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加速構建印太全域監視網絡
情報收集行動日益聚焦高端戰爭准備,“情報特權圈”危及地區安全穩定


MQ-9“死神”無人機。資料圖片
美軍“無瑕”號海洋監視船。資料圖片
近日,據外媒報道,美國計劃於9月在韓國部署MQ-9“死神”無人機,為期約3個月。這是美軍首次在該地區長期輪換部署該型號無人機,標志著其印太全域監視網絡進一步向東北亞延伸。
美軍將印太地區視為“戰略競爭核心戰場”,正通過構建全域情報收集平台,服務於其霸權利益。從2月美軍印太司令部成立網絡行動與作戰通信局,到6月美軍採用“零信任”架構的“印太司令部任務網絡”投入演習,美軍不斷強化其在印太地區的情報、監視與偵察能力,構建封閉排他性“情報特權圈”,軍事威懾意味濃厚。
編織多域情報監視網
美軍在印太地區的情報收集行動由來已久,其歷史脈絡和戰略動因深植於地緣政治與技術演進。冷戰時期,依托日本、菲律賓等地的軍事基地,美軍構建了以信號情報和電子偵察為主的早期情報體系。冷戰結束后,該體系逐步走向網絡化。近年來,美國著力整合盟友力量,推動構建多邊情報共享機制,強化區域協同,其情報收集日益聚焦高端戰爭准備。當前,美軍通過部署多域情報平台,構建了覆蓋陸、海、空、天、網及電磁頻譜的全天候、多層次監視網絡。
天基方面編織太空全域監控網。依靠情報衛星(如“梯隊計劃”衛星群)截獲通信信號與導彈數據,覆蓋印太廣闊海域﹔部署在日本三澤基地、澳大利亞鬆峽基地的地面站負責數據接收處理﹔高分辨率成像衛星實時監測島礁情況與艦艇動向,情報數據直接接入“印太司令部任務網絡”。
空基方面實施長時滯空偵察。RC-135電子偵察機從關島安德森基地、日本嘉手納基地起飛,實時採集電子信號與通信內容﹔P-8A反潛機執行聲吶浮標投放與潛艇追蹤﹔MQ-9“死神”無人機提供熱點區域24小時監控﹔MQ-4C“人魚海神”無人機強化廣域海洋監控能力。
海基方面構建分布式傳感網絡。動用“無瑕”號海洋監視船與無人艇部署海底聲吶陣列,收集水聲信號與潛艇軌跡數據,並計劃於2045年部署150艘大型無人艦艇構建分布式監測網﹔攻擊型核潛艇潛航監聽海底光纜通信信號,水下無人航行器測繪水文環境。
陸基方面部署前沿電子戰節點。部署於日本、菲律賓的多域特遣隊,整合導彈、電子戰與網絡戰能力,平時搜集行動模式數據,戰時可癱瘓對手通信網絡,配合“堤豐”導彈系統,依托實時目標數據實現“偵打一體”﹔電子戰部隊在沖繩、關島設立固定站點,配備AN/MLQ-44等干擾系統,針對對手雷達與通信頻段實施壓制。
構建等級化“情報特權圈”
美軍在印太地區的情報收集行動以“多域融合、技術驅動、聯盟整合”為特征,其核心在於通過標准化架構整合盟友資源,構建等級分明的“情報特權圈”。
在技術架構層面,美軍摒棄傳統“邊界防御”模式,整合原分散的20余個盟國定制網絡,採用“零信任”架構,構建統一的“印太司令部任務網絡”。“零信任”架構的核心思想是“永不信任,持續驗証”,每一次申請訪問必須經過密碼驗証和授權。這一設計實現了數據安全精細化管控。“印太司令部任務網絡”可提供通用作戰視圖、實時文件傳輸、語音通信及戰術聊天工具,覆蓋戰略至戰術層級,且兼容雲與本地混合部署模式,靈活適應盟友技術能力差異。美軍印太司令部還測試了“主動情境規劃情報採集與監控”系統,利用AI分析“灰色地帶”沖突中的兵力調動、網絡入侵、社會動態等海量數據,揭示對手潛在戰略意圖。
在協作機制層面,美軍通過分層協作機制將地區相關國家納入其情報收集體系,形成以“五眼聯盟”為核心、關鍵雙邊/三邊協議為支柱、多邊演習為紐帶的等級化情報圈。核心層的“五眼聯盟”深度綁定,“印太司令部任務網絡”已獲其全面認証,成為跨域情報共享基礎平台。同時,美軍不斷擴展關鍵雙邊與三邊機制。美印方面,通過《通信兼容與安全協議》與《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印度可獲得美軍加密通信設備及高精度地理空間數據訪問權。美日韓方面,美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將三國協作納入有關條款,韓國已接入“印太司令部任務網絡”,日本正推進戰術層互聯測試。此外,美軍依托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合作機制,借“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名義提供海事監控技術,在打擊“非法捕撈”掩護下收集船舶活動數據。
嚴重威脅地區安全穩定
美軍印太情報收集行動的本質,是以“技術賦權聯盟”為幌子推行“情報霸權”,通過“印太司令部任務網絡”將“零信任”架構標准化、“五眼聯盟”特權化、作戰情報商品化,最終服務於美國霸權擴張。其危害遠超傳統軍事競爭,對地區安全穩定構成全方位威脅。
美“印太司令部任務網絡”要求參與國接入其主導的“零信任”架構,數據安全標准由美單方面制定,盟友實質上喪失了對核心數據的管控主導權。韓國、菲律賓等國接入后,作戰指令傳輸高度依賴美軍系統,軍事自主權被逐步架空。同時,美借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合作機制將海洋數據監控與意識形態捆綁,逼迫地區國家選邊站隊,構建封閉“情報特權圈”,嚴重破壞區域合作根基。
自2019年正式發布印太戰略文件以來,美國不斷加大軍事投入,優化其印太軍事體系。美軍向印度提供高精度地理空間情報,直接提升印軍巡航導彈精度,對相關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在日本、菲律賓部署美軍多域特遣隊,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西太平洋地區軍事平衡。美軍在關島等地部署的監視平台,不僅具備偵察能力,更可發起攻擊,必將刺激對手進一步發展打擊力量。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太司令部任務網絡”已連接23國,局部摩擦可能通過情報共享升級為多邊危機,極易引發誤判,顯著增加地區沖突爆發風險。(陳 健 陳 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