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日本加快引進遠程隱身巡航導彈

2025年02月10日09:23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據外媒報道,美國政府已批准向日本出售新一批增程型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巡航導彈(JASSM-ER)及相關裝備。評論人士稱,日本引進這些新型遠程隱身巡航導彈后,將大幅提升自身“先發制人”打擊能力,在全球戰略格局日益復雜的背景下,日本這一舉措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威脅超過“戰斧”

綜合美日官方發布的消息,美國批准的這項對日本軍售協議,包括16枚JASSM-ER導彈及配套訓練彈藥、防干擾GPS接收器、保障設備和軟件等,總價值約3900萬美元。這是繼2023年8月美國批准向日本出售50枚該型導彈之后,再次批准向日本出售這一導彈。

評論認為,日本持續引進並列裝JASSM-ER導彈,對周邊地區的威脅甚至高於其正從美國採購的“戰斧”巡航導彈。從技術上看,“戰斧”原型設計始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雖幾經改進,但仍存在飛行速度慢、路線相對固定且不隱身等弱點,突防能力有限,加之隻能部署在重型導彈發射車或數量有限的大型軍艦上,機動性和戰場生存能力較差。

JASSM-ER導彈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隱身亞音速遠程空對地巡航導彈,正式編號為AGM-158B,由AGM-158原型導彈改進而來,採用隱身外形設計,具備對高價值目標的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其採用人工智能技術,能自行規劃航路和自動識別、鎖定目標,也能根據敵方雷達信號修正路線,命中精度號稱“可達到米級”。

雖然JASSM-ER導彈射程(約1000公裡)不及“戰斧”巡航導彈(約1600公裡),但其可由更靈活機動的戰斗機挂載,實際打擊半徑超過“戰斧”。日本航空自衛隊現役F-15J戰斗機正對標美國空軍的F-15E進行升級,預計可挂載5枚該型導彈﹔陸續列裝的F-35A/B戰斗機則可直接搭載該型導彈,並保持約700公裡的作戰半徑。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表示,此次軍售將“通過提供先進的遠程打擊系統,進一步提高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斗機的作戰能力”。

美國推波助瀾

英國《飛行國際》網站披露,被視為美國F-16戰斗機“放大版”的日本國產F-2戰斗機,經改裝后可能配備JASSM-ER導彈。目前,日本正在效仿美國空軍C-130和C-17等運輸機改裝項目,將國產C-2戰術運輸機改裝為簡易轟炸機,以便能夠空投安裝在彈藥托盤上的JASSM-ER導彈。此外,日本自衛隊還有意引進JASSM-ER的衍生型號——LRASM(拉斯姆,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

日本軍備擴張的背后,離不開美國的默許乃至支持。美國政府此前對新型武器出口態度較為謹慎,為限制日本自衛隊的進攻能力,向日本出口先進戰斗機時,往往取消其對地攻擊能力,致使日本自衛隊裝備的F-15J戰斗機長期隻能進行空戰。如今,美國不但幫助日本航空自衛隊獲得對地打擊能力,提供的還是最先進的遠程導彈。

此次軍售被外界解讀為美國強化美日同盟的重要手段。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尤其是亞太地區的不確定性增加,美國試圖通過鬆綁乃至解禁日本軍事實力發展,將日本打造成推行“大國競爭”戰略的“橋頭堡”。日本右翼政治勢力也試圖借此推動日本“重新武裝”,打破戰后體制束縛。不過,在美日軍事合作不斷擴大的同時,美國在交易中對盟友也從不手軟:美空軍採購該導彈的單價約80萬美元,日本的採購價格卻超過200萬美元,差價之大令人咋舌。

交貨面臨變數

評論人士認為,JASSM-ER導彈也有其自身弱點。比如,飛行速度較慢,全程為亞音速飛行(最快也隻有0.9馬赫),一旦被發現,攔截難度並不高。而且,美國能否及時向日本提供足夠的此類導彈,仍是未知數。不少美國軍界人士擔憂,一旦爆發大規模沖突,包括JASSM系列導彈在內的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在開戰后一周左右就會消耗殆盡。而基礎設施老化,熟練工人缺乏及供應鏈不穩定,限制了美國武器產能的提升。美軍自身的裝備需求尚且難以滿足,更不用說為盟友提供足夠支持了。

另外,與JASSM-ER導彈最為匹配的F-35戰斗機已出現交貨延遲狀況。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由於F-35戰斗機的機載設備軟件更新遲滯,日本3架F-35A戰斗機的部署時間將推遲至2026年。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在近日舉行的記者會上透露,原計劃在本年度部署的第一批6架F-35B戰斗機,也將推遲至2026年,這意味著“本年度將沒有一架F-35戰斗機部署至日本”。(王大寧)

(責編:陳羽、任一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