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塑聯合制勝的文化自覺


現代戰爭無戰不聯、無聯不勝。聯合制勝,不僅是現代戰爭形態變化使然,更是一種文化理念的重塑與升華。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的《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實施綱要》指出,要“培塑聯合制勝的文化自覺”,這是主動適應現代戰爭形態演變的迫切需要,是提升軍隊戰斗力的有力舉措,是加強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和能力建設的重要支撐。隻有培塑聯合制勝的文化自覺,讓聯合制勝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快提升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才能在未來戰爭中贏得勝利,有力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立牢聯合的思維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培塑聯合制勝的文化自覺,首要的是培養與聯合作戰相契合的思維理念。必須認識到,現代戰爭戰場空間已從傳統的陸、海、空三維拓展到陸、海、空、天、電、網等多維領域,作戰力量涵蓋了各個軍兵種及多種新型作戰力量,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復雜性和綜合性不斷增強,各作戰要素、作戰單元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牽一發而動全身。培塑聯合制勝的文化自覺,就必須從重視個體轉向重視整體,從重視單一武器裝備轉向重視整個武器系統,從重視主戰軍兵種轉向重視諸軍兵種,把不同單位、部門、領域的官兵融為一體,樹立起高度融合的一體化聯合作戰理念。要從中華優秀傳統軍事文化中汲取“和合”智慧,學習借鑒外軍聯合作戰先進經驗,教育引導官兵摒棄“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等陳舊觀念,打破“條塊分割”和爭大小、爭主次等僵化思維,破解“軍種割裂”“信息壁壘”“指揮屏障”等功能阻隔,認清現代戰爭無戰不聯、無聯不勝的戰爭律令,自覺做到一切服從聯合。
構建聯戰的認知結構。培塑聯合制勝的文化自覺,應探索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一體化聯合作戰教育體系,加強對聯合作戰理論的學習與研究。軍隊院校應優化課程設置,加大聯合戰役學、聯合作戰指揮等課程的比重,讓學員從入學伊始就接受系統的聯合教育﹔部隊單位可通過開展知識講座、案例分析等活動,讓官兵接受系統的聯合教育,強化對聯合制勝的認知認同。同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軍事實踐中深化聯合作戰理論運用。通過常態化開展聯合訓練和實戰化演習,讓各軍兵種之間有效增進了解,熟悉彼此的作戰特點與行動規律,不斷拓展聯合訓練的領域與內容,不斷創新聯合訓練的方法與模式,不斷優化聯合訓練的流程與機制,力求實現深度融合與作戰協同。
強化聯勝的價值取向。培塑聯合制勝的文化自覺,關鍵在於強化廣大官兵對聯合制勝的價值認同,積極構建與聯合作戰相適應的價值觀、使命觀、政績觀、利益觀,從而使官兵心向聯合、志在聯合。堅持以戰領建培育聯合文化,教育引導官兵樹立大局意識、全局觀念,樹牢戰斗隊思想,回答好“為什麼而戰、靠什麼制勝”這一問題,把能打勝仗作為最高價值體現,把聯合制勝作為共同的奮斗目標。堅持平戰一體培育聯合文化,充分利用聯合訓練演習、非戰爭軍事行動等時機,多設聯合場景,多出聯合課題,做到文化建設與軍事行動一體籌劃、同步實施,不斷強化“聯”的意識、規范“聯”的行為、提升“聯”的素養,使聯合制勝真正成為廣大官兵的價值追求和行動自覺。
健全聯動的制度機制。文化是制度的土壤,制度是文化的載體。由於各軍兵種、部門專業分工的細化,以及各級各類組織之間的文化差異,一些全新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形成和改變需要一個過程,必須發揮好制度機制的引導和保障作用,有效防范人員合而心不合、單位合而力不合、表象合而神不合的問題,切實把體制機制優勢轉化為勝戰優勢。培塑聯合制勝的文化自覺,應探索構建有利於聯合的各項制度,如聯合訓練制度、聯合考核制度、聯合保障制度等,從制度層面規范和引導聯合行動,將聯合素養和聯合作戰能力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獎懲機制,使法規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作用貫穿聯合作戰各方面全過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