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戰區統籌戰訓資源打造“聯合練兵域”
陸海空航空兵同場訓練成常態
習主席強調,要強化訓練保障,優化布局、完善要素、創新方式,構設逼真練兵環境,加快構建高水平訓練保障體系。當前,我軍聯合訓練不斷走深走實。建好用好練兵平台,把有限資源用出最大效益,有利於官兵更好經受實戰鍛煉。東部戰區以推開同類型設施聯合共用為抓手,推動同類型力量聯合聚能,充分發揮“聯”的優勢、聚合“聯”的力量、釋放“聯”的效益,戰訓資源對備戰打仗的貢獻率不斷提升。
陸軍戰機剛剛降落,海軍戰機接續起飛……隆冬時節,記者在空軍某場站看到,陸海空多型戰機同場調度、同場起降、同場保障,互為條件開展聯合訓練。
這嶄新一幕的背后,是東部戰區推開戰訓資源聯合共享邁出的堅實步伐。近年來,他們理順軍種間協同關系、出台相關支撐文件,以推開同類型設施聯合共用為抓手,推動同類型力量聯合聚能。戰區范圍內幾十個軍用機場面向所有軍種部隊開放,幾百處訓練場地實現信息共享、開放共用。
保障對象擴容,倒逼保障能力升級。在該戰區空軍某場站,近7成官兵具備多機型保障能力,10余種裝設備完成多機型保障加改裝。技師林錦福熟練掌握10個保障專業技能,能夠完成陸海空3個軍種16型戰機保障任務。一次任務,該場站27名官兵模塊化編組,在4個飛行日內保障8型戰機遂行90余架次戰訓任務。
記者探訪該戰區各軍種發現,這樣的場站並非個例,多軍種多機型同場訓練已成常態。如今在戰區任務空域,飛行員起降選擇更靈活,執行任務更從容。
一次多軍種聯合訓練,海軍艦艇扮演海上“移動機場”,調度陸航機群遂行任務。陸軍某部一名飛行員駕戰機在某型艦艇上完成補給,短時高效展開多波次模擬打擊。這名飛行員感嘆:“一個個開放的海軍艦艇起降平台,如同‘海上服務區’,讓我們的力臂更長、底氣更足。”
一家建設、多家使用,帶來多重效益。該戰區多軍種戰機組成聯合任務群隊,探索走開自主聯訓方法路子,打造出一個個“聯合練兵域”。
海軍航空兵某部結合課題研究,主動與同場駐訓的空軍某部結成訓練對子,共研海軍戰機對陸打擊和空軍戰機反艦打擊等招法。該戰區陸軍某機場籌建之初,充分考量海、空軍戰機訓練保障需求。新機場落成不久,海軍某艦載機分隊、陸軍某無人機分隊等軍種部隊同時前來駐訓,組織小體系自主聯合訓練,“一站式”完成多個以往需跨軍種協調、轉場多地才能開展的訓練課目。
前不久,一次跨軍兵種聯合訓練,陸軍某部飛行員與海、空軍飛行員齊聚同一塔台組成聯合指揮組,組織完成艦機協同攻擊、海上突防等多課目訓練。一名飛行員感慨地說:“戰訓資源聯合共享機制推行以來,各軍種間的空間距離、體制障礙逐漸消融,戰訓資源對備戰打仗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康子湛、陳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