在班務會上向大家表示感謝。環繞著他的,是一張張真誠的笑臉。
三
7年前,因為單位編制體制調整,我加入新組建的某分隊成為一名干擾員,被任命為一班班長。
面對全新環境,如何盡快帶出一個響當當的班?我以為,帶兵之道千萬條,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帶著干”。
那一年,我受命帶領戰斗班組參加戰區陸軍組織的專業比武,要在復雜“敵情”背景中連貫完成陣地偽裝、掩體構筑、天線架設、目標捕獲等多課目考核。我對班組成員說:“一切行動聽我指揮,完成考核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如果失敗了,我承擔全部責任。”
信號判別是新兵穆俊伽的短板,第一次參加比武的他有些緊張。“隻要你肯學,我一定用心教。”備考期間,我帶著穆俊伽進行強化訓練,守在屏幕前一坐就是幾小時,對此起彼伏的信號仔細進行搜索篩查。比武中,穆俊伽冷靜應對,在火炮間隙准確聽出信號細節。那一次,我們取得共同課目和專業課目雙第一的好成績。
那年夏天,我們班獲得參加角逐“尖刀班”的機會。考慮到比武採取建制考核形式,我主動與班裡專業素質較弱的戰士張群順結對,為他量身定制訓練計劃,陪著他逐個課目“攻關”。在全班戰友共同努力下,我們取得尖刀班組第一名,張群順臉上的笑容最燦爛。
回到營區,我和張群順一起站夜哨。仰望滿天繁星,我問他參加比武有何感受。他想了想說:“班長,我覺得每個努力的人都像一顆會發光的星星,隻要堅持下去,總有‘撥開雲霧見星明’的一天。”
2022年,我和自己帶過的戰士莫曾富同時榮立三等功,一同站上頒獎台。作為連隊最年輕的班長,他胸前的“榮譽牆”上,也添了一枚閃耀“星光”的“班長管理職務略章”。我相信,這份“星光”也會伴隨著他,幫助更多的戰士發出自己的“光”。(段雅琪、趙肖劍、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彭帝爍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