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觀察丨“聯訓班車”駛向練兵“快車道”

海軍濟南艦與艦載直升機開展艦機協同反潛訓練。 萬海潮 攝
海面,戰艦交叉搜索﹔空中,“海鷹”編隊出擊﹔水下,“黑鯊”悄然潛行……初春時節,海軍某支隊聯合航空兵、潛艇等兄弟部隊開展艦機協同反潛訓練,隻見攻防各方互為對手,多個高難課目輪番上演。
讓人意外的是,這場跨兵種訓練,由該支隊本級牽頭組織。一問方知,這次訓練由該支隊廈門艦“發車”組訓,其他單位根據需要“搭車”參訓。這是該支隊探索走開“聯訓班車”組訓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如何讓戰斗力建設與實戰要求同頻共振?近年來,面對新的使命任務,該支隊立足海上練兵前沿,堅持戰斗力標准,不斷強化訓練成果轉化運用,啟動“聯訓班車”駛向練兵“快車道”。
推進軍事訓練“供給側改革”,提高海上訓練效費比
“我報名隨鄭州艦參加下次出海訓練。”今年初,西安艦剛剛完成戰備任務靠港,就收到支隊機關下發的海上訓練計劃,該艦戰士范書瑒第一時間提報參訓需求。第二天,他接到上級通知:作為副炮操作手,隨鄭州艦參加武器實射課目訓練。
“這次我想鞏固裝備實操能力。”范書瑒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他所在的西安艦在外執行任務,武器實射訓練機會並不多,得益於“聯訓班車”組訓機制,讓他有了隨兄弟艦參訓的機會。
“聯訓班車”從何而來?這一新的組訓模式,源自該支隊黨委解決訓練現實矛盾問題的一段經歷——
一次機關基層雙向講評會上,一些單位拋出了一連串問題:“艦艇有時會緊急出航執行戰備任務,導致缺席支隊組織的海上訓練”“如果官兵僅局限在本艦參加海上訓練,訓練內容和指標完成有困難”“廠修期間,艦員參加實戰化訓練的機會不多,不利於提升專業訓練水平”……
此前,一位新上任的副艦長,在離靠碼頭時下錯口令,幸虧艦長及時糾正,該訓練課目才得以完成。“離靠碼頭是基礎訓練課目,但存在一定風險,要求對艦艇慣性、車舵效果、水流走向等方面情況熟練掌握,可每次出航該課目訓練機會不多,上手少了難免進步慢。”事后,副艦長既深感自責,也道出苦衷。
“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再小,也是影響戰斗力建設的大事。”來自練兵一線官兵的感言,引起該支隊黨委機關高度重視。
解決問題,必須追根溯源。經過深入調研,他們發現訓練遇到的矛盾問題,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現如今,聯合作戰理念早已貫穿組訓全過程,在更加貼近實戰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增大了訓練籌劃准備、組織實施的難度。”該支隊一名領導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新修訂的軍事訓練大綱中多兵種互為條件的訓練項目大幅增加,組織一次實戰化訓練需要調動海域空域、協同單位、保障兵力等諸多要素,對艦艇、戰機等訓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之艦艇執行戰備任務頻繁,給訓練計劃落實帶來不小難度。
如何推進軍事訓練“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提高海上訓練效費比?這是擺在該支隊黨委一班人面前的課題。
再難的事,思想通了就不難﹔再難的路,邁出第一步就是前進。經過多方調研、征求意見,該支隊黨委結合艦艇部隊訓練特點規律,向集約化組訓找思路要效益,創新推出“聯訓班車”這一組訓新模式。
以科學機制催生訓練動能,讓“聯訓班車”車道更寬、車速更快
一次,該支隊多艘艦艇奔赴某海域,參加編隊協同訓練。面對高速來襲的靶機,廈門艦副炮火力全開,成功擊落目標。與以往不同的是,操縱裝備完成射擊的並非本艦艦員,而是出海跟訓的兄弟部隊戰士。
“訓練精打細算,把握好每次海上訓練時機,才能產生‘1+1>2’的效果。”該支隊參謀部領導介紹,為了讓官兵得到更多海上訓練機會,他們探索啟動“聯訓班車”,讓有崗位資質和訓練需求的官兵都能及時出海、參加實射訓練,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能。
“聯訓班車”組訓機制,重在集約,難在統籌。為此,每次出海的訓練准備階段,該支隊機關會提前與各艦溝通,收集掌握各專業官兵出海跟訓、協同配合、后裝保障等需求,再根據出海艦艇的實際承訓能力,科學安排訓練課目,合理分配出海跟訓人員,精准制訂訓練計劃,打通“上下聯動、多方參與、海上精訓”的閉環鏈路。
此外,該支隊各艦還為每名官兵量身擬制個人訓練進度表,直觀呈現訓練階段、指標完成、能力水平等相關情況,幫助機關和各艦掌握官兵的訓練底數,帶動官兵補齊差距短板、提升履職能力。在此基礎上,各艦定期向機關上報階段訓練計劃,由機關確定艦艇“聯訓班車”計劃表,採取一個單位“發車”、多個單位“搭車”的方式,既控制練兵成本,又提供多方聯訓平台。
隨著“聯訓班車”組訓模式推開,一系列創新做法不斷涌現。
對於該支隊各專業官兵來說,每周參加專業骨干登台授課的“軍士夜校”,已成為提高專業水平的有益渠道。但面對艦艇高頻次執行出海任務、動態分散情況突出等實際,這一模式暴露出一定缺陷——專業骨干頻繁出海,聽課官兵常態分散,集中人員交流研討很難實現。
一名支隊領導提出建議:“依托‘聯訓班車’,把課堂搬到海上去。”
航行一路,教學一路,操作一路,交流一路。專業骨干隨艦帶訓,兄弟艦官兵按需跟訓,加速能力生成。
開通“聯訓班車”,“發車”者完成訓練指標,“搭車”者也獲益匪淺。某艦戰士寧源娟通過一次次跨艦參訓,接觸到不同型號裝備,與兄弟艦的同專業骨干深度交流,積累了大量操作經驗,先后撰寫3篇軍事論文,獲評全軍優秀成果獎,榮立個人三等功。
“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關鍵在於以科學機制催生訓練動能。”該支隊黨委廣泛發動官兵建言獻策,讓“聯訓班車”車道更寬、車速更快。
“艦員‘搭車’出海了,艦艇是否也能‘搭車’參訓?”一次訓練形勢分析會上,一名艦長的建議如石子投湖泛起漣漪。
前不久,一場實戰化訓練在某海域拉開帷幕。通過統籌訓練海域、射擊空域和靶標資源,各型參訓艦艇輪番上陣,共享訓練條件,單架靶機保障艦次實現翻倍,訓練效益顯著提升。
在此基礎上,該支隊與友鄰部隊建立常態化聯訓機制,通過統籌調度、聯合商議,最大程度盤活現有訓練資源,根據實際需求發“專車”、提前籌劃發“便車”、隨時歡迎各方“拼車”,確保參訓各方按計劃開展實兵實裝訓練。
“聯訓班車”的容量越大,效益才會越大
艦艇全訓考核,是對單艦所有系統模塊的一次綜合性考核,是指揮員走上艦艇長崗位的必由之路。
得益於“聯訓班車”,麗水艦軍官韓獻敏依托支隊其他同型號艦艇,完成了數百項訓練指標,順利拿到全訓考核的“入場券”。值得一提的是,考核當天他沒有在麗水艦上迎考,他的考核身份是廈門艦指揮員。
夜幕降臨,廈門艦游弋海上,自主搜尋“敵情”。顯控台上,各類參數不斷呈現,韓獻敏認真研判戰場態勢。
“雷達發現不明海上目標!”接到“敵情”通報后,韓獻敏有序指揮各關鍵戰位,完成射前准備。
“空中‘敵’導彈來襲!”韓獻敏果斷處置,指揮艦艇大角度轉向規避,數枚干擾彈凌空開花,副炮在空中織起一張密集的“防護網”。空中威脅解除后,廈門艦重新調整航向,對“敵”艦發起攻擊,火光照亮海天……
“開動‘聯訓班車’,有助於指揮員多平台歷練,培養出更多即插即用型人才。”訓練結束后,韓獻敏告訴記者,得益於新的組訓模式,官兵們“訓在各艦、戰在本職”,提高參加武器實射頻次,積累多型裝備實操經驗,打仗本領越練越強。
前不久,某艦完成戰備任務,正在海上待機。得知附近海域有一場支隊牽頭的海上訓練,該艦臨時申請加入訓練編隊,完成了遠程打擊、防空反導等課目訓練。訓練結束后,該艦再次駛向大洋深處。這樣的集約化組訓模式,不僅符合高強度的戰備任務需要,還進一步提升了艦艇整體訓練水平。
“隻有加強統籌謀劃,才能把有限資源最大限度轉化為戰斗力。”該支隊參謀部領導介紹,目前,“聯訓班車”基於新修訂的軍事訓練大綱要求,對編隊組訓、協同訓練進行全面升級,解決了兵力集中難、時間保障難、質效提升難等一系列問題,克服了“單兵種、小范圍、少課目”的訓練局限性,成為部隊戰斗力提升新的增長極。
近年來,該支隊聯合潛艇、航空兵等多個兄弟部隊參訓,訓練成果豐碩,並涌現出一批優秀訓練骨干。
“未來作戰,我們必須思考在前,准備在前……”眺望並不平靜的海面,該支隊一名領導若有所思。
春潮涌流,風勁揚帆。“聯訓班車”再度發車,艦艇編隊攜艦載機解纜起航。波峰浪谷間,又一場多方聯動的實戰化訓練即將展開……(賈磊 沈揚 許宸 徐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