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記者深入演訓場感受實戰化訓練熱潮——
從嚴向難練精兵

戰機編隊飛赴目標空域。嚴浩譽攝
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機場,戰斗警報驟然響起,值班戰機挂載實彈迅速升空。記者觀察發現,沒有預先准備,沒有等級轉進,所有參訓要素立即由“訓”轉“戰”。
幾乎同一時間,千裡之外的聯勤保障部隊某基地保障隊訓練場傳來陣陣轟鳴聲。正在此處採訪的另一名記者循聲望去,新改造升級的地面庫外,兩個班組正展開當日第二次勤務作業課目比拼。
春節臨近,無論身處一線作戰部隊,還是踏訪衛勤保障部隊,記者都能強烈感受到,演訓場上到處彌漫著濃厚的實戰氣息。
“每一天都是弓滿弦張的狀態。”訓練間隙,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值班領導指著電腦上的表格,向記者介紹新年度軍事訓練情況:標注不同顏色的表格,代表著每名飛行員參加的不同類別課目。每個課目表格后面,還附有每名飛行員的成績單。新年度訓練大幕剛剛開啟,他們已經完成20多個飛行特情課目。
翻看成績單,“夠不夠果敢潑辣”這一標准引起了記者好奇。
值班領導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指向剛剛完成緊急戰斗起飛任務的一名“00后”飛行員。他雖然剛完成戰斗資格改裝,卻已多次遂行大項任務。在新年度訓練中,他和老飛行員一樣,“實彈打的是最遠距離,飛的是臨界條件,各項戰技術定的是最高指標”。
“這就是果敢潑辣!”值班領導告訴記者,飛行高度速度、動作順滑程度是最基礎的評判標准,在不超出裝備使用限制的前提下,還要進一步評判動作能不能規避威脅、對抗攻擊是否有效。果敢潑辣的背后,是“能不能、敢不敢”的自問自省,更是敢打必勝的血性膽氣,立起的是實戰實訓的風向標,淬煉的是真打實抗的硬實力。
時針劃過零點,數架戰鷹“歸巢”,機場漸漸恢復寧靜。在該旅戰斗值班室,記者看到,擔負戰備值班任務的飛行員穿戴整齊,時刻准備接令升空。
談起這幾天的採訪感受,遠在千裡之外的另一名記者產生共鳴。
在聯勤保障部隊某基地保障隊,這名記者同樣感受到了部隊深入開展實戰化訓練、提高支援保障效能的緊迫感。
“制訂了數套方案,預想了多種情況,隨時可以依案行動,籌劃時間可進一步縮短”“提前設計了常用物資、常用車輛裝載示意圖,讓官兵能夠熟練掌握,裝載時間還可再縮短”“將物資預先分揀、重新打包、托盤放置,發出時間還可再快一些”……快速實現物資收得進、存得好、供得上,一直是該保障隊戰斗力建設的核心。保障隊陳隊長告訴記者:“衡量保障隊戰斗力的唯一標准,就是能否在作戰單位需要時,第一時間把物資完好送到他們手中。”
頭腦匡算概算,電腦精算細算,在同時檢驗時間和質量的實戰化考卷上,一項項方案措施在訓練中被不斷驗証完善。記者走進地面庫外側訓練場,正好遇到這樣一次“驗証”:兩個班組正圍繞“物資入庫”這一課目,展開激烈比拼。
平板車駕駛員操縱車輛繞過一個又一個障礙,叉車駕駛員穩穩地完成物資堆垛……看起來似乎和平日比武沒什麼不同,然而結果有些出乎意料:用時多出近20秒的班組反而獲勝。
“此次比拼,檢驗的是各班組自行設計的堆垛方案。”陳隊長解釋說,獲勝班組雖然多用了近20秒,但他們的堆垛方案使得物資碼放更穩固,能大幅降低摔箱概率,提高物資前送效率,從而在整個收發過程中節約時間。
在一次次爭分奪秒的實戰實訓中,該保障隊快速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幾天前組織的一場全流程演練中,倉庫保管員黃東鈺和戰友操作機械車,快速將一件件物資運送出庫,整體時間縮短20多分鐘。“這既是對實戰化訓練成果的檢驗,也是我們新年度向戰沖鋒的新起點。”黃東鈺說。(記者 孫興維 李偉欣 危喬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