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某部野外駐訓按打仗需要規范內務設置——
被褥裝入行軍背囊

鏡頭
緊急拉動時,戰士們快速出動。雷厲彬攝
暮春時節,記者走進正在野外駐訓的空軍某部宿營地。班排宿舍內,“豆腐塊”不見了,每張床上隻放了一個行軍背囊,被褥、床單等物品均收入其中,個人戰斗攜行具則整齊擺在床下。
“內務設置越簡約高效,戰備狀態越貼近實戰。”該部領導告訴記者,這段時間,他們深入學習新修訂的共同條令中“內務設置應當根據不同戰備狀態統一規范”有關內容,區分任務分隊戰備狀態,動態調整內務設置,進一步提高戰備出動效率,確保部隊全時待戰、隨時能戰。
“內務設置應當利於戰備,方便工作、學習、生活,杜絕形式主義。”該部某連陸連長介紹,以往野外駐訓,內務設置按平時在駐地營區的規范執行,忽視了不同任務的特殊性。
一次在荒漠地域駐訓,他們按慣例鋪白床單並把被子疊成“豆腐塊”。沒想到,因宿營地大風天氣多,床單上總是被一層沙土覆蓋。為此,官兵不得不花時間頻繁整理床鋪,既影響了休息,也牽扯了精力。“如今,野外駐訓期間,每天早上隻需將被褥、床單‘打包’裝入行軍背囊即可,省時省力、快捷高效。”陸連長說。
新修訂的共同條令施行以來,該部組織官兵認真學習關於內務設置的有關內容,深刻認識“內務設置應當利於戰備”的重要意義。他們堅持戰備優先、打仗優先,按照“區分平戰、因地制宜、實用管用、輕便高效”原則,根據任務分隊不同戰備狀態,明確留守、駐訓、演練等不同情況下的內務設置要求,既通過日常點滴培塑官兵優良作風,又聚焦戰備效果引導官兵全身心投入工作訓練。
採訪中,記者在該部某野外駐訓場看到,剛完成機動訓練的某分隊官兵風塵仆仆回到宿營地。走下戰車,官兵僅攜帶少量通用物資進入宿營板房,個人生活物資、戰斗裝具等則分類放置在戰車固定位置。
“作為‘車輪上的部隊’,長途機動轉移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該任務分隊指揮員告訴記者,執行訓練任務期間,官兵吃住都在戰車上,時刻保持聞令出征的戰備狀態。
該部領導介紹,為推動新修訂的共同條令學習貫徹走深落實,近期,他們結合以往任務經驗,制作下發不同情況下的“內務樣板”圖示圖例,供官兵參考借鑒,使內務設置更好地服務備戰打仗。(謝越帆、鄧棟之)
親歷
深夜查哨,警報聲響起來
繪圖:唐建平
新修訂的共同條令施行后,我結合中隊任務特點,組織官兵深入學習了“查鋪查哨”相關內容。通過學習,官兵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必須時刻保持箭在弦上的戰備狀態。
把標准牢固立起來,重在落實,也難在落實。盡管大家都承認哨兵保持警惕的重要性,但我夜間查哨時發現,哨兵警惕性不強等情況依然存在。我與幾名班長骨干交流感到,必須進一步強化官兵“哨位就是戰場,執勤就是戰斗”的戰備意識。
一個深夜,我到中隊值班室拉響警報:“有人沖闖目標單位,大門哨立即處置!”尖厲的警報聲,在深夜裡聽來格外刺耳。面對突如其來的拉動,哨兵小蘇急忙加設防護欄、關閉閘門,處置動作有些忙亂……
“身在哨位卻不能保持隨時准備戰斗的警惕,關鍵時刻是要吃苦頭、打敗仗的!”第二天,我在中隊官兵中開展了一次隨機教育,圍繞“哨兵站‘台前’、備勤是‘幕后’”“備勤室就是休息室”等錯誤觀點,引導大家展開討論辨析、糾正思想偏差。
這次臨機拉動,給中隊官兵帶來不小的思想沖擊。此后一段時間,官兵戰備意識明顯增強,站哨時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明顯減少。
學習貫徹新條令,關鍵是落到實處。這段時間,我帶領中隊干部骨干,採取“走、問、查、考、教”相結合的方式,針對執勤中發現的問題,逐一研究解決辦法,確保值班人員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與此同時,我們還進一步規范戰備物資保管、應急處置、口令規范等戰備秩序。官兵積極出謀劃策,有效提高了緊急出動效率。
通過學習新條令,我對查哨有了新的思考:查軍容風紀、執勤紀律只是手段,“幫助哨兵擦亮警惕的眼”才是目的。
這段時間,中隊戰備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官兵戰備觀念不斷增強。前幾天,中隊組織一場臨機戰備訓練,哨兵和應急小組反應迅速,行動高效。戰士小蘇因應對及時、處置得當,在“執勤能手”評選中脫穎而出。(馬嘉隆、張永清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