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軍營丨鑄牢守護“飛鯊”的“第五道阻攔索”

新春時節,萬物復蘇,記者來到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採訪。
正午時分,該團官兵正在午休。突然,急促的哨聲打破了營區的寧靜,一場戰備拉動驟然打響。
“戰備機組,集合!”擔負戰備值班任務的該團機務中隊機械技師、一級上士歐濤第一個沖出宿舍,下達集合口令。記者在現場看到,機務官兵穿戴裝具、跑步登車,快速趕到機庫,隨后緊張有序展開各項機務准備工作。
“我們是為戰友護航的‘第五道阻攔索’。”機務中隊中隊長告訴記者,航母上可供固定翼戰機降落的跑道不及陸地機場的十分之一,戰機必須精准挂住甲板上的4道阻攔索之一,一旦出現意外,直升機搜救將是戰友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線。
“我們早一秒完成機務准備,就能早一秒構筑起艦載戰斗機飛行的安全屏障。”歐濤告訴記者,在航母上,搜救直升機是航母機庫中距離升降機最近的戰機,也是飛行任務中最先升空的那一架。因此,“快”是機務准備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無獨有偶。在該團空勤機組,“快”也頻頻出現在他們的講評中。與機務官兵一樣,他們同樣是在航母上與時間賽跑的人。
“時間就是戰友的生命。”該團一名搜救直升機飛行員對記者說。水溫低造成落水人員失溫、風浪導致落水位置變化、臨近海面飛行易產生錯覺……相比陸地,海上搜救面臨的情況更為復雜,對速度的要求更高。隻有苦練技能,做到人機合一,才能發揮空中救援的速度優勢,幫助落水戰友盡早脫離危險。
在這裡,“快”不是一個人獨自奔跑,而是一群人接力沖刺。
“海上救援離不開協同作業,每一個戰位都很重要。”絞車操縱員馬鑫告訴記者,任務中,他既要報告位置信息,幫助飛行員准確保持懸停狀態﹔還要精准操控絞車,控制吊繩下降速度,讓救生員精准降落到落水戰友身邊。“我的戰位很重要,我的戰位請放心。”馬鑫自豪地說。
在飛旋的鐵翼下與時間賽跑,在波濤滾滾的海面上爭分奪秒。這些年,該團官兵不斷錘煉快速出動、快速發現、快速救援的過硬本領,守護“飛鯊”平安起降,守望戰友平安歸來。
採訪期間,記者在該團文化櫥窗中看到一枚枚別致的徽章。官兵說,每完成一次重大任務,他們就設計制作一枚徽章作為紀念。這一枚枚任務徽章,仿佛一枚枚閃耀的獎章,無聲講述著該團官兵逐夢海天的強軍故事……(任測 郭澍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