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身影守護“國寶”家園
——四川省汶川縣臥龍鎮民兵應急排巡山紀事

臥龍鎮民兵應急排民兵在巡山途中。沈原平攝
編者按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背后,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守護。在四川省汶川縣臥龍鎮,便活躍著這樣一支民兵隊伍。
初夏時節,遠處高山上仍蒙著積雪。四川省汶川縣臥龍鎮武裝部副部長沈原平帶領民兵應急排的民兵們在一處山腳整齊列隊。他們將執行為期6天的巡山任務。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平均海拔約1700米。這裡群山環繞,植被豐富,空氣清新,是大熊貓理想的自然生活環境。每年都會有數十萬游客涌入,隻為一睹“國寶”憨態可掬的模樣。然而,鮮有人知,有一群迷彩身影,十幾年如一日的默默守護著“國寶”家園。
時間回到2012年,為加快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保護好大熊貓國家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臥龍鎮黨委決定,組織民兵應急排定期巡山。
1200多公裡,這是臥龍民兵每年巡山的平均裡程。臥龍鎮地處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汶川縣西南部,作為川西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轄區自然環境復雜,易發地質災害。
“在巡山過程中,民兵們不僅要格外警惕天災,更要時時提防‘人禍’。”臥龍鎮黨委領導介紹,得益於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地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不少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早些年一度受到不法分子覬覦。為此,民兵們在巡山時,要仔細排查灌木叢等隱蔽處是否存在偷獵者布設的狩獵工具。巡查任務結束后,民兵們會第一時間將排查情況上報相關部門,並協助工作人員做好善后工作。
“近年來,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升以及生態保護觀念的普及,偷獵行為基本銷聲匿跡。”沈原平告訴筆者,此次巡山,他們專門攜帶環保標語和拍攝器材,准備錄制一些科普宣傳視頻,號召更多人為守護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這兩年,在巡山路上能明顯感覺到植被越來越密,林間的動物也越來越多了,大山裡又煥發了勃勃生機。”民兵楊海瓏欣慰地說。
搜救工作也是臥龍民兵巡山時的一項重要任務。臥龍地區有一座四姑娘山,是當地有名的徒步穿越線,不少游客慕名到此徒步旅游。隨之而來是發生意外的游客數量逐年攀升。
2017年10月5日,臥龍鎮接通知,有3名游客被困山中,其中1人出現高原反應。民兵們立即組成救援隊進山搜尋,於7日找到受困游客。隨后,他們經過數日的跋涉,幫助3名被困游客走出深山。
從進山到撤離的數天時間裡,民兵們攀懸崖、搭獨木橋、踏流石灘……最驚險的是下山途中需要跨過一段湍急的河道,需要用木樁在河道兩端架設繩橋,行動不便的“驢友”,只能由民兵背過河。
回撤時,民兵趙國富不慎落水,幸好他的雙手綁緊了繩索,及時被同伴拉了起來。“每一次救援,我們都會全力以赴,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敬畏。”趙國富告訴筆者,13年來,臥龍民兵累計完成28次救援任務,搜救游客40余人。
長年累月的巡山,民兵們早已將臥龍地區的地形爛熟於心,在搶險救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9年8月20日凌晨,臥龍地區普降大暴雨,同時引發山洪、泥石流和塌方等重大災情,臥龍鎮的水利、道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
民兵接到群眾求助:臥龍新寨子附近有20余名游客被困,其中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的僅有4歲。他們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展開救援。此時,暴雨如注,水位不斷上漲,情況危急。民兵們一邊安撫游客情緒,一邊將游客轉移至安全地點,確保了全部游客的安全。
13年間,臥龍民兵踏遍雪山深谷,用腳步丈量著這片土地,傾力守護當地的生態環境與群眾安危。“雖然每次巡山都很累,還很危險,但是看到‘國寶’家園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就覺得自己的付出都值得。”民兵們朴實的話語,道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李 恆 吳 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