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無人系統建設或將提速

美海軍伯克級驅逐艦在執行任務期間搭載多架無人機。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報道,近日,數名將在特朗普新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的相關人士公開表示,美軍應加快無人武器裝備發展,減少有人裝備數量。美軍將如何加快無人系統建設,引發外界關注。
投入大量精力
長期以來,美軍在無人系統建設領域投入大量精力。
美陸軍是美軍中較早大規模使用無人裝備的軍種。伊拉克戰爭期間,美陸軍曾使用超過4000個遠程遙控型無人裝備執行排爆任務。目前,美陸軍已研制出“粗鋸齒”M5無人戰車、多功能戰術運輸無人車和“自主多域發射器”無人火炮等20余款無人地面裝備,總量達近萬台。
同時,美陸軍也在加緊發展無人機。其主導的“接觸轉型”計劃以3個旅作為試點單位,每個旅組建1個大型無人機排和6個小型無人機排。建成后,每個旅裝備的各型無人機總數將超過100架。
美海軍計劃在2045年前,組建一支裝備150艘無人水面艦艇和無人水下潛航器的艦隊。中大型艦艇方面,美海軍計劃採購10艘大型無人水面艦艇組建“幽靈艦隊”。小型艦艇方面,美海軍欲打造分布廣、小型化、低成本的無人水面艦艇集群作戰模式。水下潛航器方面,美海軍計劃2030年前組建多種無人潛航器混合編隊,2040年前裝備至少40艘具備自主作戰能力的大型或超大型無人潛航器。
美空軍大中型長航時無人機技術較為成熟,“全球鷹”“死神”等無人機多次在實戰中執行偵察打擊任務。目前,美空軍一方面繼續發展大型高空長航時隱身戰略無人機,意圖構建穿透型制空力量﹔另一方面針對戰場新變化,聚焦小型無人機項目,計劃在未來兩年生產並部署超過1000架小型、智能、低成本無人機。
發展特點鮮明
美軍無人系統建設發展具有較為鮮明的特點。
一是整體規劃和重點項目相結合。美軍很早就意識到無人系統的重要性,長遠規劃無人系統發展。2001年公布首個《無人機發展路線圖2000至2025年》后,美國國防部接連發布8份無人系統發展規劃文件,研究范圍包括無人機、無人戰車、無人艦艇和無人潛航器。同時,美國各軍種也根據各自發展需求研發無人武器裝備。如美陸軍提出“未來戰術無人機”計劃,擬逐步淘汰RQ-7B無人機,從2026年開始採購一款噪音小、通信能力強的無人機,提升偵察和監視能力。
二是無人裝備和有人裝備相結合。美軍認為,有人/無人協同作戰能實現戰場優勢最大化。美空軍推出C-130運輸機控制AQM-34無人機偵察機的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模式。根據美空軍最新作戰構想,未來將形成F-35A戰斗機或B-21隱身轟炸機和無人“協同作戰飛機”編組執行任務的模式。美陸軍在今年10月舉行的美陸軍協會年度會議上展示了有人/無人機動指揮部概念,旨在形成由“斯特賴克”輪式裝甲車指揮控制無人運輸車、四足機器狗和中型無人戰車等裝備的協同作戰模式。
三是高精尖技術和低成本平台相結合。長期以來,大型高端無人武器裝備是美軍發展重點。美空軍最新裝備的RQ-180無人機,最大飛行高度1.8萬米,最長航時24小時,最遠航程2萬千米,具備全向寬頻隱身及較強的偵察、監視和電子戰能力。美海軍在2023年底接收的首艘“虎鯨”超大型無人潛航器,長26米、排水量超過80噸、最大下潛深度超過3300米,最長航時超過6個月。
近年來,美軍吸取局部沖突的經驗教訓,著力發展小型化低成本無人系統。2023年,美國國防部提出“復制者計劃”,宣稱要在短期內部署大量低成本、可消耗的無人裝備。今年9月,美國國防部投入約9.9億美元,採購1000余架“彈簧刀”系列無人機。美國國防部表示,將在2025財年採購更多低成本無人裝備。
持續推動建設
外媒報道稱,即將領導特朗普政府效率部的馬斯克表示,有人駕駛戰斗機已經過時。其他數名支持特朗普競選的美國國防和科技領域巨頭,也在近期表示支持無人武器裝備系統取代傳統有人作戰平台。
分析指出,實現全面無人化的時機尚未成熟,但隨著模塊化、通用化設計使無人裝備成本不斷下降,美軍將持續擴大無人系統規模。前美國參聯會主席馬克·米利表示,未來10至15年,美軍的無人裝備數量佔比或將達到1/3。
美軍內部也有不同聲音。一部分高級將領認為,無人系統是載人平台的延伸和拓展,無法替代指揮官的預判和決策。還有觀點認為,局部沖突經驗不一定適用於未來“大國競爭”,在雙方均具備較強干擾和反無人機能力的情況下,仍需依靠有人裝備發揮決定性作用。(王昌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