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軍地開展“跨越時空的對話”主題宣教活動——
春天,我給烈士寫封信

“當沖鋒號穿透鴨綠江的寒夜,您用21歲的青春丈量了信仰的高度。如今,龍泉山的桃花年復一年染紅山崗,您用生命守護的山河已是萬家燈火書聲琅琅。——龍泉驛區實驗小學學生劉梓鉞”
“63架次的往返穿梭,258噸的沉重物資……這些數字是您用生命書寫的擔當奉獻,也成了您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串印記。您的勇敢與無私,不僅照亮了那個黑暗的時刻,也激勵著我們面對困境勇往直前。——郫都區犀浦小學學生陳沐可”
……
前不久,四川省成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駐軍部隊、市教育局、共青團成都市委、市少工委等單位,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跨越時空的對話——給烈士寫一封信”主題宣教活動,發動該市中小學生為成都籍烈士寫一封信,抒發對革命先烈的追思與敬意。
活動啟動后,短短10日便收到5000多封來信。這些信件以“我想對您說”“您的精神指引我”“今日中國如您所願”等為切入角度,盡管部分文字略顯稚嫩,但字裡行間飽含真摯情感。
“2016年暮冬,金色轟鳴后,孔雀淬火而隕。我與你初見,便是手執菊花駐足於安葬禮堂之外……如今英魂不在,那些曾被您馴服的氣流,成了山間的晨霧……”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原中隊長余旭,於2016年11月12日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年僅30歲。曾見証余旭烈士安葬儀式的蜀城中學高二學生張凌萱,用充滿詩意的文字,對學姐表達了敬慕之情。
“您衣袋裡的懷表,永遠停在二十三歲。而我書包側兜的鉛筆盒,正數著2025年的春風……放學時,我把尺子豎成紀念碑,鉛筆芯裡的石墨在發芽,那些細小的黑色閃電,會替您照亮所有寫滿答案的明天……”石筍街小學四年級學生鄧雅月,把對烈士的崇敬之情匯成了一首叫作《未寫完的春天》的詩,取譬設喻頗具浪漫氣質。
“我是汶川地震后出生的一名小學生,不曾經歷地動山搖的時刻,但您的英雄事跡深深震撼了我……”成都市成華小學學生韓嘉揚與陸航某旅英雄機長邱光華並無交集,學習了他在汶川抗震救災的英勇事跡后,深受觸動,“媽媽說您變成了星星,但我覺得您更像學校走廊裡那盞永遠亮著的燈,照亮我們努力學習、勇敢向前的路。”
“春天的第一封信,寫給最值得記住的人。”收到來信后,該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邀請專家團隊依據歷史契合度、情感真摯性、創新表達力等標准,精心篩選200封溫暖信件,線上線下進行集中宣推:入選信件將在相關微信平台定期推送,並錄入“英烈書信庫”永久保存﹔部分信件將由成都市烈士紀念館紅領巾講解員配音,制成有聲海報,通過地方媒體線上展播﹔在成都市烈士陵園、十二橋烈士墓設置“跨越時空的對話——給烈士寫一封信”展覽專區,集中展出信件﹔深度挖掘感人信件背后的故事,開展主題交流活動。
“成都是一座充滿紅色記憶的城市,我們希望通過給烈士寫信的方式,引導青少年了解成都籍烈士的英勇事跡,從而不斷延展思政課堂‘半徑’。”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下一步,成都市軍地相關部門還將攜手全市各區(市)縣以及駐軍單位,繼續挖掘5000余封來信中的優秀信件,結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等時間節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書信展覽活動。(馮 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