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歐洲艦艇發展“求新求變”

2024年11月26日08:51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據外媒報道,在近期舉辦的歐洲海軍工業會議上,英法海軍高層表示,海戰形態的快速變化要求海軍加快創新步伐,並與工業部門合作推進艦艇設計改革,有效應對日益嚴峻的海上威脅。為此,歐洲海軍必須轉變艦艇設計思路,貫徹全壽命周期內作戰能力持續升級理念,創新艦艇設計與技術手段,實現平台設計與作戰能力“相對分離”。

事實上,近年來歐洲艦艇技術發展已經融入上述理念,在“求新求變”中打造新一代作戰艦艇。

強調“壽命期內”靈活升級

傳統艦艇的設計採用任務載荷與平台緊密結合的方式,在艦艇整個服役期內,留給平台升級改進的空間有限,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海戰需求。當前,歐洲海軍在艦艇設計上強調平台與作戰能力脫鉤,確保艦艇服役后作戰功能可以持續升級。

英法海軍高層認為,受技術迭代影響,在艦艇服役期內,艦載武器裝備系統將發生巨大變化。由於技術更新換代速度遠超艦艇設計建造速度,因此在艦艇設計之初,應充分考慮艦載武器系統及其功能在艦艇服役期間的升級需要,艦艇設計應留下足夠的裝備改裝和升級空間,以便在需要裝備更新或升級時能隨時“插入”和替換。

為此,現役或新建艦艇需要採用開放式架構,確保較強的武器適配彈性。近年來,歐洲各國通過對接近服役年限的主戰艦艇進行延期升級,驗証了不同平台的升級改造潛力。英國23型護衛艦經過升級,不僅優化了動力系統,改裝了雷達和聲吶系統等,還換裝了新型防空和反艦導彈,使該艦的服役年限從18年延長至22年。英國26型護衛艦在設計上預留了足夠的改裝空間,使該艦具備較大的功能拓展和升級空間。正在建造的法國新一代中型護衛艦,也採用了這一設計思路。

拓展模塊化裝備使用

模塊化技術是現代艦艇的“標配”。目前,歐洲國家海軍除了加大艦體通用結構模塊(如醫療、廚房方艙等)、功能模塊(防空、反潛任務包)和技術模塊(如艦炮、垂發系統)的使用外,還進一步拓展“即插即用”裝備的數量和種類,推進艦艇的多功能化發展和全壽命期的戰力升級。

集裝箱式艦載武器系統受歡迎。測試表明,通過更換“即插即用”任務模塊,一艘艦船能夠執行偵察、布雷、掃雷、水面戰、反潛戰、水道測量、海洋調查、環境保護和信號偵測等不同任務。美軍目前測試成功的MK70集裝箱式垂直發射系統,將4個MK41導彈垂直發射單元集成在一個標准集裝箱內,可由大部分軍艦、商船搭載,能夠在短時間內增加平台火力發射單元。另外,德國研制了集裝箱式反無人機作戰系統,芬蘭試驗了集裝箱式120毫米艦載迫擊炮系統,法國等歐洲國家也在加緊研制集裝箱式短程防空系統。英國海軍還提出將各類火力打擊武器、無人機和定向能武器系統進行集裝箱設計的計劃。

“即插即用”武器系統之所以呈現快速化、多樣化發展趨勢,一方面是因為“即插即用”武器系統滿足了海戰平台功能多樣化需求。通過“搭積木”的方式,確保艦艇迅速實現火力升級﹔另一方面,這種武器系統有助於戰時快速將輔助艦船或民用艦船改裝為火力平台,補充己方海上作戰平台的不足。

推動智能化技術集成

近年來,歐洲在艦艇智能化發展方面取得較大進步,在艦艇航行操縱、預警探測、綜合信息處理、指揮控制和設備維護管理等方面逐步實現智能化、自動化。

目前,英法等歐洲國家的部分新建艦艇已經能夠自主操縱和無人值守運行。特別是艦上的綜合艦橋系統,依托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自主運行、自動監測和智能化處理。另外,借助數字孿生技術,操作人員可對執行海上航行和作戰任務的艦艇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必要時進行遠程指導維修等。

此外,歐洲海軍的艦艇智能化設計還體現在艦艇信息鏈、指揮鏈和打擊鏈效率提升方面。借助人工智能,艦艇的精准預警探測、戰術信息收集處理、目標智能跟蹤和打擊水平日益提高,艦艇單平台和編隊海上交戰時“感知—判斷—決策—打擊”等行動閉合的速度進一步加快。

創新無人化技術運用

無人自主已經成為歐洲艦艇設計和研發重心。歐洲海軍在推動傳統艦艇平台實現無人自主化操作的基礎上,通過為其搭載無人機、無人水面艦艇和無人潛航器,增強艦艇的全域感知和協同打擊能力﹔通過發展具備獨立或協同作戰能力的無人平台或無人作戰母平台,進一步提升海上作戰平台的全域協同作戰能力。目前,美海軍的艦載無人加油機、艦載無人察打一體機已開始實戰化探索,無人水面艦船完成自主跨洋航行試驗。英國皇家海軍初步驗証艦載無人機的編組方法和戰法。

英法海軍高層在會上發出警告:“如果堅持舊有的理論,我們將很快面臨滅亡……當前,我們正經歷著真正、重大的變革,必須改變對海上力量或海上力量應用的思考方式。”歐洲海軍艦船設計已經掀開新的一頁,其效果如何,尚且拭目以待。(梁春暉)

(責編:陳羽、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