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同心賡續魚水情

——我國雙擁工作扎實推進成效顯著

2025年08月03日08:24 | 來源:中國軍網222
小字號

“軍地雙方要密切協作,鞏固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共同續寫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時代新篇。”2025年4月23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在京召開。會上傳達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雙擁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雙擁運動82年來,黨領導下的雙擁工作在戰火中誕生、在奮斗中前行。軍民同心、並肩戰斗、團結奮進,雙擁的光榮傳統在傳承中弘揚,在發揚中光大。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各地各部隊以實際行動續寫新時代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篇章。

愛國擁軍 尊崇軍人風尚薪火相傳

“八一”前夕,年均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的重慶江津區雙擁主題公園內,雙擁雕塑巍然矗立,國防教育展板前、雙擁文化林內,前來參觀的市民和游客絡繹不絕。

近年來,由政府積極引導、公眾主動參與的社會化擁軍模式正在形成。

雙擁氛圍更加濃厚——

我國廣泛開展雙擁模范城(縣)創建,組織紀念延安雙擁運動系列活動,“最美擁軍人物”“最美軍嫂”學習宣傳不斷深入。持續提高撫恤補助標准,發放優待証3600多萬張,為4000多萬優撫對象家庭懸挂光榮牌。

從“情系邊海防官兵”到“聚焦一線聚力解難”,從“尊崇工作法”到“沂蒙新紅嫂”,從“雙擁小苑”到“軍人驛站”……一項項暖心惠兵舉措,飽含著對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愛,折射出全社會崇尚英雄、尊崇軍人的價值追求。愛軍擁軍的光榮傳統在傳承中弘揚,在發揚中光大。

豐富完善社會化擁軍服務——

在北京,全國首個社會化擁軍服務平台以“一証、一冊、一圖、一站、一平台”有機融合的社會化擁軍服務體系,匯聚起20萬余家實體店,以超千萬元的各類優惠商品,搭建起覆蓋全國、線上線下、多點對接、互融互促的良性擁軍生態。

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投入擁軍熱潮,涵蓋食住行游購娛醫養等領域的優待場景不斷增加,“軍人優先”“擁軍優屬”體現在一件又一件實事中。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等優撫對象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

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

2024年,某部奉命移防寧夏。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召開專題議軍會,研究推進支持部隊建設相關工作。16個地方職能部門按照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推動部隊和官兵的23個現實困難精准高效解決。

近年來,國防和軍隊改革持續深化,各地主動做好新調整組建和移防換防部隊服務保障工作,著力解決部隊和官兵關心關注的重難點問題。中央國家機關和各地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紛紛出台一系列支持改革、服務改革的政策舉措,軍地匯聚起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愛民奉獻 子弟兵與人民魚水情深

近期,華東、華北、東北等地持續遭遇強降雨,引發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災情就是命令!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迅速向災區挺進,馳援被困於洪水之中的人民群眾——

險情發生后,武警北京總隊迅速出動2000余名官兵執行搶險救災任務,累計轉移群眾4000余名﹔天津警備區組織官兵、民兵奔赴一線排查險情,累計轉移群眾1萬余名﹔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200名官兵星夜兼程,在連續機動11個小時后抵達災區,隨即便投入打通救援道路的任務……

“解放軍來了!”在洪水肆虐的災區,人民群眾看到人民子弟兵時,總會不約而同地喊出這句話。

半年多前,這樣的話,也曾回蕩在青藏高原。

今年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大量房屋倒塌。

地震發生后,僅過了35分鐘,西藏軍區某團第一支救援力量抵達震區,與定日縣民兵一起展開排查……

每當人民群眾遭遇危難,人民子弟兵總會挺身而出、全力以赴。歷史不斷証明,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不愧是保衛國家、保衛人民的銅牆鐵壁。

各地部隊還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建設,以實際行動為人民群眾造福興利——

中部戰區空軍某旅近期組織官兵赴鄉村振興幫扶對象河北省平山縣科舉村義診,同時幫助改善村裡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內蒙古軍區持續開展“消費幫扶”行動,助力109個定點幫扶村推廣特色農牧產品﹔吉林省通化軍分區及7個下轄人武部對農作物產業持續提供經濟扶持﹔作為張思德同志生前所在部隊,北京衛戍區與四川省儀隴縣圍繞傳播張思德精神、培育張思德傳人、建設張思德家鄉,持續開展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

軍民團結 同心匯聚強國興軍偉力

舞蹈《盛世歡歌》、歌曲《十送紅軍》《愛我人民愛我軍》、京劇《沙家浜》選段……

8月1日,北京市雙擁辦、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主辦的“攜手奮進新時代 愛我人民愛我軍”首都雙擁專場慰問演出上,一段段贊頌軍民魚水情的節目,向駐京部隊官兵、退役軍人等致以節日問候。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新時代雙擁工作,正在譜寫軍政軍民團結奮斗的絢麗篇章。

這是更加牢固的思想根基——

英雄故事感召人民。“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最美擁軍人物”事跡激勵人心,“攜筆從戎、明日英雄”大學生征兵公開課上線播出,“衛國戍邊青春故事”宣講走進高校、企業,雙擁宣傳教育不斷深化。

紅色文化凝心聚力。新時代雙擁標識正式公布,雙擁主題歌曲廣泛傳唱,20余條雙擁紅色精品旅游線路陸續推出,“城連共建”“城艦共建”“團村結對”等逐漸成為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響亮品牌,軍民團結之花處處開放。

這是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

2025年春節前,邊海防官兵收到了來自部分全國雙擁模范城(縣)的10萬余名干部群眾的慰問禮包和書信。自2021年起,“情系邊海防官兵”春節專項慰問活動已連續開展5年。

從走訪慰問送關懷、愛老助老送健康,到家屬就業送幫扶、子女教育送關愛,再到保障權益送溫暖、尊崇功臣送喜報,一系列暖心舉措,不斷提高軍人軍屬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鞏固了軍地同心奮斗的感情基礎。

這是更加深刻的國防教育——

近年來,人民軍隊發揮資源優勢,為地方創新國防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協助學校設置國防教育內容、策劃國防教育活動、進行國防教育授課、開展軍事訓練等,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厚植愛國崇軍情懷,齊心共筑鋼鐵長城。

奮進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弘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光榮傳統,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廣大軍民不斷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匯聚強大力量。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 新華社記者)

(責編:劉圓圓、萬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