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問天礪長劍

圖①:劉朝陽在檢修裝備。
圖②:劉朝陽(右二)進行戰斗指揮。
圖③:劉朝陽的勛表。
圖④:劉朝陽(左一)為戰友講解專業知識。
前不久,我作為連隊主官,到旅機關參加會議。走在營區主干道“標兵大道”, 我在路旁的燈箱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
今年2月,我登上基地“雲嶺之光”主題頒獎晚會的舞台,獲頒“問天”獎。頒獎詞這樣寫道:未知的戰場,開創性的事業,注定是一條艱辛的探索之路。問天,映照著對藍天的向往,對勝利的渴望﹔問天,做敢闖新路的空中尖刀,做思戰謀戰的中軍智囊。
更令我引以為豪的是,我因此獲得一枚三級表彰榮譽略章。從按下新型導彈發射按鈕到參加各類演訓比武,這枚小小的略章,濃縮了我和戰友們一路風雨兼程的難忘歲月,見証著導彈尾焰在長空劃出的一道道壯美弧線。
一
畢業季,夢想啟航的季節。2018年,我從空軍工程大學畢業,來到南部戰區空軍某旅。當時,我所在的營剛剛組建,即將在全旅首裝某新型導彈。
這意味著,我們將是全旅“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意味著我們要拿出闖勁、干勁和鑽勁,去蹚新路、探未知。此時,營房尚未建成,新型導彈還未列裝,全營官兵已“提前進入狀態”——
一級軍士長楊興成,當兵26年,原本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他卻主動請纓調入新營,從一名“學生”做起,新裝培訓時筆記記滿兩大本,每次操課都圍著教員轉。
中士高紹榮,入伍時僅有初中學歷,通過勤學苦練成為裝備操作能手和理論骨干。選拔到新營后,他給自己定下“每日目標”:學懂一個面板、默畫一張電路圖。
大家的學習勁頭,深深感染了我。我所在排是全營最核心的指揮中樞,目標搜索、參數控制、導彈發射都由我們操作。我和骨干們想方設法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訓練模擬設備。營隊協調裝備廠家,加裝了模擬面板和按鈕,我們的模擬操作訓練就這樣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
現在回想,正是那種你追我趕的學習狀態、“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的訓練熱情,為我們完成接下來的實彈打靶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接新裝不到2個月,我們就奔赴實彈演習考核場。那時是初冬,發射陣地的夜間氣溫已經降到零下10攝氏度,我握住對講機的手指僵硬得不聽使喚。但全營官兵熱情高漲,微弱燈光下,大家呼出的熱氣清晰可見。
測量參數、裝填導彈、構建通信……戰斗准備按時完成,指控環節操作部署結束,大家的目光都投向我。
新型導彈實彈發射,其他人都有過老裝備“打靶”經歷,隻有我是第一次。而且,我肩負著參數裝訂和火力分配的重任,負責按下發射按鈕,任何一個小錯誤、小失誤都將導致嚴重后果。
我擦拭了一下手心的汗,調整呼吸,在腦海中不斷重復操作步驟,時刻做好准備。
“發現目標!”當搜索席報告目標參數后,我不禁心頭一緊:這個高度接近最低極限。我迅速按照營長命令快速裝訂參數,完成火力分配。
“目標進入殺傷區!”車廂內瞬間變得非常安靜,隻能聽見鍵盤的敲擊聲。“發射!”營長一聲令下,我果斷按下發射按鈕。導彈點火升空,呼嘯著直奔目標。
隨著靶機帶著火光墜落,陣地上發出歡呼聲。我們不僅成功完成首次發射,而且在抗擊超低空目標上創造了一項新紀錄。
任務結束后,我認真梳理戰法成果,獲得空軍軍事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榮譽証書材質很輕,但拿在手上,我感覺沉甸甸的——不僅因為那是我親手發射的第一枚導彈,還因為它濃縮了無數個日夜對新裝備的鑽研、無數次對裝備性能和戰法打法的驗証,凝聚著全營官兵的心血和汗水。
二
2020年,我們受領參加空軍比武競賽的任務,部隊進駐某野外陣地開展強化訓練。那段時間,幾乎每一個日出,我們都沒有錯過。當全連集合完畢,天還蒙蒙亮,隻能依稀看清腳下的路。一圈、兩圈、三圈……我們的口號聲,劃破了戈壁清晨的寂靜,騰騰熱氣從官兵的發絲中冒出。
武裝越野、輕武器射擊、主戰裝備操作……除了體能和操作訓練,我們還要進行技術攻關,摸清研透目標的特性、戰法的應用、參數的設置,才能更快地展開兵器、更准確地摧毀目標,確保一擊必中。我們跟時間“較上了勁”,小到一根電纜的擺放,大到編隊的行進序列,不斷否定、不斷改進、不斷驗証,時間就這樣一秒一秒省下來。
為了驗証不同條件下參數,獲得最真實有效的數據,我們多次與友鄰部隊開展對抗,積累大量數據。我對大家說,每個人的腦中有了一個“數據庫”,無論戰場如何變化,我們都可以隨時調用、隨機應變。
經過數月淬火,終於迎來正式比武。導彈戰車向預備陣地前進,展開兵器、通信構建、參數檢查,一切有條不紊。
“靶機起飛。”接令后,引導技師快速搜索目標,跟蹤員密切配合,隨著一系列參數准確裝訂,我將發射按鈕穩穩按下,導彈呼嘯而出,一舉命中目標。
正當全營歡呼雀躍時,上級下達評定結果:雖然我們的戰斗准備時間最短,操作並無瑕疵,但因為對目標的把握不夠准確,導致“命中距離超出課題設置邊界”。
首戰失利,士氣低落。復盤會上,我鼓勵大家:“比賽還沒結束,戰斗就沒有停止,必須全力以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復盤會開成了動員會,戰友們又“滿血復活”投入后續比武中。
戈壁深處,一項項比武陸續展開,我們將一個又一個冠軍收入囊中。最終,我們旅在12個單項課目中獲得7項冠軍。年底,我所在排榮立集體三等功,我被評為“戰備訓練先進個人”。
榮譽,飽含了對我們一年來傾心付出的肯定。備戰中那些苦與累的磨礪、智與謀的歷練,成為滋養我們不斷前進的精神養分,為迎接挑戰積蓄了力量。
三
兩年后,我作為連長,再次帶領官兵征戰戈壁,執行某實彈戰術演訓任務。
戈壁灘一望無際,熱風卷著沙子打在臉上,不僅有些許疼痛,還有一種灼燒感。這片熟悉又陌生的戈壁,讓人心生感慨。
我營受領的任務是一個全新課題——連續抗擊某新型靶彈。按課題要求,靶彈飛行高度低、在空時間短,對指揮員的臨機決斷、戰勤班子的協同以及裝備技術的狀態等都提出很高要求。
“大家加油,打中了就是開創先河、創造歷史!”連隊搜索技師胡澤施帶領指控班組苦練操作協同。說起來越是鼓舞人心,拼起來越要使力加勁。正常狀態能夠穩定發揮,他們就主動構設嚴苛條件,燥熱的午后、困乏的午夜,都成為他們的練兵好時段。
那段時間,我的身上也常備著眼藥水。為了提升目標捕獲校對的准確率,我抓住每一個機會,排查每個可疑的異常波形,弄懂每個影響判斷的細節。畢竟,准備充分一點,勝算就多一點。
實彈演訓在深夜打響,電磁干擾給目標判斷帶來很大困難。當目標越來越近,反應時間越來越短,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兒。電光石火間,我冷靜分析目標特征和參數信息,從大片雜波中迅速判定真實目標,第一時間實現穩定跟蹤。
“發射!”導彈直沖雲霄,目標凌空爆炸,我們邁出了實彈驗証的關鍵一步。
回想那些天,從起早貪黑的炊事班戰友,到滿身油污的維修班戰友,再到風吹日晒的警衛班戰友,不是每個人都能按下發射按鈕,但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參與其中。全營一杆槍、體系一張網,任務的錘煉,讓每個人都悄悄發生著改變。這種改變,讓大家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提升。
當年底,基地組織了一次連長比武競賽。全連官兵拿出征戰戈壁的豪情,在戰斗行動課目一舉奪魁,幫助我最終獲得個人綜合成績第一名。
今年2月,基地組織首屆“雲嶺之光”評選,我榮膺“問天”獎。頒獎現場,舞台大屏幕播放著我們連隊近年來參加各種大項任務的短片,我高舉獎杯,向著攝像機鏡頭的方向不斷揮舞。因擔負戰備任務,連隊戰友沒有來到現場。那一刻,我想告訴他們,這份榮譽,是連隊全體官兵共同奮斗獲得的,屬於我們這個團結向上的集體。
如今,我胸前的勛表從3排9枚“升級”為4排10枚,多了一枚三級表彰榮譽略章。有人說,勛表是軍人胸前的“榮譽牆”。這面“牆”的每一次“添磚加瓦”,都將激勵著我用最炙熱的青春投身強軍事業,書寫新時代軍人的榮光。(南部戰區空軍某基地某營一連連長 劉朝陽)
供圖:袁 海、劉 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